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治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科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骨科手术也愈加频繁,术后镇痛也被人们所关注。科学合理的术后镇痛方式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避免疼痛刺激所诱发的睡眠障碍、免疫力下降等。而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下降,药代动力学变化,导致药物代谢速率减慢,药物作用时间增加,在使用舒芬太尼等镇痛药物时易出现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不良作用[1,2]。因此需选择一种更适合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方法。中医对疼痛有着丰富的认识,其中耳穴压籽法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的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对缓解疼痛有着良好效果,近年来逐渐受到临床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在老年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82例患者为例,展开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
1.1 一般资料从万年县中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选取82例,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联合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比31∶10;平均年龄(65.83±3.51)岁;平均体质量(55.73±7.50)kg;合并基础病:糖尿病22例,高血压病11例,其他8例;手术类型:膝关节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四肢内固定术及其他依次为13例、11例、9例、8例。联合组男女比27∶14;平均年龄(66.13±5.09)岁;平均体质量(57.73±9.54)kg;合并基础病:糖尿病17例,高血压病10例,其他14例;手术类型:膝关节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四肢内固定术及其他依次15例、12例、11例、3例。经SPSS 21.0软件分析,2组基础资料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对应手术指征,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泵;③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不全;④既往无精神疾患;⑤麻醉分级在I~Ⅱ级;⑥意识良好,能顺利完成评估。排除标准:①对研究所用药物或成分过敏;②耳穴贴压处皮肤不完整或存在皮肤病;③手术前1 d使用过其他镇痛药;④对胶布、酒精过敏;⑤凝血功能障碍,长期接受抗凝治疗;⑥存在全身或局部感染;⑦正参与其他研究。
1.3 方法对照组仅给予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具体如下:镇痛药物配伍: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100 μg)、盐酸丙帕他莫(海南全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729,1 g)、右美托咪啶注射液(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97,0.2 mg)、格拉司琼注射液(太极集团,国药准字H20030161,3 mg)分别150 μg、6 g、200 μg、9 mg,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输注速度2 ml/h,锁定时间 15 min,术后镇痛48 h。
联合组给予耳穴压籽法联合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镇痛泵用法、药物用量等与对照组保持一致。耳穴压籽具体如下:①准备物品:王不留行籽耳贴、耳穴探棒、医用酒精、镊子。②选取穴位:遵循“按穴位功能”及“按相应病变部位”选穴原则,取选取一侧耳部肾上腺、神门、皮质下、交感、手术对应区域穴位等。③操作步骤:耳穴探棒法寻找最强压痛点位。轻揉耳廓,待其微微发热、充血后,酒精消毒。用镊子将王不留行籽耳贴对准上述点位使之贴服,并轻轻按压,力度循序渐进,以患者出现酸、麻、胀、热为佳。每日早中晚按压3次,每穴每次10~20下。保留48 h。④注意事项:治疗处防水防潮;按摩勿用力过猛。
1.4 观察指标①疼痛评估。利用视觉模拟疼痛评估工具(VAS评分),评估2组T1-T5时刻的疼痛情况,其中T1-T5依次对应术后2 、6、12、24、48 h。VAS总计0~10分,根据疼痛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对应分数为0分、1~3分、4~6分、7~10分。②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专人记录下述5个时段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0~2 h(T0-T1)、2~6 h(T1-T2)、6~12 h(T2-T3)、12~24 h(T3-T4)、24~48 h(T4-T5)。③镇痛泵药液使用量。于术后24 h统计2组静脉镇痛泵内药液使用情况。④不良反应。统计2组恶心呕吐、头痛、皮肤瘙痒和嗜睡发生情况。⑤镇静评估。运用临床较为常用的镇静评分系统Ramsay评分,评估2组T1-T5时刻(对应时点同疼痛评估)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共6级,1级(分)即躁动不安,6级(分)即处于深睡状态,呼唤、大声刺激等均无法唤醒。级别越高镇静水平愈高。
2.1 不同时点疼痛情况联合组在T1、T2、T3及T4时刻的VA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5时刻V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 (分,
2.2 不同时段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联合组T0-T1、T1-T2、T2-T3及T3-T4时段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4-T5时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段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 (次,
2.3 镇痛泵药液使用量及不良反应联合组镇痛泵药液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镇痛泵药液使用量及不良反应比较 (例,
2.4 不同时点Ramsay 评分联合组T1、T2时刻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3、T4、T5时刻Ramsay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同时点Ramsay 评分比较 (分,
术后疼痛属于伤害性、急性疼痛,持续时间可达1周。现代医学认为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伤害刺激后的一种特殊的自我保护功能,若不及时处理将会使心率加快、增加血管紧张素 II及儿茶酚胺等释放,导致心律失常、血糖升高等。另外还会抑制胃肠道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进而阻碍患者康复进程[3]。研究已证实术后疼痛若不尽早有效处理,将会转换为慢性疼痛并诱发一系列慢性疼痛综合征[4,5]。因此良好的术后镇痛方式对预防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从中医理论来看,术后疼痛病机在于“不通”。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记载:“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素问·举痛论》曰:“痛而闭不通矣”。患者由于手术刀刃损伤皮肉筋骨,致营卫不和,气凝血滞,经络不通,从而引发疼痛。故而镇痛宜畅通经络,通达气血。
中医认为耳与各个脏腑、奇经八脉及十二经络有着密切关系,最早记载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当时就已认为耳不仅外联躯体,且内联脏腑经络。《通评虚实论》曰:“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气……胃气一虚,耳……为之病”;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云:“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清代沈金鳌所撰《杂病源流犀烛》记载:“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说明耳与全身经络脏腑联系紧密。现代全息理论认为凡是身体的各个部位均可在耳廓上找到与之对应的地方[6]。故而本研究根据耳与经络脏腑的辨证关系,以痛为腧原则进行选穴治疗,以达通络止痛的预期效果。耳穴压籽法是通过适当按压揉捏耳穴上的王不留行籽,使其“得气”后,以达调和气血、化瘀通络目的的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方法,可转运并破坏创口处致痛物质,亦可调节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使致痛化学因子动态平衡,从而使疼痛缓解[7]。另外,本研究所选的神门、皮质下、交感等穴位均具有镇静止痛的作用。其中神门是中医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主要穴位,位列止痛要穴之首;皮质下对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度,提高痛阈有积极意义;交感是麻醉及内脏止痛的常用穴位,又位五大活血要穴,具有镇静解痉,通达气血之效[8];肾上腺穴可抗感染、镇静。再配合手术相应部位穴位,共行疏通气血,缓解疼痛之责。故而联合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镇痛泵内药液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并有效避免了舒芬太尼等镇痛药物大量使用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与最新研究一致[9]。
综上所述,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应用耳穴压籽法,止痛效果好,安全性高。相信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未来将会在更广的领域得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