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已然成为小学教育的新趋势。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指引,能使教学流程更科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引学、微课助学、小组督学、评价促学这几种方式, 基于项目式学习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2-0084-03
项目式学习指的是围绕学科理论,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一系列的项目作品并进行展示,且在有限时间内解决关联性问题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小学低年段学生思维活跃,但是知识积累较少,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学科性质和学生接受程度来设计教学项目,以此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项目式学习进入信息技术课堂后,教师要在情境设计、微课调度、互动交流、延伸训练、生活对接等环节进行积极探索,让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在主动学习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一、项目情境引学,启发学生学科思维
项目式学习有一套明确的学习流程,具有较强的推动力,能够为课堂教学引领方向。教师应意识到课堂导学的重要性,只有在课堂伊始将教学气氛带动起来,才能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而学生在课堂初期,往往精神欠佳,且思维闭塞,对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根据项目式学习的特点,教师可通过项目情境引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
例如,在教学《初识“WPS演示”》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段WPS演示的动画作品,再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教学导入,询问学生该动画是用什么编制的,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WPS演示等问题。学生观看动画后都争先恐后地发言,展现自己的WPS知识。有学生回答,WPS演示是办公的必备品,教师则由此引出WPS演示的重要性,向学生强调认真学好WPS演示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迫不及待地催促教师展开具体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认识WPS演示的界面,让学生猜测界面中各处的作用。有学生发现WPS演示的界面和WPS文字的界面相似,能借鉴之前的经验来认识WPS演示。于是,学生很快地熟悉了WPS演示的操作。在这里,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实施问题情境引学时,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师要设置新颖、新奇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刺激学生的大脑,促使其构建初步的知识体系。
再如,在教学《输入文字》时,教师先做示范操作,打开文本框,输入一些文字信息,然后做一些调整。学生认真观看,大多掌握了演示文稿中文字的输入方法。教师此时布置项目操作任务,让学生同桌合作进行操作,输入设定的文字内容,制作演示文稿。学生接受任务后,纷纷组成合作团队,开始输入文本内容。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教师利用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项目式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对直观性情境比较感兴趣,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触动。
二、项目微课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微课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精辟的短视频为学生展示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信息技术学科以操作为主导,包含精细化的操作项目,符合碎片化内容的特点。而利用微课,能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点互相串联,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微课是基于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触及学生的兴趣点,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能够专心投入到学习中,使教学活动步入良性轨道。
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信息意识、操作水平等方面。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根据学生的能力提供不同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学有所得。例如,《编辑幻灯片》一课有较强的操作性,要求教会刚刚接触WPS演示的学生制作新的幻灯片,并且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和艺术字。有些学生平日很少接触电脑,相比于熟悉电脑的学生会理解得较慢。于是,教师精心制作“编辑幻灯片”的微课,时长两分钟左右。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基本都理解了微课中的教学内容。教师随即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实践,大部分学生都能快速模仿操作。教师邀请几个学生对知识进行口头概括和总结,深化学生的记忆。即便如此,依然有几个学生不会操作,教师让这几个学生再次观看更为详细的微课视频,并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成功完成了编辑幻灯片的独立操作。
教师准备了两个版本的微课视频,一个通用版针对全体学生,还有一个详细版针对部分后进的学生。这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法,让教师得到了解放,还让每个学生都通过微课的刺激,实现了独立操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项目式学习带有鲜明的任务特征,教师围绕任务展开布设和组织,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其调度作用更为丰富。
三、项目互动督学,激发学生实践热情
