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及展望

2023-06-15 14:06杨迪轩
新西部 2023年2期
关键词:西咸新城海绵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作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适宜本地特点的技术标准规范,培育了一批较为成功的市场主体,研究成果产业带动作用逐步彰显,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新时期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选择。海绵城市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特色,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值得借鉴。

西咸新区沣西海绵城市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之后,海绵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2014年10月,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1月,财政、住建、水利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3月,开始了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申报和评选工作,4月2日公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16个城市名单。

西咸新区积极申报并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沣西新城作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适宜本地特点的技术标准规范,培育了一批较为成功的市场主体,研究成果产业带动作用逐步彰显,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5年1月27日,西咸新区和住建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共同举办了全国第一个专业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联盟——“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LID)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通过科研合作,探索适合的路径和方法,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引导。

201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实地考察沣西新城中心绿廊建设时,充分肯定了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强调“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做法、规范、导则等方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创新探索,尤其在北方地区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引領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2021年,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获住建部肯定。住建部领导希望沣西新城紧抓成果总结,加强模式输出,继续当好海绵城市建设先行者、引领者,持续做好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为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做出新贡献。

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的特色示范点

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有三大路径:把雨水综合利用作为重点,让雨水“停一停、流一流、渗一渗”,通过沣河、渭河、斗门水库等实现湿地海绵修复,构建河湖水系体系;通过渭北帝陵风光带、周秦汉古都风光带及生态农田,实现生态海绵保育,构建绿色生态本底;通过道路林带、街头绿地及城市公园形成城市海绵建设体系,构建城市绿网格局。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示范点,主要有:

沣西新城海绵城市雨洪调蓄枢纽示范点:沣西新城中心绿廊建设项目,中心绿廊是沣西新城的核心绿色基础设施,整个城市的富余雨水最终汇聚到这里,使它成为调蓄枢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城市雨水的存储和回用。中心绿廊地势是中间高,东西两头低,富余雨水东由泵站排至沣河,西由泵站排至渭河,2015年初建成一期景观工程。绿廊东西向贯穿新城,将城市的居住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串联起来,形成便捷、舒适的慢行廊道,为未来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它更是这座城市的生态项链和广大市民的休憩氧吧。

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示范点三个:即沣西新城同德佳苑公租房建设项目;沣西新城康定和园建设项目;沣西新城天福和园建设项目。建筑小区是雨水源头消纳和回用的重点,对小区内的雨水确保应收尽收。根据道路竖向和排水管网,划分不同子汇水区,采用多种LID设施对屋面和地面径流进行收集、净化、转输、入渗,展示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建筑小区的应用,也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营造具有家园精神归属的场所空间与现代景观风格的住区环境。通过LID工程技术与措施以及低成本维护与管理的应用,融合景观设计,全面推进LID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倡导市民健康生活的理念。

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筑园区示范点:西部云谷集电子商务产业园、互联网小镇、动漫广场、创业中心于一体的开放型智慧产城社区。园区以绿化屋顶为特色,通过透水铺装、卵石沟、传输型草沟、雨水花园、蓄水模块等LID设施对园区内雨水经过渗、滞、蓄、净、用、排,多余雨水通过溢流井接入末端两个蓄水模块,并在溢流井末端蓄水模块前端设置检测装置,对进出水流量及水质进行检测,经净化处理的雨水对云谷内浇灌系统以及中央水景提供了可靠的水源。在这里,传统的地下排水管网已被中心绿廊、植草沟、蓄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所替代,城市道路借助全透型沥青路面技术,透水降噪能力明显提升。西部云谷二期通过设置生态滞留草沟、透水铺装、雨水花坛,雨水迅速向土地里下渗,形成了“海绵系统+再生系统+艺术园区”高质量创新建设,为其他区域科技园建设提供了新的样板。

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示范点:按照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和低影响开发模式相互结合,进行了秦皇大道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利用道路红线外绿地,构造雨水调节塘和下沉式绿地,通过路牙开口方式营造地表行泄通道,将道路雨水引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进行调蓄、净化和利用,实现由工程排水向生态排水转变。市政道路上通过采用下沉式绿地、传输型草沟、生态滞留草沟、雨水花园等低影响设施,在保证道路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使道路雨水先进行侧向收集到收水口,并在收水口处设置装配式截污框对初期雨水进行过滤,整套工艺设施保证了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所有雨水全部收集到两侧绿地进行过滤,滞蓄、渗透等处理,在雨水饱和时,也能够溢流排入市政管网中。兴咸路、数据八路、信息四路等8条30余公里道路都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改造。

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展望

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和自然结合”的生动诠释,是我国实现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理念新突破的必经之路。海绵城市是一种建立在生态基础设施之上的生态型城市建设模式,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并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化水平,是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展示。

2、科学规划,加强系统化设计与引领

顶层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政府要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专项规划,细化和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和规划设计要求,才能以保障海绵城市建设顺利开展。从政府、设计、科研等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角度出发,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系统思路与方法。

3、与设计、科研部门的通力合作,加强技术创新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通过推行低影响开发,达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节约水资源的目标。这个过程是涉及多专业融合、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海绵城市建设必须与大学、研究院、设计院、企业的一线专家学者和工程师等开展一系列技术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不断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沣西新城海绵城市通过雨水花园、生态滤沟等大量科学实验,优化设施工艺和参数,论证了低影响开发的可行性和技术应用标准。

4、创新的融资模式

资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资金的状况直接制约着海绵城市的建设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动员和鼓励各种资本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之中。同时,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减少各种违法乱纪行为。

5、因地制宜,总结不同地方不同的建设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各具特色和差异,海绵城市建设要系统梳理和总结各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教训。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找出不同区域、不同自然社会特征下海绵城市建设的模式,尽快推广,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實现人水和谐的现代城市治理。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范围在不断扩展,在“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导下,沣西新城将从“创新试点”向“创新全覆盖”跨越,不仅在生态方面创新,还将在智慧城市、科技创新、新能源系统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把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项目,经验成熟后及时总结宣传、有效推开,逐步实现“海绵试点”向“生态城市”的转变。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加强持续运营和维护管理,也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简介

杨迪轩 任职于陕西省西咸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沣西)工作部

猜你喜欢
西咸新城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城市主题歌曲《我在西咸等你》正式发布
我在西咸等你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海绵是植物吗?
长江新城
唱好西咸“融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