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状况分析

2023-06-14 08:27:24冯新爱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发性关怀条目

冯新爱,王 丹,柴 虹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河南驻马店463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主要由心肌供氧不足、心脏血液灌注量减少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诱发心脏破裂、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增加病死风险[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AMI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但该术式术后可能会诱发再发性梗死,对心脏造成二次损伤,从而降低患者治疗信心,影响疾病转归[2]。自我怜悯能够反映个体面对痛苦或失败经历时的情绪反应和适应性行为,有研究指出,自我怜悯水平高的患者对自身痛苦或失败经历始终持有开放、接纳的态度,可通过自我安抚和自我激励的方式减轻负性情绪带来的冲击,将自身从痛苦或失败经历中解脱出来,从而维持身心健康;而低自我怜悯者不能给予自己理解和宽容,在面对困境时,常以苛责、批判的方式面对自我,难以保持清醒、客观的态度,从而对病情改善造成不利影响[3]。因此,分析AMI介入治疗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改善患者心理健康、促进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调查AMI介入治疗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收治的128例AMI介入治疗后再发性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AMI的诊断标准[4],且介入治疗后再发心肌梗死者;②言语沟通正常者;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异常,无法配合研究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④近1年内经历亲人离世、自然灾害等重大生活事件者;⑤合并脑器质性疾病者,如脑出血、脑卒中等;⑥合并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工具

1.2.1 中文版自我怜悯量表(SCS)[5]采用SCS评估AMI介入治疗后再发性梗死患者的自我怜悯水平,SCS包括自我友善、自我评判、普遍人性感、孤立感、正念、过度沉迷6个维度,共计26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得分为26~130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怜悯水平越高。

1.2.2 基线资料调查问卷 研究者在查阅文献基础上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详细调查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与职业状况、家庭关怀度、疾病不确定感等;其中家庭关怀度采用家庭关怀指数(APGAR)[6]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5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总分为10分,≥7分为家庭关怀度良好,<7分为家庭关怀度差;疾病不确定感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7]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32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得分范围32~160分,评分越高表示疾病不确定感越强。

1.3 调查方法与质量控制 安排4名经过培训的护士担任调查员。调查开始前,确保患者处于病情稳定、精神良好状态,指导患者独立填写问卷,调查过程中及时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问;若患者调查过程中出现阅读、填写困难情况,则由调查员向患者逐条解释问卷条目,协助患者填写问卷;问卷填写完成后,调查人员对问卷进行回收、检查,若发现问卷存在漏答、答案呈现趋势性情况,均视为无效问卷。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发放基线资料调查问卷、SCS、APGAR、MUIS问卷各128份,有效回收125份,有效回收率为97.66%。

2.2 不同资料特征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SCS评分比较 125例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SCS平均得分为(65.85±8.76)分。见表1。

表1 不同资料特征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SCS评分比较(分,

2.3 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与疾病不确定感的关系分析 125例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MUIS平均得分为(92.85±12.34)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r=-0.834,P<0.001)。

2.4 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状况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关怀度、疾病不确定感作为自变量,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107.578-3.193X1(性别)+3.970X2(受教育程度)+3.759X3(家庭关怀度)+-0.583X4(疾病不确定感),其中回归模型F值为364.384,R2为0.924,调整后R2为0.921;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自我怜悯状况分析 本研究125例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SCS平均得分为(65.85±8.76)分,低于吴红伦等[8]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74.10±9.82)分和成荫等[9]研究中抑郁症患者的(68.72±16.37)分,说明AMI介入治疗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再发性梗死发生后,AMI患者面临着劳动力下降、医疗费用增加等问题,身体及心理均承受较大压力,无法正确理解和接纳自身痛苦。同时,再发性梗死会对心肌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加重心前区疼痛、心悸等症状,患者通常难以适应病后的生活,且伴随着明显的情感困扰,如自责、悲伤等,此情绪均降低自我怜悯水平[10]。因此,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水平,并制订措施帮助患者正确看待、接纳疾病,从而提高自我怜悯水平。

3.2 性别对自我怜悯的影响 相较于男性患者来说,女性患者内心情感丰富,具有同情心理,但缺乏自我怜悯的能力,故注意力多集中于疾病带来的负性影响,从而削弱内心积极力量,导致自我怜悯水平低下;而男性患者更重视理性,以宽容、理性的态度看待失败经历,直面内心痛苦,故自我怜悯水平较高[11]。建议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女性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如音乐疗法、心理暗示等,帮助患者减轻心理痛苦,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应对疾病,从而提高自我接纳水平。

3.3 受教育程度对自我怜悯的影响 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对疾病有着深刻的认知,能够以理解、接纳的态度对待疾病和治疗,积极关注疾病治疗和康复方法,故自我怜悯水平较高;而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不能充分理解疾病相关知识,易将疾病视为一种消极的生活事件,沉溺于疾病的痛苦中,导致自我怜悯水平低下[12]。建议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患者的健康教育,结合视频、宣传手册等进行多方面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其主动接纳疾病,从而提升自我怜悯水平。

3.4 家庭关怀度对自我怜悯的影响 家庭是患者的基本生活单位,家庭成员的关心和鼓励可消除患者内心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患者在经济、情感等方面的负担,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从而提高自我怜悯水平[13]。而家庭关怀度差的患者在面对疾病引起的情感问题时,主要依靠自身调节,心理负担较重,故面对疾病时报以回避、绝望等态度,降低自我怜悯水平。建议医护人员应从患者的家庭成员入手,提醒家庭成员多陪伴、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被照顾,从而提高家庭关怀度和自我怜悯水平。

3.5 疾病不确定感对自我怜悯的影响 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升高会增加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无法理性看待疾病和治疗,对待疾病报有躲避、抗拒等态度,故导致自我怜悯水平低下。另外,疾病不确定感可打击患者治疗信心,导致患者对未来难以形成积极的正向态度,进而降低自我怜悯水平。建议医护人员应重视疾病不确定感对自我怜悯的影响,对疾病不确定感水平高的患者进行沟通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升自我怜悯水平。

综上所述,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女性、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疾病不确定感水平高、家庭关怀度差是AMI介入后再发性梗死患者自我怜悯状况的影响因素,建议医护人员应重视上述因素,尽早制订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自我怜悯水平。

猜你喜欢
发性关怀条目
早发性高血压患痴呆风险高
光动力联合中药浸泡治疗泛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22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泛发性疣状扁平苔藓一例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15:17:28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黑龙江史志(2010年4期)2010-08-15 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