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慧 高颖
導读
李白是千古留名的“诗仙”,拥有着非同一般的传奇人生。从李白出生、成长、漫游、求仕、垂暮的时间线阅读李白的诗歌,能更全面地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价值取向和诗人自身的风流气质。
翻遍历史,李白不是仗剑仙游,便是诗酒风流。在世人的认知中,他是千古留名的“诗仙”,也是出了名的“酒鬼”。今天,笔者就来一探李白的传奇人生。
李白出生于701年,762年离世,享年61岁。依照历史,李白有40多年的时间是处于唐明皇统治时期,也见证了最光辉灿烂的盛唐时期,这也成就了李白的豪迈雄放的诗风。但关于李白的身世和家族,却不好说。如今的一种说法是他的父亲是一位西域的富商;另一个说法是他和唐朝皇室是同一个先祖,也是具有皇族血脉的人。这点可见于《上安州裴长史书》:“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闲秦,因官寓家。”而李白的名字说来也是有趣。相传李白出生前,其母亲梦见太白星入怀,于是父亲便为他取名为“白”,字“太白”,所谓“惊姜之夕,长庚入梦”与“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便是佐证;也有三人对诗得名的说法,相传李白与父母来到风景佳处,春风和煦,山明水秀,已不觉目酣神醉。李父吟道:“春风送暖蓓蕾开,迎新绽金它先来。”李母接道:“火烧杏林红霞落,”第四句则是由小小年纪的李白接上:“李花怒放一树白。”这一凑,便也成了一首《春日绝句》。李父深感儿子的诗句清雅,便以“白”字做了李白的名。不论如何,李白的名字总是寄寓着李家父母对儿子的祝福与期盼。
读书与蜀中游历
李白自小天资聪颖。《上安州裴长史书》提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这里不得不说一说“六甲”。“六甲”说的是一首诗,叫六甲诗,一句十个字,一共十行,整首诗有一百字。“百家”指的是诸子百家;而“轩辕”是指轩辕黄帝,而黄帝是华夏文明始祖之一,也就是说,自人类起源始,所有的书李白都看过,虽说有夸张成分,但也可以了解到李白爱读书与聪慧。小小年纪的他还花费时间学习剑术和道术,有着“十五好剑术”的自述。据史料记载,他的剑术十分高超,是“剑圣”裴旻的徒弟,十八岁时曾和一个叫东严子的隐士隐居在岷山,修习道术。和许多文人志士一样,李白也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但他却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这可能和当时的政策有关,李白属于商人之子,不可参加科举,但也有可能是李白并不屑于参加科考以入朝为官。
24岁时,李白离开四川,踏上远游的征途。他北游剑门关,南游成都、峨眉山,之后返回绵阳。25岁时,李白东出三峡,来到湖北宜昌,后游九江,登庐山,作诗《望庐山瀑布》。这之后余生几乎都在路上,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他一边游山玩水增长见识,一边拜谒当地的名流,希望能遇到自己的伯乐(在当时,想要做官除了科举便是结交权贵获得举荐),游行途中他创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在金陵时,写出了著名的《长干行》,其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造就了“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在扬州时,为了结交好友、权贵,李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以至于好友吴指南去世,李白都无钱给予厚葬。
壮游与求仕
27岁时,李白和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成婚,二人婚后有一儿一女,度过了十年的恩爱时光。入赘许家的这十年,是李白为数不多的安定时光。在这期间,他并不满足于赘婿的身份,遂积极拜谒名流,希望得到引荐。他先是拜谒宰相张说,不巧张说病重;通过张说的儿子张洎,李白住到了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为讨公主欢心,他积极献诗,写作《玉真仙人词》,企图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举荐,得以实现入朝为官的愿望,未果。后来,他也曾给素有“伯乐”之称的韩朝宗写文求荐,那篇《与韩荆州书》如今已是举世名篇,在当时却没能打动韩朝宗的心,没等到回信的李白陷入了失望。后来妻子许氏因病去世,李白在悲痛之余开始了风流不羁的生活,整日吟诗作画、饮酒言欢。许氏离世一年,李白娶了一位刘姓女子为妻,丧妻之痛去得倒也痛快。与许氏不同,刘氏非常看不起贫穷落魄的李白,时不时羞辱他。面对刘氏的轻蔑,心气高的李白愤而离婚。后来他在山东任城娶了第三任妻子,也有了心爱的小儿子。可好景不长,五年后妻子也因病去世了。
长安三年
经历人生的诸多变迁后,李白继续一路漂泊,辗转在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不遗余力地找人举荐,终于在42岁时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机会:好友丹丘生以道家流受诏入朝,得到了玉真公主的礼遇,丹丘生向公主引荐了李白。此时李白也在长安紫极宫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在读了《蜀道难》和《乌栖曲》后,惊讶于他瑰丽的诗歌和非凡的文采,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谪仙人”。之后,李白得到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赞赏推荐。唐玄宗十分钦羡李白的诗赋,不久后便召他入宫,蹉跎大半生的李白终于得到赏识,远大的政治抱负、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似乎马上要得以实现,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感慨地写下了《南岭别儿童入京》。诗中满是李白的一腔热情和慷慨向上的进取之心,求用心切、得意洋洋的神态跃然纸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李白那实现抱负的喜悦和豪迈自得的心情。
