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3-06-11 12:43:51夏瑞霞
文教资料 2023年2期
关键词:湖湘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夏瑞霞

摘 要:湖湘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有关联、在实践上有互动,二者的融合,是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继承和发展优秀湖湘文化的建设需要。当前,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从学生层面来看,有认识但浅薄,有渠道但单一;从高校层面来看,“有顶层,无设计”“有资源,欠整合”“有支持,缺保障”;从融入环境来看,有氛围但欠佳。推动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从更新融入理念、拓宽融入渠道、优化融入环境、完善融入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湖湘文化 融入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局面,同时也面临着形式创新不足、成效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这为高校破解思政教育难题提供了新的方向。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瑰宝,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在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一、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

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的必要性,是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继承和践行优秀湖湘文化的建设需要。首先,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瓶颈。受国际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高校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他们心智不成熟、思想摇摆不定,容易受到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不良思想的侵害和荼毒。同时,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创新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文化活动形式老旧,思政教育效果欠佳,难以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其次,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湖湘文化也要顺应历史潮流,遵从时代发展,立足实际情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备可能性。一方面,湖湘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存在诸多关联性。韩迎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自始至终都必须存在于一定的文化之中,它的价值理想体现了这种文化的内在精神,它的具体内容反映了这种文化所要求的人伦规范。”[3]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提升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湖湘文化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吃苦霸蛮、团结协作等思想和品质,具有现代意义”[4],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湖湘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能够进行良性互动。石书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领域中处于价值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能够引导人民的价值选择,在引导文化选择方向、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湖湘文化能够得到弘扬和发展,高校师生的“湖湘文化自信”能够得到培养和提升。与此同时,湖湘文化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新的视野,这也是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升其成效的有益之举。

二、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贯彻落实优秀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湖南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成效上来看,仍有许多不足,成为优秀湖湘文化與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掣肘,需要高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多方育人力量进行关注和反思。总体上,目前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学生层面来说,第一,大学生对湖湘文化有认识但浅薄。为了全面把握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笔者围绕湖南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湖南商务职院的学生开展了“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228份。从调查数据来看,近九成的大学生对优秀湖湘文化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和宏观了解。在了解湖湘文化上的动机上,因个人兴趣、爱好而去学习湖湘文化的学生比例仅为26.87%。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优秀湖湘文化的学习缺乏自主性,难以自发地系统深入学习湖湘文化,对其具体精神内核的理解流于表面。由于对优秀湖湘文化的认识较为浅薄,这也导致大学生在日常的实践行动中,传承和弘扬优秀湖湘文化的表现也不甚乐观,存在言行不一致的现象,将近90%的大学生参与的带有学习性质的湖湘文化活动都是由集体组织的。可以说,优秀湖湘文化蕴含的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尚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大学生获取优秀湖湘文化有渠道但局限。问卷显示,在了解或学习湖湘文化的途径方面,91.69%的学生选择的是学校的相关课程,其次分别是媒体、影视剧作品、长辈教育、同龄人的传播、音乐电台等。在学习形式上,相比于纸质书籍,影像资料、文化类节目、短视频网站更受同学们的喜欢。这说明,当前课堂教学、网络媒体、校园活动是学生学习湖湘文化的主要途径。湖湘文化的课堂教学集中体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这是学生集中学习优秀湖湘文化的主阵地。但是每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各有侧重,没有充足的时间讲解湖湘文化。就校园活动而言,形式多样,以湖湘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活动通常都是日常随机开展的状态,多由二级学院的分团委、学生会自行安排,没有固定的时间、形式,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其中活动品牌、亮点和特色评比等更是处于盲区。

从学校层面来说,问卷数据显示,省内高校都比较重视湖湘文化的教育工作。约50%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对湖湘文化的教育程度是比较完善的,还有21.91%的学生表示非常完善。学校提供的湖湘文化教育,主要集中为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专题或主题讲座、开展主题班会、开展相关校园活动、提供相关书籍、影音作品。至于湖湘文化的课堂讲授,约57%的学生认为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及时更新,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54.56%的学生表示内容枯燥、滞后、仅限于书本知识,49.19%的学生希望不仅限于课堂教学,22.2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足。对于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省内多数高校仍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有顶层,无设计”。这一工作需要高校党委站在整体高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做出适合学校特色的顶层设计。但是,目前将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只在少数高校得到了实践,并未在大范围内形成风尚。文化自信、文化育人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然而,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未能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二是“有资源,欠整合”。湖南各高校的师生以湖南人为主,他们生长在湖南这片热土,熟悉湖湘文化。同时,湖南各地的文化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古迹遗址,都是湖湘文化的缩影。各高校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乡土情结、开发整合文化资源,将其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从当前高校教师的湖湘文化素养、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各高校还有待努力。三是“有支持,缺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但针对文化育人、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湖湘文化发展的专项经费更是少之又少。与之有关的规章制度、评价机制、反馈机制、师资队伍等方面,也有待完善。

