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海
摘 要:广西红色歌谣是广西丰富红色资源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广西红色歌谣歌颂革命真理、革命领导人和革命英雄,生动地再现火热的革命斗争场景,蕴含重要的崇高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主要是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大学生敢于斗争的意识。
关键词:红色歌谣 革命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课 敢于斗争
高校需要营造既严肃又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广西红色歌谣反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或“桂”)人民的光辉革命历程,讴歌了革命真理、革命领导人和革命英雄,又天然地具有音乐的活泼特性。充分挖掘广西红色歌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因为广西红色歌谣蕴含重要的崇高革命精神,主要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全心全意为人民,牺牲小我成大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广西红色歌谣及其蕴含的崇高革命精神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增强敢于斗争的意识。
一、广西红色歌谣的丰富
“红色歌谣又称‘革命歌谣。指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歌谣。其内容主要是反映土地革命,揭露剥削阶级的黑暗统治和残酷压迫,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国工农红军,歌颂红色政权,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广西拥有丰富的红色歌谣资源,广西各地区尤其是左右江革命老区历来非常重视红色歌谣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目前,可以检索到的广西红色歌谣的专门书目就有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右江革命歌谣》(壮文),中共河池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的《河池红色歌谣选集》,谢金言搜集整理的《左江壮语革命历史歌曲选》,以及黄忠权主编的《美丽左江——革命历史歌曲选》等。其他对广西红色歌谣有所收录的书目,有崇左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崇左民间歌谣》,周作秋、黄绍清等编的《壮族文学发展史》等。广西各地区对红色歌谣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广西红色歌谣的丰富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广西拥有光辉的革命历程
“广西是我们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2]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龙启炎等同志就受党的委派,在1925年成立中共梧州支部。这是党在广西的第一个支部,也是最早的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同志在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红七军和红八军。广西人民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中,都以歌唱的方式赞颂革命领导人,传颂革命事迹,缅怀革命战士。
(二)革命领导人重视歌谣在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宣传功能
歌谣的教育与宣传功能历来受到广西人民尤其是壮族群众的重视。壮族大多生活在广西的偏远地区,在历史上教育条件相当落后,大多数人无法受到正规教育。于是壮族人民就利用歌谣来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特别是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现已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壮族传扬歌,正是壮族人民用以教育后代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歌谣。邓小平到达广西后,非常重视歌谣在宣传革命方面的作用。他曾对一位营长说:“在少数民族地区,用山歌来宣传革命道理一定会很有效。”[3]出身右江地区的壮族农民运动领导人韦拔群自身就是一名出色的壮族勒脚歌歌手。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韦拔群在本地壮族歌谣的基础上,创编了大量歌谣宣传革命真理,号召人民群眾支持革命、参加革命。
(三)革命真理在广西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第一个支部梧州支部成立后,党组织积极在梧州的工人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韦拔群在《新青年》杂志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后,以“愤不平”的名义,给家乡怀有救国救民志向的青年朋友寄去《新青年》,马克思列宁主义得以在偏远的桂西北传播。1925年韦拔群和陈伯民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后,回到右江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工作,在东兰县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称赞韦拔群“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4]。邓小平同志曾亲自给右江红军队伍抽调出来的比较优秀的战士上课。[5]党在广西进行的宣传工作,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广西的传播和影响进一步扩大。广西民间歌谣的内容也产生了质的飞跃。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广西传播之前,广西的民间歌谣大多是生活苦歌,抒发的是埋怨上天不公、人间不平的情感,缺乏斗争精神。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广西后,广西歌谣“一变过去只是怨愤、抗议的被动状况,明确地表现出他们自觉革命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6]。
