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群
中考以菱形为背景的题目层出不穷,这类题往往题型复杂,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当我们逐层剖析,追根溯源时,会发现这些题目其实就是考查菱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具体应用。下面,让我们一起踏上菱形的“寻根之旅”。
【中考链接】如图1,将矩形纸片ABCD(AD>AB)折叠,使点C刚好落在线段AD上的G点,且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设折叠后点C、D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H,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于点E、F。
(1)判斷四边形CEG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AB=3,BC=9,求线段CE的取值范围。
【解析】(1)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全等,可证得四边形CEGF是菱形;
(2)求CE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转化为求CE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如图2,当点F与点D重合时,四边形CEGF是正方形,此时CE最小,且CE=CD=3。
如图3,当点G与点A重合时,CE最大。
设CE=x,则BE=9-x。
由(1)知AE=CE=x,
由勾股定理得AB2+BE2=AE2,即
32+(9-x)2=x2,得x=5。
所以线段CE的取值范围为3≤x≤5。
本题第(1)问对同学们来说应该是“熟脸”;对于第(2)问,有的同学被迷惑住了,不知如何入手。第(2)问看似是个新题,实际上却出自我们的教材。下面,我们一起来探寻它的“根”在哪里。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苏科版八(下)数学教材93页第15题:由两个等宽的矩形叠合而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证明你的结论。(图略)
该问题不正是中考题第(1)问的原型吗?如果紧接着追问:此时的菱形边长什么情况下最大?什么情况下最短?这个追问不就是这道中考题的第(2)问——求菱形边长的取值范围吗?
【归纳】解决翻折中的问题时,我们常常会找相等的线段,利用勾股定理,设未知数,构建方程。教材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根源”,每年都有大量的中考题来源于教材。我们要学会细心观察,精心分析,才能“追根溯源”,使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