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艺红 张启明 王正才
摘 要 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国家最新重大战略决策,对地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使命。地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包括:企业对产教融合的重视力度不够,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地方职业院校发展存在路径依赖,技能型人才培养落后于时代需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引导有待加强,尚未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地方职业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的能力,需要厚植共同体理念,建立产教融合长效运行机制;整合共同体资源,共建创新融合平台;打造共同体团队,培育供需匹配人才;均衡共同体利益,完善利益分配制度。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地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9-0046-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共同富裕,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需要丰富人才内涵,转变人才成长路径,把技能培养与提升作为广大人民群众适应经济结构转型,获取稳定就业岗位、增加工资收入的关键要素。产教融合作为职业院校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的重要办学机制,对服务建设技能型社会,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最新重大战略决策,旨在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推动完成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的目标任务,为技能人才工作的推进开创崭新发展格局。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新模式、新理念、新业态,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引领国际化标准建设与发展[1]。加快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加强产教融合,大规模开展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技能”与社会各个领域紧密结合,以实现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科学性、协同性与可持续性。
一、技能型社会建设对于地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会议指出:“我们要高举‘技能型社会’这面旗帜,加快构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2]技术快速进步是当今时代的发展特征,职业能力重构成为时代之需。建设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应积极探索职业能力重构培养模式,有效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变革的新动态新要求,形成技能人才供给和需求耦合实现机制,满足社会大众职业能力重构需求,保障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质量。
(一)新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并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职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有助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将“人人拥有技能”作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坚定不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增加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需要
实现“人人拥有技能”的目标,要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支撑。人才培养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产教融合增强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就业方向认知更为清晰,提高学生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從注重技能培养到突出技术培养、从注重技能训练到强化技术与科研项目的参与开发,充分挖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改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企业和学校协同打造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地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如今,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商品已由中低端供给转向高端需求,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是对产教跨界融合的呼唤和升华。因此,亟需对地方职业院校进行系统改革。有机融合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资源,有助于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使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契合地方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契合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契合生产过程[3]。
(四)地方职业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国家全面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赋予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时代使命。建设技能型社会,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职业院校必须准确把握技能型社会特征,准确理解职业教育在新发展阶段服务技能型社会的目标任务,以改革创新推动构建技能型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服务国家战略,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落地,着力推进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有效对接,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有效对接。
二、地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产教融合的重视力度不够,产教融合动力不足
在产教融合政策评估体系中,由于企业、职业院校各方主体在利益追求上并不完全一致,导致校企融合动力不足。行业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积极性不高,除了政府的引导因素外,其根源在于校企双方的社会性质不一样。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获取经济利益;地方职业院校主要是公益性组织,在制度安排中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还要兼顾人才培养、科研服务、成果转换等多项职能。这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同时,融合“时段化”也是影响产教融合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现行的产教融合体系大多是短期合作的临时性协议或承诺,时段化较强,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时,短暂性的选择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基地。然而,在没有常态化的合作理念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很难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临时性的产教融合成果难以转化为对企业、科研机构有用的生产力,导致合作成果不实。
(二)职业院校发展存在路径依赖,技能型人才培养落后于时代需求
近年来,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合而不深”成为突出问题,虽然很多职业院校与企业、政府、科研机构采用“共建”的方式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力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工程能够与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企业和院校都十分缺乏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双肩挑”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在传统的合作中对企业抱有幻想,过度依赖并主动寻求企业合作。一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注重知识的教授,另一部分教师主要以科研为主,不注重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这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削弱了产教融合的效果。缺乏高水平的“双师”队伍进行规范的技术指导、合作运行,缺少实质性的共建措施,导致实施效果表现为形式大于内容,因而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导致合作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水准。
(三)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引导有待加强,尚未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高质量地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国家加大了产教融合的政策供给,引导学校、企业、科研机构通过在职业院校搭建产学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为职业院校提供科研资源和智力支持;企业在发挥好自身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的同时,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对产教融合研发机构的建设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促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开发。目前,“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在职业院校中设立研究机构”等建设研究平台的合作方式较少。产教融合的普遍方式仍然是企业直接委托院校教师或院所研究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项目合作。校企各方合作主体机械化的完成项目,成果转化率降低,限制了各方主体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多样合作方式,重燃各方主体的合作热情。