二、广西红色歌谣中崇高革命精神的主要来源
广西红色歌谣产生于革命年代,是熟悉广西本土民间歌谣的革命领导人与人民群众的集体创造。其创编者,包括革命领导人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烙印深深地打在广西红色歌谣上,成为红色歌谣中的崇高革命精神的重要来源。同时,广西红色歌谣的主要创作群体是壮族人民群众,它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内涵不可避免地受到壮族优良精神传统的影响。因此,广西红色歌谣中崇高革命精神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广西红色歌谣创编者自身崇高的革命精神
广西红色歌谣的创编者主要是熟悉广西民间歌谣的当地革命领导人和革命群众。
一方面,广西革命领导人认识到民间歌谣在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宣传与教育作用。因此,广西农民运动领导人积极创编红色歌谣宣传革命、教育劳苦大众。广西农民运动领导人的革命精神必然会体现在自己所创作的歌谣之中。由于篇幅的限制,此处仅论述创编红色歌谣的广西农民运动领导人的典型代表韦拔群。韦拔群出生于广西东兰县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早年曾在桂林的法政学堂求学。本来他可以按照父亲的意愿,毕业后回到家乡谋个一官半职或者继承家业,安稳地度过一生。但是韦拔群尚未毕业就离开桂林,因为自小立下救国救民志向的韦拔群在法政学堂找不到拯救人民于水火的道路。1920年,韦拔群在广州见到孙中山先生,受“三民主义”的影响。回到东兰后,韦拔群积极开展改造家乡的工作,创办改造东兰同志会。他提出反对军阀、贪官、土豪劣绅,抵制苛捐的主张。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韦拔群的“反对”“抵制”与“交涉”等行动不可能达到解救人民的效果。这使他认识到,必须革命。1924年韦拔群与陈伯民出发前往广州,于1925年1月成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期学员。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韦拔群学习开展农民运动的知识,总结以往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起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韦拔群救国救民的志向与丰富的革命经历,使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一经确立便坚定无比,并体现在其创编的红色歌谣作品之中,成为广西红色歌谣革命精神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生活在这里的壮族群众与广西其他地区相比,在经济上更为困苦。因此,他们的革命意志一经觉醒,便异常坚定。桂西北壮族群众是广西红色歌谣的主要创作群体,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成为广西红色歌谣革命精神的另一重要来源。
(二)广西红色歌谣歌颂对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广西红色歌谣的歌颂对象主要是革命领导人和革命英雄,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是广西红色歌谣崇高革命精神的主要来源之一。比如邓小平同志的“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信念、淡泊名利,推功揽过、捍卫真理,谦虚朴实、率先垂范等鲜明的人格魅力”[7],就是广西红色歌谣崇高革命精神的重要来源。邓小平同志在右江地区领导革命时,为人民群众分田地,在深入群众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的情况下办共耕社,以朴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地发展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改善劳苦大众的生活。人民群众创编的《邓斌就是大金龙》《千田万洞落金霞》等歌谣对他进行了赞颂。如歌谣《千田万洞落金霞》:“村前流水欢哗哗,邓斌作客到我家;倡议办起共耕社,他和拔哥栽金花。”[8]韦拔群同志具有一心为民的精神,他为了广大老百姓可以翻身,不再受到压迫剥削,千辛万苦外出探寻革命真理。人民群众创编《拔群同志去广州》《右江主任韦拔群》《天塌还有韦拔哥》等歌谣对韦拔群进行歌颂。如歌谣《拔群同志去广州》:“不为钱财不为官,只为人民早翻身;别了妻儿别双亲,寻找马列千里行。”[9]革命领导人和革命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精神成为广西红色歌谣崇高革命精神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壮族人民的优良精神传统
壮族是一个具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优良精神传统的民族。莫一大王是继布洛陀后对壮族人民产生巨大影响的神话人物。他为皇帝立下功劳后,却遭到皇帝的迫害,因而奋起反抗。莫一大王的神话故事在桂西北地区流传甚广,有不同的版本,却无一例外地都体现出壮族人民敢于斗争的精神。在明代,我国东南沿海遭到倭寇侵扰,朝廷多次派兵征讨却无济于事。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带领六千俍兵毅然出征。瓦氏夫人精通兵法,排兵布阵有方,成功挫败倭寇对我国沿海进行的破坏活动,立下保家卫国的赫赫战功,被明朝廷封为“二品夫人”。瓦氏夫人成功抗倭的事迹,体现出壮族人民善于斗争的精神。在革命时期,壮族人民群众一经组织起来革命,便表现出骁勇善战的特点,在桂西北地区成功建立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红军。壮族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良精神传统也反映在革命年代创作的红色歌谣之中,成为广西红色歌谣崇高革命精神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广西红色歌谣中崇高革命精神的主要内容
