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鄂尔多斯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以产业为杠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产业扶贫几种实践模式,初步构建了以养带种、为牧而农、农牧结合的产业扶贫新格局。主要经验有全面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建立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贫困现象和人类发展相伴相生,是整个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贫困难题而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遗余力地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减贫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区域性贫困逐步消除,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大幅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1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鄂尔多斯产业扶贫的成效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自2001年提出以后,即成为扶贫开发的有力杠杆,对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鄂尔多斯市不断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脱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2019年,全市累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76户17285人全部脱贫。
发展产业不仅可以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带动贫困群体的后续发展,而且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14-2020年,鄂尔多斯市财政共投入23亿元扶贫专项资金,其中,产业扶贫投入19亿元,重点实施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就业培训及互助资金等项目。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778个,扶持贫困人口农牧户3.6万人次,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项目全覆盖。扶持龙头企业、农牧业专业合作社228家,初步形成了以养带种、为牧而农、农牧结合的新格局,建立并完善“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党支部+贫困户”“公司+贫困户”“公司+贫困户+互联网”等模式,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地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与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人口就地脱贫增收。
鄂尔多斯产业扶贫的实践模式
1、“种养加”产业扶贫
“种养加”产业扶贫模式下,扶贫企业利用其资金、技术、市场、农村牧区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牧业产业链和农产品价值链。[1]通过与贫困户签订生产合同,明确双方权责,企业为贫困户提供生产、流通、销售的多种服务、技术指导与金融支持,贫困户则按合同要求完成生产任务。
如内蒙古羚丰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创造性地推出了“放母收羔”模式,即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基础母羊饲养繁殖,每年向贫困户回收17%的羊羔,而剩余83%的羊羔及羊绒毛的收益则全部归贫困户所有,待肉羊出栏后,公司再以高于市场价向贫困户回购。[2]另外,公司向农牧民租赁闲置耕地和草场用于发展农业,建立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种养结合。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带动当地5000多户农牧民实现脱贫增收。
2、电商扶贫
鄂尔多斯不断完善农村牧区信息网络建设和物流运输条件,搭建电商扶贫站,通过发展电商产业将广大农牧民特别是贫困户的优质农畜产品、民族产品、特色手工艺品、生态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络营销、市场开拓与品牌培育,增强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贫困群体持续增收。同时,通过电商平台,采购农牧民生产生活用品,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实现节流。[2]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和培育农村电商企业82家、网店160个,培育了多个本土优质品牌和电商运营平台,电商产业成为鄂尔多斯农村牧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新载体。
2016年,达拉特旗建立了“合作社+贫困户+互联网”模式,扶贫办联合乡政府、羊煤土气网和达拉特旗绿源蛮赖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推进电商扶贫产业发展,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将贫困户的农副产品销售、推广出去,建立起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产品供需链,帮助贫困户增收。另外,推出了“借鸡下蛋”模式的扶贫方式:由敖包梁绿源蛮赖山养殖专业合作社把成年的母鸡和公鸡借给贫困户,每个月合作社向贫困户保護价收购鸡蛋,贫困户零成本零风险一个月就凭借50只下蛋鸡收入超过1000元,生活得到了保障。羊煤土气网电商扶贫“借鸡下蛋”模式被选为全国电商扶贫“双百”项目。
3、光伏产业扶贫
光伏扶贫将光伏发电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利用光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不仅加快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鄂尔多斯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沙漠地带空间广阔,具备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条件。光伏扶贫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生态保护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产业扶贫模式。[1]
亿利集团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道路。近年来,亿利集团共建成库布齐生态工业园区、库布齐生态光伏基地、库布齐沙漠旅游园区、甘草种植基地等,覆盖带动杭锦旗6703户18703贫困人口脱贫。其中,库布齐生态光伏基地创造性地开发出“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的光伏产业模式,贫困户可以通过定期清洗光伏发电板、甘草种植、管护等增加收入。该项目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不仅治理了库布齐沙漠,还帮助贫困户脱贫。项目建设用地完全租用农牧民未利用的荒沙地,既解决了项目用地需求,将沙地、荒地有效利用,又帮扶贫困户、农牧民脱贫致富。项目建设周期帮扶贫困户800余户,人均增收10000多元。
鄂尔多斯产业扶贫的问题和难点
鄂尔多斯产业扶贫成效逐年显现,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但在产业扶贫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困难。
1、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
扶贫先扶志和智,要想让贫困人口彻底脱贫致富,最重要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将“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实践中,依靠政府扶贫政策、扶贫干部的帮助,部分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但也存在一些贫困户主观能动性较差,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贫困户缺乏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的决心和信心,更重要的是,贫困人口大部分文化素养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缺乏脱贫致富的能力,更没有洞察市场的能力和商品意识,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想要通过发展扶贫产业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成效。
