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丹
【摘要】为激发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文以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课程为例,对创生性课堂的构建与课程教学展开详细研究.分析构建创生性课堂的重要意义,明确构建创生性课堂需要把握的重点;根据课程在教学中的核心知识点,创设物理课堂兴趣驱动式教学情境,实现抽象化知识的具象化表达,使教师可在一种相对轻松与愉悦的环境下展开知识点的专项教学;引进创生性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组织情景式物理实验,深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认知;利用课下时间,由教师为学生总结知识点,拓展学生课下学习内容与知识面.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生性课堂;阿基米德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应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目前,新课改确实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但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并未获得较大提高.教师教授初中物理时的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但并未有效促进学生理解部分知识点,故应对其进一步改进[1].
“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点与人类进化发展中的一些理论有很多不同,而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认知能力仍处于一个较为薄弱的阶段,为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应对课程进行针对性与专项性设计,以此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在当前“创生性课堂”理念的影响下,中学物理教学模式也出现了一部分改革,其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上或者是教学方法上,还体现在物理学习方法与课堂构建方面.笔者在深入某初中教育院校的教学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重视创生性课堂的构建,甚至部分教师并没有正确理解创生性课堂的含义,导致现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改革一直未能在实施中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本文以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课程为例,对创生性课堂的构建与课程教學展开详细研究,旨在通过此次设计,探究高效率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种相对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1 构建创生性课堂的重要意义
初中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挖掘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许多学生对于自然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包括汽车、飞机、火车等的机械原理等.而构建创生性课堂便是把握这一契机,以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为切入点,以物理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日常生活,运用物理语言与知识点,为学生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生[2].
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大多通过教师直接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完成教学,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安排题目,让学生“自测”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此实现教学成果的验收.但此种教育手段的实施,不仅无法使教学工作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在实施一段时间后,使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当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时,甚至会对物理学科产生错误认知.为避免出现此种情况,教师可利用“创生性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场景,在此种场景与背景下开展知识点的专项教学工作,实现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度挖掘知识点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通过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创生性课堂,可使物理现象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从而摆脱学生在学习中对物理学科死板的认知.
2 构建创生性课堂需要把握的重点
在当前物理学科的“创生性课堂”构建中,教师需要从下述两个方面入手,把握学生的需求,确保构建的课堂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发挥预期的作用.
一方面,可将“创生性课堂”作为载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例如教师在讲授“动能守恒”这个知识点时,可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讨论:一组讨论如何通过实验得出“动能能够使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停止运动”这一结论[3];另一组则讨论“是否可以通过改变一些物理量从而达到一样的效果”.通过此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某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另一方面,在当前“创生性课堂”模式下,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以学生兴趣作为切入点,在课堂中根据当堂课所讲授内容对应的背景,拓展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此种方式,满足课堂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需求.
3 创生性课堂构建措施
3.1 创设物理课堂兴趣驱动式教学情境
为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教师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课程在教学中的核心知识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兴趣驱动式的情境教学课堂.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明确“阿基米德原理”课程属于物理学科中的难点与重点,是与力学相关、浮力方面的内容.而力学知识又属于抽象化知识,为实现抽象化知识的具体化,教师可先准备教学道具,包括装满水的透明容器、木块、石块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将木块放置在水中,再将石块放置在水中[4].学生发现,木块悬浮在水面上,而石块下沉到容器底部.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不同的物体放在水中,有的会悬浮,而有的会下沉呢?悬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了什么作用力呢?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纷纷回答.通过上述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初步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课程中“浮力”这一定义[5].而且教师需要再向学生提出问题:“浮力”可通过怎样的方式测得?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根据已学的知识点,纷纷说出答案,包括:使用测力计、使用物理公式等[6].教师需要先给予学生肯定,在此基础上,通过电子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思路:悬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先通过测力计测量其质量,通过质量计算得到物体的重力.再通过悬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具有作用力平衡的理论,按照“浮力=重力”的方式,便可得到物体的浮力.当学生掌握悬浮在水面上物体浮力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按照相同的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举一反三,计算下沉到水中石块所受到的浮力.学生每提出一个思考点或知识点,教师便将对应的力学计算公式呈现在黑板上,按照上述教学方式,初步使学生掌握物理力学的计算方式[7].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疑问:如果我们不使用测力计,又想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该怎么计算?此时学生陷入了思考,教师可导入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并将“阿基米德原理”书写在黑板上.
按照上述方式开展“阿基米德原理”课堂教学工作,不仅可使知识点顺利地导入,还可为后续的物理实验打下铺垫.而学生在前期教师的引导下,也产生了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便可在一种相对轻松与愉悦的环境下展开知识点的专项教学,从而实现对物理课堂兴趣驱动式教学情境的创设.
3.2 设计基于创生引导的情景式物理实验
在上述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在课堂中组织情景式物理实验,深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为确保实验过程更容易理解,教师需要在课前自制道具,在讲桌上组装“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左侧放置透明装满水的容器,右侧放置刻度烧杯,左侧容器中溢出的水将流入右侧烧杯,使用右侧的烧杯测量左侧容器溢出的水.
完成实验道具的组装后,教师可邀请多名同学到讲台操作实验,由一名学生按照课件中的内容讲解实验,另一名同学操作,其他学生负责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装满水的容器在放入石块后,水溢出.此时右侧烧杯中的蓄水量增加,悬挂在石块的测力计数值减少.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提出疑问,测力计数值减少,说明石块的浮力是增加还是减小?当学生给出答案后,继续操作实验,当石块完全沉入容器底部后,测力计数值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容器中的也不再外溢,处于一种力学相对平衡状态.
安排学生记录此时的实验数据,得到此次实验的结论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即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值是一个固定数值.通过上述方式开展实验,不仅可使学生在指定的情境中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点,还可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与之相关的物理学知识.
3.3 课后知识点深化与总结
为满足创生性课堂的教学需求,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点的深化,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课下时间,由教师为学生总结知识点.并加大对与之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与课件的制备,拓展学生课下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后,对于此方面内容兴趣较高的学生,可选择利用课下时间,观看由教师为其提供的学习课件,拓展其自身的知识面,通过此种方式,发挥创生性课堂教学更高的价值.
4 结语
传统的物理学科教学存在知识点琐碎、理念和手段滞后等问题,此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教师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甚至还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信任危机.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准把握教学的契机,优化课堂结构,而创生性课堂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创新”为切入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与专项性教学.因此,本文通过创设物理课堂兴趣驱动式教学情境、设计基于创生引导的情景式物理实验、课后知识点深化与总结,以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课程为例,完成了创生性课堂的构建研究.
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体验到成功,通过创生性教育理念创新学科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新课标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之,构建“创生性课堂”对于初中教育工作而言,是一個发展的良好机遇,教师需要把握这一契机,尝试通过有效的手段,实现面向学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化.
参考文献:
[1]赵安强,万倩冰,李群.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22,44(09):2527+30.
[2]顾红霞,张世成.基于学习进阶设计物理概念学习路径——以“电流与电流表的使用”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2(06):6166+73.
[3]张华.校本课程:落实学科实践的有效载体——以初中物理“电在我家”校本课程建设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2(06):1822.
[4]吴建桂.优化多媒体优势 促进探究式实验——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22(13):120122.
[5]汤清修.把握物理课程改革新方向——解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6):7584.
[6]江志国.探寻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突破点——以2020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物理试题第30题为例[J].物理教师,2022,43(06):4547.
[7]林军.“双减”政策背景下物理教学更应凸显原始问题的模型建构能力——以安徽省近几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压轴题为例[J].物理教师,2022,43(05):35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