三、地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创新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是以质量为价值取向、核心目标的发展[4]。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加强融合共同发展,树立共同体理念,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整合共同体资源,共建互促互助平台;打造共同体团队,培育供需匹配人才;均衡共同体利益,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助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厚植共同体理念,建立产教融合长效运行机制
一是要精准政策供给。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充分借助国家大力推进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所赋予企业的职责,厘清产教融合中各主体的权限职责和相互关系,树立共同体理念,以共享、互赢的有效行动积聚各方主体的融合实力。二是要加强企业对产教融合的重视。在融合过程中,厚植利益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提高和规范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员工技术技能水平、优化产品结构与质量,推动技术技能持续积累,加速生产流程再造和管理链、供应链升级。三是要调整和优化地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实施专业动态调整运行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与社会需求不符或学生难就业的专业,进行资源整合,对接企业生产力,不断强化行业产业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联系,增强职业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认可度和吸引力。四是要推动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积极促进“产教融合”项目合作开发。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的长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驱动合作制度。
(二)整合共同体资源,共建创新融合平台
新时代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各主体的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优势,才能构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实现科技创新和社会增值。一是要共建产业学院。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位能力发展需求,借助产业学院激发职业院校发展活力,实现产学研资源对接,推动高质量人才输出[5]。二是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促进多主体异质性资源的共建共治,实现产学研项目共营,推动科技创新,社会增值。三是要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培养企业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的主战场,通过产教融合实现项目、基地、人才三位一体、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四是要深化“三教”改革,在培养“双师型”教师、创新教材形态、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制订个性化多元化培养方案、加速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
(三)打造共同体团队,培育供需匹配人才
打造高质量教学团队,是產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是要加强教师产学研教学能力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队伍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在专任教师队伍之外,还应聘请校外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实践课授课或指导教师。二是要常态化进行评估调整。要求职业院校常态化、滚动式地对其发展质量进行评价与评估,及时发现薄弱点并进行调整,以确保发展质量是运行在既定轨道上。三是要鼓励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学校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有关产教融合的优惠政策,通过设立产教融合计划专项资金的方式支持产教融合教育。同时,强化教师的项目执行能力,加强与优势企业的沟通交流,以增加科研项目的研究经费。促进科研项目的转化,为产教融合各方主体带来经济效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均衡共同体利益,完善利益分配制度
合理的利益分配是校企紧密结合长效机制的关键。基于博弈论的研究,产教融合既合作共生,又竞争发展,只有明确产教融合各方主体的利益均衡点和共同问题,建立长效合作运行机制,才能维持共同体运行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建立有效的协调规范制度体系。制订互利共生的合作条例,找准产教融合的利益均衡点,根植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切实形成利益共同体。要根据校企共同体的层次和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规则。二是要形成产教融合共生机制。当前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建构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引领和支持,但推进的关键在于通过政策供给激发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为产教融合共生系统提供稳健发展的共生环境。三是要强化类型教育特征,实施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培养、1+X证书制度等,加强产教融合,激励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6]。
參 考 文 献
[1]李梦卿,余静.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价值追求与实施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4):5-11+25.
[2]胥郁,雷世平.技能型社会建设中职业教育的功能承载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10):7-12.
[3]肖兴政,肖凯,文洋.职业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52-73.
[4]田秋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8.
[5]朱德全.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11-19.
[6]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Abstract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killed society is the latest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of China, which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and new mission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ason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e: enterprise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the power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re is path depend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talents lags behi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he government’s guidance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erve a skilled socie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ath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ing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and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tegrating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jointly building an innovative integration platform; building a community team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matching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 and improving the interest distribution system.
Key words skilled society;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uthor Zhou Yih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ingbo Polytechnic (Ningbo 315800); Zhang Qiming, researcher of Ningbo Polytechnic, PhD candidate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Wang Zhengcai, Ningbo Polytech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