何娟
摘要:艺术课程应该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以“美丽的眼睛”馆校联动美育活动为例,利用自然博物馆资源,通过挖掘资源、精心策划、实地探查、沉浸体验、反馈总结等实践路径,确定活动主题,整合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优化活动过程,开展活动反思,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馆校联动;美育活动;小学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9-0086-0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艺术课程理念为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利用学校与重庆市自然博物馆毗邻的地理优势,将小学美术教育与重庆自然博物馆馆藏资源联系起来,设计利用博物馆资源的美育活动内容框架,构建馆校联动的教学模式。馆校联动美育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审美文化素养,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而且转变了教育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有力支持与保证。
一、挖掘资源,确定活动主题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以收藏侏罗纪恐龙化石和西部珍稀动植物标本为主要特色,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该馆馆藏丰富,教育资源独特,对小学美术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一条街的距离便于学生走进自然博物馆开展创作、鉴赏等综合美育活动,也方便博物馆资源进入学校,进入课堂。首先,教师要走进博物馆,了解该馆的场馆信息及场馆资源。联系讲解员及专家,在他们的带领下仔细参观博物馆,了解博物馆有哪些馆藏资源。博物馆一切美的资源都可以成为美育活动的内容。其次,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能力以及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特点,教师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并筛选,设计跨学科学习内容,使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科技相融合,探究各种问题,提高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能力[2]。
重庆自然博物馆有一面“眼睛墙”,高清图片在灯光的映衬下格外吸引人,一只只动物的眼睛清晰而迷人,色彩鲜艳又丰富,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有情不自禁拿起画笔的冲动。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观察能力,对写实有了要求,需要提高造型能力;因此,突出课程的综合性,融入跨学科学习,结合博物馆资源将小学科学、美术进行学科整合,探寻生物和美术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确定美育活动的主题为——“美丽的眼睛”。
二、精心策划,整合活动内容
整合活动内容突出课程的综合性,需要跨学科学习,教师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科技相融合,探究各种问题,提高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多学科整合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整合不同学科的观念、思维方式以解决问题。同时,馆校联动的活动方式有助于学校与博物馆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和育人价值,丰富学校美育课程资源,激发师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馆校合作的成功与否,以学校为主导的美育活动设计,有明确的学科任务,具有规范性。这次美育活动以美术为主导,与科学学科相融合,与博物馆联合开展。与博物馆的合作不仅是活动场地的合作,也是教师与场馆工作人员的教学合作,双方围绕教学活动进行讨论。美术教师、科学教师、博物馆动物专家共同探讨这次活动涉及的科学内容,学科如何整合,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由于双方的专业背景不同,多种观点的碰撞激发不同的想法,双方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反复研讨后,确定“美丽的眼睛”活动的内容为:认识眼睛的结构,创造情景体验,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了解工业的迅猛发展给大自然带来的破坏,从而给动物带来的伤害,感受眼睛传递出的情感;观察博物馆展出的不同类型动物的眼睛,了解不同眼睛的功能与生物学特征,理解自然生物多样性的美;最后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动物眼睛不同的美,绘制明信片呼吁大家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三、实地探查,设计活动方案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融合,实施馆校课程,设计详细的活动方案尤显重要,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行程的设计、安全保障等。博物馆活动空间大,教学环节要与场馆空间大小和设施相联系。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需要教师去自然博物馆实地探查,提前与博物馆联系场地、时间、人员、设备等安排。比如:活动的场地能容纳的人数,灯光是否能保证上课的要求,作品展示的位置,学生活动的路线,等等。
首先,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学生将与科学、美术两位教师互动,与博物馆动物学博士直接对话,参与式教学与直观性教学使整个活动设计围绕“多样性”开展。教师也要与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演练,包括灯光、设备、教学用具的准备。其次,要做好教学管理的准备。馆校联动中学生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根据场地情况确定学生人数为35人,除了任课教师以外另安排1位隨班教师,协同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并提前向学生说明到博物馆上课应遵守的纪律。
四、沉浸体验,优化活动过程
体验式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都有独特作用。博物馆资源的直观性与参与性,给学生提供了走进博物馆开展实践体验、合作研讨、欣赏评述的学习机会。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更能产生共情,唤起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渴望,改变以往参观了解、听讲解员介绍等“被动式”的学习。博物馆美育活动课程区别于常规学校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复杂性。其复杂性在于教师、学生、环境、课程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获得新知识。第二,开放性。师生在参与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置身于真实而复杂的环境中去体验,学生成为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探索者,潜能得到释放。
一切准备就绪,学生走进博物馆开始活动。“美丽的眼睛”这一主题的关键词为“多样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丰富的体验。首先,由科学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了解眼睛的结构,这样学生在画动物眼睛时才知道分成哪几部分来画。其次,来到“眼睛墙”前,这面色彩斑斓的“眼睛墙”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博物馆动物学博士讲解动物眼睛的特殊功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对这些新奇的专业知识很感兴趣,主动接话、提问、探讨。接着,美术教师从美术的角度带领学生感受“眼睛墙”上动物眼睛多样的形状美、色彩美,通过找线条、找色彩这样的观察、绘画方法在空白明信片上画一只自己喜欢的眼睛。由于博物馆的“眼睛墻”是高清的大型图片,便于学生观察细节,并且学生了解到动物眼睛的一些特殊结构与色彩,又有绘画技法的指导,因此学生画得很轻松。最后,将这些精美明信片围成一只眼睛的形状,展示在博物馆的展板上,发挥宣传作用。此次活动让学生懂得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事物,学生感受到的情感、美感也是多样性的。
五、反馈总结,开展活动反思
反思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找到不足之处和解决办法。这一过程还可以让学校和博物馆找到合作的途径和模式,使合作更加紧密,便于更好地开展馆校活动。“美丽的眼睛”美育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在体验博物馆后感受到的乐趣与灵感,他们获得了什么[3]。问卷上列了两个问题:在博物馆上课与在学校教室上课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在“美丽的眼睛”活动里你学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
学生1:感觉在博物馆上课很放松、很有趣,身临其境,能仔细观察。
学生2:我很喜欢在博物馆上课,能看到很多课堂上看不到的东西,感觉更自由,我还想来这儿上课。
学生3:我知道了眼睛的结构和动物眼睛不同的作用。看到了动物眼睛不同的美。我能用找线条、找色彩的方法去画出眼睛的特点,我觉得自己画得还可以。同时,我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更多的美。
学生4:我们要爱护动物,让世界多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墙”上还有很多空位,我想应该是灭绝了的动物,所以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快要灭绝的动物吧!
…………
从回答可以看出,学生非常享受在博物馆开展美育活动,同时学到了新知识,获得了新技能,也因此变得更健谈、主动,充满好奇,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还引发了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深层次思考。由此可见,学生在博物馆上课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而这些体验在教室中是无法复制的。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绘画能力与美术素养,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想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6.
[3]艾琳·胡珀-格林希尔.博物馆与教育目的、方法及成效[M].蒋甄颖,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124.
责任编辑:贾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