不久,李白成为盛唐以来最受君王宠幸的诗人。唐玄宗不仅亲自为他调羹,更封他为供奉翰林,命他草拟文告,陪侍左右,他一时也是风光无限。此时的李白正跃跃欲试,准备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却没想到唐玄宗只是让他写诗文娱乐,天天陪他玩。李白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很是郁闷,他多年苦学,四处求索,为的就是成为一个救世济民的大贤臣,而不是一个随侍皇帝的小跟班。于是李白逐渐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不上心,整天喝得酩酊大醉,就连对玄宗召见也是爱搭不理,还自称是酒中仙。意外的是唐玄宗对李白十分包容。有一次玄宗带着杨贵妃在御花园里赏花,人美花娇,玄宗心情大好,于是让人宣来李白来作诗,没想到李白又喝醉了,唐玄宗没生气,顺势让他醉着写诗,而喝得醉醺醺的李白竟然要专门服侍皇上的高力士给他脱靴、杨贵妃亲自磨墨才同意写诗,这一出“力士脱靴、贵妃研磨”也让李白出尽了风头。随后,他看着美颜妖媚的杨贵妃,稍作思索便提笔成诗,写出了一组著名的《清平调》。
《清平调·其一》仅仅28个字,前两句堪称神来之笔,令所有读者为之赞叹,也令杨贵妃喜笑颜开,玄宗对他宠爱有加,给他无上的荣华与尊崇。但李白不愿成为被王宫圈养的宠物,产生了退隐江湖、潜心修道的念头。这一年李白在京城相继送走了挚友贺知章和元丹丘,好友的离开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单。不久后,李白便向玄宗提出辞职,因为狂放不羁和直言不讳,李白得罪过不少人,请辞时也没人挽留。最后,李白带着玄宗给的一大笔金钱失望地离开了京城。并于之后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李白的豪放不羁及对自己仕途经历的失望。
再度漫游
744年,心灰意冷的李白来到洛阳,遇到科考失败的杜甫。这时李白43岁,已是名动天下的大诗人,而32岁的杜甫当时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卒,李白看着初出茅庐的杜甫,犹如看到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自己。此时的李白经历过仕途成空的幻梦,已经意识到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便有了《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慨。聊天中,李白对杜甫的诗作非常欣赏,两人一见如故,成了朋友。
杜甫曾为他写下《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等十五首诗。李白为人豪放豁达,不论走到哪里,李白都能交到朋友,朋友多,爱好也多,这也使李白走出了仕途的不顺和失落。
身经战乱
747年,46岁的李白邂逅了最后一位妻子——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他又一次成功入赘豪门。两人还流传着“千金买壁”的佳话。一次豪饮后,李白醉于梁园,一时诗意兴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梁园吟》。宗氏知道后,赶来欣赏,还花千金将此墙壁买下,这便是“千金买壁”的典故。宗氏与李白一样爱好修道,两人婚后十分恩爱,过着平静的生活。但当时的大唐已是暗流涌动,看似繁华的帝国早已危机四伏。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一时天下大乱。李白与妻子一起逃难避入庐山。白天读书,夜晚修道。山外生灵涂炭,山内一片安宁。
在永王多次下聘书邀请下,李白决定出山。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永王不是平定叛乱的忠臣义士,而是从事叛乱的逆臣贼子,不久后,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被捕入狱。这一年,李白已经57岁,这一出可以说是晚节不保。造化弄人,关押他的恰恰是曾经的好朋友——边塞诗人高适,本以为危难时刻好友能伸出援手,但李夫人几次入府拜访,高适都避而不见。在御史中丞宋若思的极力相助下,李白逃过一死,但还是因为参与谋反作乱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759年,由于朝廷在关中遭遇旱灾,宣布赦免天下,李白在流放途中重新获得自由,随即写下著名的《早发白帝城》。
随后两年,李白往来在宣城、金陵两地之间,生活潦倒窘迫,以投奔朋友为生,可谓是晚景凄凉。看透世态炎凉的李白写下旷世奇作《独坐敬亭山》。李白以此表达生命最后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但即将离世的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潇洒不羁的性格及作风,会令千年后的世人也心驰神往;那些醉酒后随意写下的诗篇也成为学生教材中的范例,久久流传;而他也被后人誉为“诗仙”,在中国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垂暮之年
762年,李白与世长辞,结束了他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而他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大体上有三种说法:一是醉;二是病;三是溺。第一种说法见于《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则见于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61岁的李白志愿挽救国家危亡,便主动请缨上战场杀敌,却在途中因病返回,第二年于当涂县病亡。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也有记载:“公又疾亟”。而第三种说法很是浪漫且流传于民间。传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当时皓月当空,而李白醉酒后看到水中的月亮很美,于是投入水中捞月,以致溺水而亡。《唐庶言》中记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
李白这一生放蕩不羁爱自由,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杜甫评价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不仅是唐代文学的巨星,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有过春风得意的高光时刻,也有过彷徨失意的低落时期。李白一生以大鹏自比,虽然大鹏之翼止于青天,但那猛烈的余风仍将激荡千秋万代。
参考文献
[1] 王运熙. 李白精讲[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白. 李白诗选[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21.
[3] 郁贤皓. 李白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 余光中. 余光中诗歌选集[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