从融入环境来看,有氛围但欠佳。高校文化环境方面,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促进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当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出现了不少“网红”打卡地。但是,也有不少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文化环境设计理念老旧、设施落后。可见,高校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上仍然任重道远。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各种网络自媒体对湖湘文化的解读参差不一且各持己见,没有形成主流的文化意见,一些大学生对之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容易出现信念不坚定、学术不端等错误思想和行为,这些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他们对优秀湖湘文化的接受。家庭文化环境方面,在问卷中,16.78%的学生家庭非常重视湖湘文化,39.66%的学生家庭比较重视湖湘文化,这为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还有一些家长缺乏文化素养,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没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忽视了优秀湖湘文化的价值。

三、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当前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与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高校融入载体的应用、教师传统文化的素养、社会环境的负面冲击都有关系。有鉴于此,笔者建议从更新融入理念、拓宽融入渠道、优化融入环境、完善融入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更新融入理念。首先,要正确理解“融入”这一概念。《新华字典》对“融入”的解释是,物质间的彼此接纳。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彼此取代,也不是良莠不齐的混合。二者之间的融合,不会互相消解对方的力量,而是一种强强联合和良性互动。在融合的过程中,湖湘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主体能够同时扩大彼此的功效,得到共同的发展。其次,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要有决心和毅力持之以恒完成它。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学生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教师授课形式不够灵活、教材内容过于老旧”等问题,要主动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或放任不管。另外,推动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高校不能孤军奋战。只有完善社会育人格局,发挥家庭育人功能,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第二,拓宽融入渠道。要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完善课堂教学体系。根据学校及当地的情况,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编写符合学生特点的读本和教材,也可以开设一些与湖湘文化相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优秀湖湘文化的魅力。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湖湘文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慕课、专题讨论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利用优秀湖湘文化的各类资源,丰富实践教育活动。高校可以开发利用与湖湘文化有关的文学作品和人文景观,将其作为活动载体,组织学生在基层、社区、大自然中领略优秀湖湘文化的魅力。此外,还要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打造网络育人平台。可以开通以优秀湖湘文化为主题的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公众号,每日推送不同题材类型的相关文章、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传递文化正能量。

第三,优化融入环境。一是优化高校优秀湖湘文化的育人環境。各高校不仅要把开展优秀湖湘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还要为此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从师资力量、考核培训到责任落实、经费管理,都要逐一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其隐形教育的作用,加强师生对优秀湖湘文化价值的心理认同。二是构建社会优秀湖湘文化育人格局。政府机关要起到引领作用,相关部门和社会媒体要加大对优秀湖湘文化的宣传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平台机会,让优秀湖湘文化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重视家庭对优秀湖湘文化的传承。家长要转变家庭文化教育方式,更新文化教育理念,以优秀湖湘文化教育为切入点,营造良好家风,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注重孩子的综合发展。

第四,完善融入机制。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空中楼阁,需要一定的机制保障。要建立优秀湖湘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机制,以党的教育方针路线为指导,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任务,明确二者融合的教育目标,并配套相关的管理办法。还要建立一定的反馈机制。刘伟提出,“由行政机关如省教育厅牵头,联合几所重点院校建立湖湘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反馈机制协会”[6]。当然,各个高校也可将这一工作交由专门的职能部门完成。每学期或者每学年对湖湘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总结经验,找出短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植根于优秀的文化土壤,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7]同样,优秀传统文化也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发扬光大。聚全员之心举全局之力,将优秀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历史的传承。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富有成效的“融入”途径,让学生入脑入心,切实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7.

[3] 韩迎春,张蕾.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J].学术论坛,2011(3):46-49.

[4] 雷国珍.湖湘文化及其现代意义[J].新湘评论,2008(4):54-56.

[5] 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224-225.

[6] 刘伟,廖晖.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16(20):20-21.

[7]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9.

基金项目:2021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1YBC370),湖湘文化融入湖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XJKX21B079),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猜你喜欢
湖湘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撷湖湘文化精华,育良好职业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04:56
浅谈湖南的“火辣文化”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35:59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7:13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56:21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