在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下,骁勇善战的广西人民取得了辉煌的革命成就,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红七军、红八军。广西革命领导人、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的革命精神风貌被人民群众用歌谣传颂。广西红色歌谣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方面,广西地处偏远,地形属多山地貌,尤其是桂西北地区,石山遍布,经济落后。在革命时期,革命队伍和人民群众在物质匮乏、生活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持革命,锻造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对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进行“围剿”。在敌人人数和武器装备都具备巨大优势的情况下,红军和革命群众的革命理想信念丝毫没有动摇。韦拔群一家二十余人,为革命牺牲的就有十八人。他为自己的三个小儿子分别取名为“韦革命”“韦坚持”“韦到底”,寓意“要为革命坚持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起的陈树湘师长,在被敌人俘虏后,断肠明志,壮烈牺牲,“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广西革命队伍、革命群众和革命英雄人物用鲜血浇灌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革命精神,并在广西红色歌谣中得到很好地呈现。比如,广西凤山县农民运动主要领导人廖源芳创作的歌谣《革命誓言》:“一定要坚持革命,团结各族,抵制外邦;要奋起战斗,不怕杀头,克敌制胜。”[10]还有歌谣《韭菜割了又发芽》:“刀架颈来眼不眨,要行共产不怕杀;莲藕折断丝还在,韭菜割了又发芽。”[11]在这些广西红色歌谣中,无论是革命的领导人还是革命群众,都把坚持革命的理想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不怕杀头”。类似《革命誓言》《韭菜割了又发芽》的广西红色歌谣还有许多,广西革命先辈用通俗易懂的歌谣形式表达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革命精神。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
广西红色歌谣中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革命领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邓小平同志在右江地区领导革命工作,实行官兵平等的政策。领导人和战士吃同样的饭菜,抽同样的烟。邓小平同志甚至把自己的马让给受伤的战士骑坐。邓小平同志和韦拔群同志常深入群众中做调查工作。[12]这让战士和老百姓都深切地感受到,革命领导人带领人民进行革命不是为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为此,右江人民创编歌谣对革命领导人进行歌颂。歌谣《土地回老家》:“东里(地名)办共耕,邓斌来筹划;土地回老家,枯树发新芽。人人分得地,户户有田耕。”[13]歌谣《东兰有个韦拔群》:“北帝岩里办农所,魁星樓下立农军;北斗星星照大地,拔群哥哥为人民。”[14]这些歌谣再现了革命领导人在革命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生动形象,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同志和韦拔群同志的爱戴之情。
另一方面是革命军队为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纪律严明,一切为了人民。歌谣《路过橘子林》:“烈日当空……肚饿口又干。忽逢橘子林,鲜果压枝弯。队伍传口令:‘弯腰,别碰橘子掉地上。” [15]歌谣《当兵谣》:“子弟兵,子弟兵,冲锋杀敌为人民。”[16]《路过橘子林》和《当兵谣》都把革命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来。
(三)牺牲小我成大我
在革命时期,广西地处偏远,人民生活困苦,反动势力非常强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广西革命队伍和人民群众表现出了可贵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首先是亲情让位于革命。为革命的成功,许多广西人民宁愿放弃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参加革命,甚至出现父母送儿子参加红军的动人情景。歌谣《哥哥弟弟来来来》:“哥哥弟弟……参加工农红军,打倒贪官污吏,离别父母,不恋田地,来来来……努力去杀敌!”[17]其次是爱情让位于革命。歌谣《灯草燃尽情不尽》:“日夜翻山又涉水,死和白匪拼条命;哥哥衣服烂得快,日晒雨淋钻刺蓬。今夜没星也没月,妹来哥舍把衣缝;灯草燃尽情不尽,飞针走线到天明。”[18]这首歌谣描述了广西革命青年男女把革命放在第一位。为了革命,男青年奋勇杀敌,女青年缝衣到天明。他们的爱情在革命中更显坚贞,成为为国为民的大爱。最后是局部利益让位于全局利益。百色起义后,中央命令右江革命部队北上。此时,广西的革命远远没有成功。但是,“韦拔群以党和革命利益为重,从全局出发……”[19],坚决执行命令,把最精锐的部队和最精良的武器让给北上部队。韦拔群为动员战士安心北上,创编歌谣《勉励战士歌》:“外出干革命,莫要恋家庭;跟着共产党,做个好红军。”[20]这种勇于自我牺牲,局部利益让位于全局利益的做法,体现出了可贵的大局意识。
(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在革命时期,壮族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军阀团局、土豪劣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但是壮族人民的革命意识一经唤醒,他们就表现出了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可贵精神。歌谣《并肩杀白匪》:“石架配石磊,马刀挥,山山是堡垒;敌人进山内,来无回,叫它血肉飞。”[21]歌谣中桂西北地区的壮族革命群众所使用的武器并不先进,仅仅是石架、石磊、马刀,与国民党反动派所使用的枪炮比可以说毫无优势,但是在武器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壮族革命群众丝毫没有退缩,而是善于利用当地的地形条件进行战斗,使得敌人只要进山便会“血肉飞”。歌谣《并肩杀白匪》所描述的斗争场景很好地体现出壮族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四、广西红色歌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22]红色歌谣是广西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效果,应该积极利用广西红色歌谣的价值。广西红色歌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23]
一方面,广西红色歌谣可以促进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创新。思政课是一门思辨性与理论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讲授式单一教学形式很容易使思政课堂陷入活力不足、氛围枯燥的局面。广西红色歌谣诞生于民族地区,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易于被民族地区大学生接受。其自身所天然具有的音乐的活泼特性,也与年轻大学生活泼的特点相符合。因此,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可以适当“发挥本地红色教育资源优势”[24],把唱诵广西红色歌谣的形式作为理论讲授教学形式的补充,使学生更好地体会革命先辈们的崇高革命精神,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历史,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实效。
