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丝绦 张海涛
雷锋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提升人民道德觉悟与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雷锋精神所包含的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多年后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动力。进入新时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同样需要雷锋精神,只有不断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才能取得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胜利。
创新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雷锋精神作为理想型精神的典型范例,蕴含着对于创新精神的天然基因和必然需求,这一基因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雷锋在工作上不仅脚踏实地,而且勇于探索。作为一名汽车兵,他驾驶的是一辆抗美援朝时期苏联生产的嘎斯51型汽车,是全连有名的“耗油大王”,在节油运动中,谁也不愿意开。雷锋主动要求开这辆车,他翻阅许多专业书籍,请教许多行家里手,不仅安全行驶两万多公里,还把“耗油大王”改造成“节油标兵车”。针对运输连缺少教练车的状况,雷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带领战士总结规律,改进车辆性能和操作方法,创新性地制作了模拟驾驶台,使战士进一步熟悉了汽车构造和油耗保养方面的知识,带动了全班汽车驾驶水平提高。
雷锋接受文化教育比较少,但工作之后,他坚持学习,积极上进,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他认为在学习上要有“钉子”精神,要像钉子一样“挤”和“钻”。正是靠着这种学习精神,雷锋夯实了理论功底,练就了过硬本领,成为工作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既有“盘古开天地”的气魄,有“女娲补天”的艰辛,有“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坚毅,也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执着,这些根深蒂固的民族基因,一代又一代激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与强大,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雷锋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将创新精神落实在行动中。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帆,因而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创新精神是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动力
创新精神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这就决定了雷锋精神本身就是和时代精神同步共频、与时俱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改革开放就是几代中国人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重要成果。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遍布全国的改革先锋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以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創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短缺到充裕,正是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正是凭借改革开放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谱写了不懈奋斗的恢宏诗篇。通过改革开放,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中华民族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改革开放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这一点,与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创新精神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雷锋曾经说:“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雷锋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是在二十二年的短暂生命中却做出了那么大的成绩,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靠的就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进意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踏上新征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离不开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新时代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就是要自觉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创新,坦然面对困难,欣然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气概,攻坚克难、施展才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进入新时代,雷锋精神必然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弘扬雷锋精神,也需要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新颖的视角、多元的载体,引导人们把学雷锋活动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光发热。
作者简介
姚丝绦 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张海涛 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