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旺旺
感染后咳嗽是指在上呼吸道感染喷嚏、鼻塞、流涕等急性症状缓解后,仍存在刺激性、阵发性咳嗽,无或伴有少量咳痰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持续时间可达3~8周,是导致亚急性咳嗽的首要病因,可占亚急性咳嗽的40%~50%,也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1,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感染后咳嗽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发病率达11%~25%,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发病率为25%~50%,多在粉尘、冷空气刺激下发生[3]。此病虽有自愈倾向,但长时间、频繁、剧烈的咳嗽可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同时严重者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等,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较重的医疗经济负担。因此尽早、有效的干预治疗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促进预后方面意义重大。清代徐灵胎言:“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治愈,或稍误即遗害无穷”。由于此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阶段西医多采取对症治疗,故常用减充血剂、抗生素、抗组胺药、镇咳祛痰药等,虽可通过不同的机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中医学对感染后咳嗽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此病的优势逐渐凸显。鉴于此,笔者以74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了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此病的效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金溪县中医院2019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感染后咳嗽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74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37例。对照组男女各20、17例;年龄23~58岁,平均(45.28±9.65)岁;咳嗽时间22~39 d,平均(28.99±5.38)d。观察组男女18、19例;年龄20~55岁,平均(44.31±8.47)岁;咳嗽时间23~40 d,平均(29.59±5.17)d。2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比较,P>0.05,表明分组均衡性较好。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4]拟定:①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缓解或消失后,仍有阵发性、刺激性咳嗽,持续时间3~8周,可伴有少许痰液,咽痒、咽干等;②体征:肺部听诊无明显异常;③辅助检查:血常规、用力肺活量、1秒率等无异常,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无感染;④既往病史:有上呼吸道感染。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21)》[5]中咳嗽症状、体征和《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相关条文论述,并结合笔者临床经验拟定感染后咳嗽判定标准:①主症:咳嗽,呈阵发性,伴少量痰液,质黏或无痰;②次症:咽干或咽痒,口干或口苦;③舌脉症: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主症必备,兼具2项及以上次症,同时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满足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入组前未参与其他研究;④咳嗽时间在3~8周;⑤无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⑥无乙醇或药物滥用史;⑦近期未使用过ACEI类抗高血压药物;⑧近期未使用影响研究疗效的药物;⑨日间/夜间咳嗽积分在3分及以上。排除标准:①处于备孕、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认知功能异常,无法完成评估;③存在心、脑、肺等严重功能障碍;④伴有鼻后滴流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 慢性支气管炎等可能导致咳嗽的疾病;⑤对研究药物过敏。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合剂,口服,每次10 ml,每日3次;咳平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观察组: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方剂组成:柴胡、黄芩、法半夏、桔梗、僵蚕、枳壳、瓜蒌皮各10 g,枇杷叶15 g,生姜、人参、大枣、甘草各6 g。随症加减:大便干结者去枳壳,加玄参、枳实、牛蒡子各10 g;恶风寒者加荆芥10 g,紫苏叶15 g。药物均为颗粒剂,且来自金溪县中医院。加150 ml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2组均持续治疗10 d。
1.4.2 观察指标①咳嗽症状积分:包括日间和夜间咳嗽,均采用6级评分法,计为0~5分,0分为无咳嗽,5分为咳嗽严重,且影响日常活动或难以入睡。②中医证候积分:评估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根据无、轻、中及重4种程度主症分别计为0、2、4、6分,次症计为0、1、2、3分。中医证候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③咳嗽症状改善时间:统计并比较2组止咳起效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其中止咳起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VAS评分改善率>30%即为起效;咳嗽缓解时间为从用药开始,日间或者夜间咳嗽积分≤2 分,并且持续2 d。④C反应蛋白(CRP)水平:透射比浊法检测。⑤安全性: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观察有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等。
1.4.3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根据症状和中医疗效指数评估,其中中医疗效指数=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具体如下:痊愈:症状完全消失,中医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中医疗效指数70%~95%;有效:症状有所改善,中医疗效指数≥30%且<70%;无效:不满足上述条件。总有效率=1-无效率。
2.1 咳嗽症状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2组间治疗前咳嗽症状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咳嗽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止咳起效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炎症介质CRP水平2组治疗前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RP水平低于对照组,CRP降低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2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3 2组患者咳嗽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表4 2组患者炎症介质CRP水平比较
2.4 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5 安全性通过观察2组生命体征、实验室理化指标等,发现2组整个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
感染后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久咳、顽咳”范畴,病机为外邪侵犯导致肺失宣肃,余邪未尽,内郁于肺,日久则太阳传入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而失调达,继而气机运行受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聚而成痰,壅阻于肺,上逆为咳嗽、咳痰等。或外邪虽去,但仍久咳不愈,咳逆阵作,并引胸胁胀痛,口苦咽干等。实为邪气入里,未达阳明,而入少阳,表里之间邪正交争僵持不下,以致枢机不利,气机失于条达,木叩金鸣,故而出现久咳不愈。小柴胡汤来自汉医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是治疗少阳证的常用方剂,“和法”的代表,素有“小柴胡治咳值千金”的美称。因此在治疗咳嗽相关疾病时,通常以原方为基础进行化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止咳起效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黄志鸿等[7]研究一致。提示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感染后咳嗽效果更为显著。方中所含柴胡升阳、疏肝、解郁,是治疗少阳半表半里的要药,可使少阳半表之邪外宣;黄芩清解郁热,可内清少阳半里之邪;法半夏可燥湿化痰,《御院药方》又云:“法制半夏,清痰化饮,壮脾顺气”;人参可补益肺脾、扶正祛邪;生姜可散寒解表,《本草经疏》有云:“生姜所禀……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大枣可补益内虚,使正气存内,邪不入里;桔梗可升清降浊,利咽宣肺,正如《本草通玄》所言:“肺调节全身气机,桔梗专归肺经,故能使诸气下降”,《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称其为“诸药之舟楫”“肺部之引经”;僵蚕是温行血脉之品,《本草求真》记载其可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枳壳不仅行气化痰,还能攻下、软坚散结。《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指出本品可泄肺中不利之气;瓜蒌皮清热化痰、敛肺定喘;枇杷叶可清肺止咳;甘草制诸药毒。诸药合用,共奏枢转少阳、调畅气机、散邪化痰、止咳之效。此外,现代药理学证实,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苷不仅可抑制支气管痉挛,又可抑制组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还可增强巨噬细胞、NK细胞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力[8]。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无论是对消化系统还是呼吸系统所介导的炎症,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9]。人参具有抑制促炎因子释放、改善细胞形态的作用。大枣可促进大鼠呼吸道黏膜免疫分子——分泌免疫球蛋白 A的释放,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有较好效果[10]。桔梗提取物可减轻气道高原反应性,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气道炎症。枇杷叶中含有多种祛痰止咳、抗炎的物质;僵蚕提取物则具有抗炎作用[11]。感染后咳嗽与气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抑制炎症反应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咳嗽。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RP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味小柴胡汤可减轻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能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作用途径之一。观察组治疗后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味小柴胡汤在改善感染后咳嗽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感染后咳嗽效果较好,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咳嗽症状,缩短咳嗽消失时间等。但由于时间、精力限制,尚未进行随访观察。因此,今后笔者还需完善和弥补本次研究的不足,以增强可信度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