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动态监测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疾病转归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3-06-15 07:48:54许丽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细胞因子疗程肺部

武 娟,许丽娜,束 颍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1.检验科;2.急诊科,河南周口 466000

活动性肺结核(APTB)为免疫相关性传染性疾病,可导致无力、快速消瘦,甚至全身衰竭,致死率较高。现阶段,多通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但痰菌检查的影响因素较多且耗时较长。因此,探究可实时、快捷反映病情的指标对APTB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方案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相关细胞因子在固有免疫调节、适应性免疫、细胞生长、损伤修复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肺结核的免疫病理过程;γ干扰素(IFN-γ)、移动抑制因子(MIF)参与多种细胞免疫过程,分析可能其与APTB病情进展、疾病转归相关[2-4]。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了血清相关细胞因子——MIF、TNF-α、IFN-γ水平动态监测在APTB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APTB患者136例,根据治疗后病情转归情况分为转归组(93例)和未转归组(43例)。转归组男41例,女52例;年龄34~62岁,平均(47.78±6.76)岁。未转归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33~64岁,平均(47.52±6.8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疾病转归判定标准:痰涂片阴转,临床症状消失,胸部X线检查显示空洞、阴影消失,呈钙化、硬结、纤维化等,未发现传染性,结核得以控制。纳入标准:(1)符合APTB诊断标准[5];(2)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肺结核;(3)痰涂片检查显示结核杆菌阳性或连续3次抗酸杆菌阳性;(4)初次就诊;(5)出现咳嗽、低热、咯血等症状。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慢性疾病;(2)对本研究治疗方案存在药物禁忌证;(3)伴有精神、认知障碍;(4)存在其他部位结核感染;(5)哺乳期、妊娠期女性;(6)存在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给予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每次0.75 g,异烟肼每次0.3 g,顿服,1次/天;给予利福平每次0.45 g,空腹顿服,1次/天;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2.2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测定 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NF-α、IFN-γ和MIF水平。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包括体温、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培养、白细胞计数、氧和情况、胸部X线片肺部浸润影6个项目,分别计0~2分,总分为0~12分,分值越高表示肺部感染越严重。(3)分析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与CPIS评分的相关性。(4)分析MIF、TNF-α、IFN-γ水平对APTB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后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转归组均低于未转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PI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后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转归组低于未转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PIS评分比较分)

2.3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与CPIS评分的相关性 治疗1、2、3个疗程后CPIS评分与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与CPIS评分的相关性

2.4治疗3个疗程后MIF、TNF-α、IFN-γ水平对APTB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MIF、TNF-α、IFN-γ单独预测APTB患者疾病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MIF、TNF-α联合预测的AUC为0.854,MIF、IFN-γ联合预测的AUC为0.849,TNF-α、IFN-γ联合预测的AUC为0.874,3项联合预测的AUC为0.922,高于3项指标单独检测和两两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和图1、2。

图1 单项及两两指标联合预测APTB患者疾病转归的ROC曲线

图2 3项指标联合预测APTB患者疾病转归的ROC曲线

表4 治疗3个疗程后MIF、TNF-α、IFN-γ水平对APTB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3 讨 论

APTB为一种迟发型细胞免疫性疾病,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了APTB的免疫发病及免疫应答[6]。APTB患者机体内结核杆菌感染可特异性刺激免疫细胞的产生,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分析APTB患者机体病理生理改变发现,免疫活动相关的细胞因子在其病情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7],可见血清TNF-α、IFN-γ水平与APTB患者的病情相关。分析原因可能在于IFN-γ可促进结核肉芽肿的形成,TNF-α也是肉芽肿完整性形成所必需的。APTB患者病情发生、进展过程中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激活,产生TNF-α并介导其他细胞因子的释放,参与了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8]。若APTB患者病情持续进展,为控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加速痰菌转阴则TNF-α反应性大量分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TB患者的病情[9]。IFN-γ分泌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1,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着免疫调节作用。结核杆菌感染可增强辅助性T淋巴细胞1活性,促使IFN-γ高水平表达,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促使其于结核病灶周围积聚;同时高浓度IFN-γ可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其免疫效果,进一步抑制感染扩散,在抗结核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10-11]。屠俊标等[12]研究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指出,肺部感染患者MIF水平显著高于无肺部感染患者。本研究转归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F水平、CPIS评分均较未转归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IF水平与肺部感染存在一定联系。原因可能为MIF作为内分泌免疫因子可限制巨噬细胞活动;APTB病情发生后感染信号传递至内分泌-免疫系统,促使巨噬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并吞噬结核杆菌;当吞噬行为进展至一定程度可促使内分泌-免疫系统分泌MIF以限制其过量吞噬[13]。

徐欣轶等[14]研究表明,血清INF-γ、MIF、TNF-α水平与APTB患者临床控制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602、0.536、0.652,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与CPIS评分均呈正相关,与徐欣轶等[14]持相似观点,提示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与APTB患者肺部感染、病情恢复密切相关。而徐欣轶等[14]未深入研究血清指标对APTB患者的病情预测价值。本研究进一步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F、TNF-α、IFN-γ两两联合可提高对APTB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3项联合预测的AUC最大(0.922),表现出较高的预测价值,可见3项联合检测更有利于提高APTB患者疾病转归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动态监测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可反映APTB患者肺部感染情况与疾病转归情况,血清MIF、TNF-α、IFN-γ水平可作为评估APTB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细胞因子疗程肺部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治子宫脱垂
中老年健康(2015年8期)2015-05-30 23:28:06
传染性软疣
大家健康(2014年8期)2015-04-30 02: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