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

2023-06-11 14:50吴曼丽
文教资料 2023年3期
关键词:斯宾塞自我教育现实意义

吴曼丽

摘 要:当下,我们在教育中强调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发展孩子的自驱能动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主要对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进行梳理,从自我教育的方法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进而揭示斯宾塞自我教育思想对现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斯宾塞 自我教育 现实意义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历史上有很多广为人知的教育家针对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陈鹤琴提出“活教育”思想,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具体到“如何教育学生”这一问题,很多教育家认为应该实行“自我教育”。而说到自我教育,就不得不提郝伯特·斯宾塞。

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自己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教育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教育理论。其中自我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在早期教育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他还就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和可操作性的见解。随着时代的发展,斯宾塞的教育理论不但没有被遗弃,反而像一颗宝石,经过了时光的打磨,更加璀璨。哈佛大学校长艾里奥特认为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每一位家长和老师聆听,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则认为他是教育史上的一座纪念碑。

一、斯宾塞“自我教育”思想的起源

斯賓塞的自我教育思想的起源应当说是他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哲学理论和新联想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哲学上,他沿袭了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在心理学上,他继承了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同时融合了进化论的观点,所以他的心理学又被心理学史家称为“进化的心理学”或“新联想主义心理学”。从他的自由主义哲学思想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的联想律出发,斯宾塞认为凡是痛苦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憎恶,日后很少能够对人的生活发生作用;凡是愉快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爱好,终身受用。他提出“愉快教育”的概念,并认为,要实施愉快教育,必须要对儿童实施自我教育。在他看来,只有儿童自己体验到的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可见,自我教育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反映,集中体现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儿童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培养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意义是什么,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

二、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

自我教育其实是相对于“他人教育”来说的,具体来说,是指“个体( 群体) 根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而影响其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1]。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养,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呢?斯宾塞从成人应该具备的观念方面以及生活中家长的具体操作方面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一)相信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直以来,儿童观影响着教育方式,即我们怎么看待孩子,就会对他进行怎样的教育。不同于人们把孩子看作“小大人”的旧时代,今天,我们持有更科学的儿童观,大家普遍认为孩子是发展中的、独立的个体,拥有有吸收力的心智,能够自主建构经验和获得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要“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这些观念和口号意味着我们相信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而相信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必要条件。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仅仅相信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还不够,还需要为他提供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比如,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听到孩子们抛出来的各种问题:为什么猫头鹰在夜晚出来活动,而在白天睡觉?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为什么太阳在白天升起,星星在夜晚出现?当孩子问这些问题时,做父母的不要将答案直接讲给孩子,而是要给他指出找到答案的方法,让他自己来寻求答案。寻求答案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过程。正如斯宾塞所指出的:“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2]

(二)利用兴趣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孩子天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利用孩子的兴趣对其进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有效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孩子思考,让孩子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主动建构知识。在斯宾塞看来,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帮助孩子开展自我教育,而且即便孩子的兴趣看起来无用或者离奇,也都具有自我教育的作用,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都具有伟大的意义。那么,家长如何知道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呢?其实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做父母的就会发现孩子时常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致,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比如,父母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孩子看到池塘里的小蝌蚪,不禁认真地观察起来,还会提一些问题,那么成人就可以借此引导他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游动的样子,让他猜一猜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给他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甚至可以捉几只小蝌蚪,养在家里,让孩子观察和记录蝌蚪的生长变化。

(三)提供孩子必要的帮助,比如工具、材料、书籍等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对恐龙很有兴趣,他专注于恐龙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都有哪些类型,恐龙是以什么为食的,是怎么灭亡的,等等。如果缺少相关的资料,孩子的兴趣就很难持续下去,以至于会逐渐消失,根本谈不上运用它来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与他兴趣相关的工具,包括图书、视频、图片等,还可以带他去博物馆参观,了解相关知识。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家长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此过程中,家长既不是无关人员,也不是决定者,而是引导者和材料的提供者。有了相应的工具,孩子对如何获取相关的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之后的自我教育的持续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在孩子面前,家长要适当放低姿态

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要多一些机智,多一些克制。生活中,面对孩子,我们常常会充当强者,挑剔孩子的不足,甚至打击否定孩子,对孩子说:“你看看你,这都做不好。”这样的行为和言语对于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有一个实例,斯宾塞问小斯宾塞从得比小镇到巴斯怎么走,他让小斯宾塞画一张路线图。他对小斯宾塞说:“你去过很多次,一定很熟悉。”[3]小斯宾塞画了半天,把途中要经过的教堂、河流、杂货铺都标得清清楚楚。斯宾塞拿到地图,首先感谢了小斯宾塞,然后告诉他,还需要做一些修改。在这个实例中,我们看到:一方面,斯宾塞先是肯定小斯宾塞(“你一定很熟悉”),让小斯宾塞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完成。另一方面,当斯宾塞看到地图画得不够准确时,没有否定他,也没有代替他进行修改,而是和他一起完善。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处处以强者自居,要学会示弱,放低姿态,让孩子提供一些服务或者帮忙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孩子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同时,家长要学着肯定孩子,鼓励孩子。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即使面对困难,孩子也会有信心克服。这样不但实现了对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