2、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
总体来看,全市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地理环境较为复杂、恶劣,农牧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生产方式落后,市场化水平和农畜产品商品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服务体系相对滞后,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待提高,农牧民与扶贫龙头企业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太完善,扶贫产业的规模较小,大部分仅停留在种养环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尚未形成。另外,贫困群众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生产方式单一,经营理念落后,现代化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较高,人力和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生产经营缺少致富带头人,生产能力分散,规模小、层次低,贫困户和市场、企业之间无法有效对接,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3、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不健全
产业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项目规划、技术支持、品牌建设、市场拓展、金融支撑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目前,鄂尔多斯一些地区以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为重点,新特产业培育不足,缺乏深度市场调研,功能定位不明确,盲目跟风明显存在同质化竞争。另外,特色品牌培育不力,宣传、营销等手段跟不上,销售仍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贫困户由于受教育程度所限,缺少专业技能,只能参与简单体力劳动,对于持续增收影响较大。
4、缺少优势产业,产业链条短
目前,鄂尔多斯产业扶贫短平快项目多,长期稳定脱贫项目少,产业发展存在低水平、重复性竞争的现象,产业基础不牢固,缺少优势主导产业,另外,扶贫产业链条短,产业发展集中在第一产业,在附加值高和延长产业链部分缺少人力和财力的支持,产业发展乏力,贫困户增收难度大。
鄂尔多斯产业扶贫的几点经验
2014年鄂尔多斯市有贫困人口9286户24028人,贫困发生率1.38%。2019年底,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现将鄂尔多斯产业扶贫的经验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先行,全面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鄂尔多斯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战略支撑和目标导向,按照精准施策、分类指导的方针,鄂尔多斯先后出台并实施了《鄂尔多斯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鄂尔多斯市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产业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精准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 确定了扶贫开发“三步走”战略、“六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和六项扶贫重点工程,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各项涉农资金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这些政策文件和扶贫措施的出台,使全市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的实施从市委、政府到乡镇、嘎查,层层压实,脱贫方向更加明确,产业发展更加精准,脱贫的效果更加显著,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准扶贫思想在鄂尔多斯的生动演绎。
2、党政统领,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将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参与到扶贫开发的工作中。鄂尔多斯的扶贫开发构建了党政统领,社会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是主体责任,苏木乡镇、嘎查村负责具体实施,一级抓一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压实攻坚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完成。启动“百企帮百村”行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企业参与扶贫开发,金融机构提供扶贫贷款,产业发展吸纳困难户,从而带动贫困人口和地区脱贫致富。
3、激发动力,建立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机制
扶贫先扶智与志,扶贫的关键要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从思想上调动起他们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贫困人口在参与产业扶贫过程中思想接受洗礼,认识得到提高,摆脱贫困思想的代际传递。构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贫困人口参与到市场化、产业化的生产中。鄂尔多斯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把建立完善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聯结机制作为重要推动力,推进“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党支部+贫困户”“公司+贫困户+互联网”等模式,为贫困户摆脱等靠要思想,同时加强农牧民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弥补能力与技术的不足,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脱得了、稳得住、能致富提供保障。
4、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发展产业是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鄂尔多斯在发展脱贫产业的同时,不断创新产业的模式、业态,为产业扶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放母收羔”和“借鸡下蛋”模式,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将贫困户与扶贫企业的利益联结在一起,使贫困户主动投身于产业发展中;电商扶贫模式,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打破了传统农产品销售的地域限制,贫困户的产品可以走出鄂尔多斯,走向世界,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为农村注入了新活力;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利用广袤沙漠地区的独特自然条件,发展光伏产业,不仅治理了沙漠,最大限度利用沙漠资源,还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这些产业扶贫模式的创新,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还保证了贫困户有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实现稳定脱贫。
参考文献
[1]皇甫欢欢:《鄂尔多斯脱贫攻坚的路径选择》,载《鄂尔多斯日报》,2018-11-12(3)。
[2]张涛,侯勇,武文玲:《杭锦旗:擎起农牧业产业旗帜 带动农牧民致富》,载《鄂尔多斯日报》,2017-11-18(1)。
[3]皇甫欢欢:《对鄂尔多斯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的思考》,载《鄂尔多斯日报》,2021-9-13(3)。
[4]邢海龙:《鄂尔多斯市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综述》,见“鄂尔多斯市政府网”,http://www.ordos.gov.cn/gk_128120/tqgj/fpzc/202012/t20201214_2820937.html,2023-1-29。
作者简介
皇甫欢欢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