另一方面,广西红色歌谣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丰富。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要求:“各地各校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25]广西红色歌谣是广西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丰富的教学案例。广西红色歌谣生动地再现党领导广西人民进行革命的光辉历史,呈现出大量的具体的斗争场景。这些斗争场景大多是未被载入思政课教科书的当地革命历史事件。将广西红色歌谣融入高校的思政课堂可以丰富教学案例,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朱子曰:“为学先须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意思是说,读书之前,需要树立理想信念,如此,学问就能逐渐做成。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最终办不成大事。这说明理想信念对于读书、做学问的重要性。目前,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些怕苦怕累、纪律涣散的问题,产生了一些追求“及格萬岁”的错误倾向。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广西红色歌谣是广西革命先辈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被传唱。其中所记述的许多革命事迹,反映出广西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信念。将广西红色歌谣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党团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在演唱歌谣、朗诵歌词中感受广西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向先辈们学习,树立起自己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非常重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要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必须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许多广西红色歌谣,歌颂革命领导人、革命战士、革命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光辉事迹,这些革命光辉事迹可以为大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
(四)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
广西红色歌谣歌颂革命领导人、革命战士、革命群众身上体现的极强的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这些意识被广西革命先辈们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增强自己的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将广西红色歌谣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号召大学生们向广西的革命先辈学习,勇于为集体做贡献,敢于为集体做牺牲,使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得到完善。
(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敢于斗争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广西红色歌谣蕴含的革命真理、再现的伟大革命斗争火热场景,可以为增强大学生敢于斗争的意识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营养剂”。
参考文献:
[1] [2] 庾新顺.旗帜——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历史知识读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序言1.
[3] 韦宗发.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邓小平群众思想及当代价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2-157.
[4] 黄现璠.毛泽东赞扬“红了半个中国”的广西人[J].农家之友,2015(1):37-38.
[5] 袁任远.从百色到湘赣[J].星火燎原,1980(6):50-59.
[6]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6.
[7] 冷伟,汪希.邓小平的自我评价及其崇高精神风范探讨[J].传承,2021(3):36-40.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中共河池市委党史研究室.河池红色歌谣选集[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79,94,48,130,80,87,149,109,159,109,10,105.
[12] [19] 东兰县志编纂委员会.东兰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92,102.
[22] 黄兴忠,陈丹平.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建设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N].广西日报,2021-04-28.
[23]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4] 赵兴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探析[J].传承,2021(3):18-22.
[25] 中国关工委办公室.教育部、中国关工委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J].中国火炬,2022(9):9.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红色歌谣融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2021SZ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