(五)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事

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就必须真正一点一滴地让他有更多的控制感。在生活中,独生子女很普遍,吃穿用行往往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长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认为他们很多事情做不好。其實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主意识,他们也希望被当作独立的个体,体现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当孩子需要在生活中做决定时,你不应该左右那些他们有能力自己做出的决定。比如,周末家庭一起出游,可以预先让孩子决定去哪儿玩,路线怎么制订,需要带什么东西等。哪怕因为孩子做的计划不够周全,给出游带来一些不便,也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因为这恰恰是对孩子进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好时机。面对不完美的计划,他能反思计划中不足的地方,学着怎么完善,在下一次如何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责任心得到了培养。同时,他还能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信任,这对良好的亲子情感的培养和孩子自信心的培养都很重要。当然,家长还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孩子明确提出需要帮助时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做。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斯宾塞还提出一些培养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比如,对孩子获得的成果进行评价,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希望他自己去找答案;等等。

三、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意义

(一)孩子通过自我教育获得的知识具有永久性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孩子看作教育的对象,其关注点是向孩子传授更多的知识。教学方式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孩子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是被动接收,死记硬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同,在自我教育中,孩子获得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自己通过复杂的心智和意志活动所得,就永远归他所有。这种成就所需要的心智准备、思维的集中、胜利后的兴奋,结合起来就使一些知识深深地印在记忆里,这是单凭从老师或父母那里得来的任何东西都无法做到的。尽管他也会失败,但是由于在整个过程中他的思维达到了很紧张的程度,一旦获得正确的知识时,他就会牢牢地记住[4],因此,通过自我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比任何讲授在孩子记忆里留下的印象都要深刻得多,而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细节,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有利于孩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知识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价值。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利于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有效地把所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而如何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管对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而自我教育的特点是自主,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他是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建构知识。通过自我教育,他获得的知识是连续的。诚如斯宾塞所认为的,通过自我教育,孩子能够不断地将自己获得的知识或经验加以整合和利用,前一个知识的获得能够帮助解决下一个问题,通过下一个问题的解决获得的新知识,又成为解决再下面一个新问题的方法。这样得出的知识,一到手就转化为能力。

(三)有利于幼儿品质的训练

一些家长常常为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而感到困惑,实际上,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孩子非常专注。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常常对某个事物感兴趣并沉迷其中,比如,一个沉浸在搭建乐高的孩子,几个观察蚂蚁建房子的孩子。

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获得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必然会一次次遇到困难、克服困难。因此,自我教育对于培养孩子意志和品质有很大作用,它能让孩子有勇气去克服困难。这种性格对他日后的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除此之外,自我教育对于培养一个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取决于它是怎么用的。让孩子多多掌握主动权,能够帮助他们的大脑建立起一种应对压力的回路,从而在压力来临时能快速回复。

(四)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自我满足感

自我教育是能够引起孩子内心快乐的教育,因为,孩子通过自我教育获得了自己感兴趣或者疑惑的问题的答案,这种快乐不仅仅是因为获得外部奖励而快乐,而是活动本身是快乐的。比如,当一个学着扣纽扣的小孩子在经过反复尝试和反复失败后,最后终于成功地扣上纽扣,那一刻,他异常兴奋,甚至会欢欣鼓舞地展示给你看,并且迫不及待地去扣下一个纽扣。我们能从孩子每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的发现或新的知识时脸上显露出的喜悦,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满足感,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恰如斯宾塞所说: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在孩子身上最直接的反应恰恰就是快乐和有趣。[5] 值得关注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于他的学习效果是有影响的,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的效率也是高的;相反,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学习的效率比较低。

四、学习斯宾塞自我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是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面对这样一个时代,任何的教育阶段都不可能教给孩子终生所需要的知识,终身教育的概念已经被很多国家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也在2022年正式上线。这样的时代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同时,这样的时代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育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简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1 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应是‘自我教育。”[6]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是指向培养一个独立的、可以顺应未来社会生活的人。这一点和现代社会的教育目的相契合。

从当下家庭教育来说,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亦具有启发意义。我们普遍感受到,相较于以往,今天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更加焦虑,“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已成了父母的信条,甚至起跑线也从幼儿园提前至胎儿期。孩子的生活空间、户外游戏空间已经被各种兴趣班、学习任务挤压得所剩无几。而实际上,如果我们总想着安排孩子、规划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驱使孩子,那么孩子很难成长为一个拥有自我内驱力的自律者和一个善于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完全放手或者少做,恰恰相反,这要求家长和孩子合作。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充分释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内驱力。[7]因为,一个人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恰如斯宾塞所说:“如果说父母给孩子的躯体是给了他第一个生命,那么培养他的自我教育能力则是给他的第二个生命。”[8] 所以,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对于家庭教育具有比较好的借鉴意义,因为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是在他教育小斯宾塞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纵然受社会环境、教育機制等各方面的影响,孩子的升学压力很大,但是,家长可以从斯宾塞的自我教育思想中受到一些启发,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五、结语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自我教育思想对于当下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它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帮助我们审视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发出拷问,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它又像一盏明灯,能够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科学的培养未来新人的教育方式。它是教育的福音。

参考文献:

[1] 冯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沿,2004(3):76-78.

[2] [3] [4] [5] [8] [英]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75,31,81,30,82.

[6] 范志福,许月良.关于“自我教育”研究策略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53-56.

[7] [美]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奈德·约翰逊.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斯宾塞自我教育现实意义
改变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耶!70岁啦!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