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是项目式学习的基本要求。但是小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弱,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必要组建小组开展项目实践,让组内成员互相监督,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小组督学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安排,教师在分组时就应该强调督学的目的,摒弃传统的“就近分组”法,制订全新的分组策略,依据学生的综合学力和性格特点,组建契合度最高的小组,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关于分组的依据,最直观的依据就是按照学习成绩,其次则是按学生的性格。因此,建议分组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采用“先进带后进”的分组模式,发挥督学的作用;二是遵循性格互补原则,组员之间只有性格互补,才能避免产生分歧和冲突,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进行《创作演示文稿》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具有正能量的主题,或者是感兴趣的事情,制作成演示文稿。随后,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建小组,并说明会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学生组队后,教师依据分组原则,在每个小组中都穿插了一个或两个信息技术先进生,并且將性格比较沉静的学生和活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互补状态。完成分组准备后,教师让每个小组都展开自由讨论,确定主题,并且规划分工。各组成员都认真探讨,并且将组员按照实体资料收集、网络资料收集、音频资源收集等工作进行分工,保证每个组员都有较为平均的工作量,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这个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分组,再进行科学的调整,避免学生对分组产生不满。分组后再为学生安排具体任务,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热情,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探究,而且保持了组员间的平等,使学生互相监督,在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课堂教与学推向高潮。
四、项目评价促学,激活学生创新精神
进行项目展示,是项目式学习的最终环节,是对项目成果的总结。让每个小组公开展示作品,而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鉴赏和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共同进步,也便于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项目评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心理,使其对项目更加潜心钻研。
展示促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只有师生都重视,才能让展示起到促学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设置动画效果》一课之前,教师布置任务,让每组学生将做完的幻灯片作品加上本节课所学的动画效果,再公开展示,进行评价和排名。恰好每组学生都完成了各自的幻灯片,教师指导学生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插入自定义动画。学生对动画十分感兴趣,积极进行学习,并且在幻灯片中尝试插入。随后,每组学生轮流站上讲台,通过放映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幻灯片作品,并进行适当的口头讲解。幻灯片播放后,教师先让学生互评,再进行总结式点评。学生自由打分,教师则整合学生的评价给出中肯的意见,并且对每个小组都采取“先扬后抑”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最后,根据每组的具体分数,教师算出平均数,平均分排名前三的小组都给予相应的奖励。前三名的作品都贴合主题、排版精致、装饰精美,获得了一致好评。
再如,在教学《放映幻灯片》时,教师首先对播放幻灯片的几种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幻灯片的操作方式进行观察,使其逐渐掌握操作要领。然后,教师让学生自行设计操作命令并播放电子课件。学生纷纷进入操作环节,并根据具体要求来操作。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对其他人操作情况进行评定,找出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操作建议,课堂学习交流气氛逐渐形成。
教师指导学生对完成的项目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共同进步,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进行展示评价,将师生评价相结合,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五、项目对接助学,形塑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借助项目设计手段,推出更多生活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学习内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小学生对项目式学习没有太多认知积累,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做出客观评估,找到项目对接的契机,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小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比较强烈,教师进行项目任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实际,以提升教学的适配性。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最为敏感,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針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对应设计,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信息技术。例如,教学《微信空间》一课,微信是人们应用信息网络的最直接方式,而且其应用最为广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微信支持文字聊天、语音交流、视频传递、图片展示等功能,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微信早已成为常态。教师拿出手机,现场登录微信,对学生展开引导:微信添加朋友有多种操作,可以直接搜索对方微信号,也可以面对面扫码添加,还可以做标注设计。大家使用微信聊天、支付都比较熟练,在使用过程中,你有哪些新发现?不妨进行交流与介绍。学生对微信最为熟悉,自然会有更多发交流的话题,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教师根据学生生活信息积累情况做出具体设计和安排,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现场操作,并交流新发现,使学生产生丰富的学习动力。学生使用手机的熟练程度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训练设计,其适合性更高,助学效果也会更好。
再如,教学《感悟技术发展》一课,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有一定了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展望:未来信息技术会有哪些发展?我们的生活会在哪些方面获得更多进步?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
教师借助项目设计手段,推出生活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学习内化,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项目式学习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极高的契合度,按照项目式学习的流程展开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翌龙.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5):89-90.
[2] 侯秀玲,蒙绪烽.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呈现”[J].新教育,2021(8):27-28.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