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慧
内容摘要:“中式”一词从表征来看就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本文在探究“中式”在汉语中的语义和语法特征中发现,“中式”与其修饰的对象体现了汉语词汇表达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深刻性,本文旨在从“中式+X”的语义和语法角度探究其文化内涵及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方法。
关键词:“中式” 文化内涵 国际中文教学
2022年6月,一位在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在毕业典礼上身着中式服装、行中式礼仪引起了网友的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是其着装和行为展示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中式元素在近来的复古风潮中占得一席之地,不仅体现在一部部爆火的影视作品中,更展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例如人民日报在一则题为“庆元宵 赏冬奥会里的‘中式美学的报道中评价中式美学“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深度交融,呈现传统文化元素的新样式、新发展”i。
“中式”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为属性词,词义是“中国式样的”ii。古书记载及古汉语中未见“中式”为一词的语用。在古代汉语中,“中”与“式”是两个词。《说文解字》中说“‘式,法也。iii”阐释道:“式”意为“法度、模范”。“中式”古义有两种:其一是符合规格。《盐铁论·错币》中“吏匠侵利,或不中式,故有薄厚轻重。iv”的“中式”描写的是古代货币制造的规格,具体是指制作钱币的规范。其二是科举考试合格。《明史·选举志二》中“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v”的“中式者”为在科举考试乡试中考试合格的考生。之后,“式”字的释义引申为“特定的规格、外形或者特定内容的仪式”,“中”与“式”黏连,合为一词,就表示有中国特定的风格色彩、文化特征、思维方式的模样或外形,现代汉语中归为区别词,含中性义。这种用法最早出现在清代作家曹聚仁于20世纪五十年代著述的游记小说《万里行记·食在扬州》中:“在香港,一盘菠萝牛柳,可算是西式中菜,也可说是中式西菜,广东馆子有,川扬馆子有,北京馆子也有。vi”“西式中菜”意为“西洋式样的中国菜”,“中式西菜”意为“中国式样的西洋菜”,“中式”与“西式”对举形成对比。
一.现代汉语中的“中式”
“中式”在黄伯荣、廖序东版的《现代汉语》中归为区别词,有如下语法特征:
(1)“中式”经常与“西式”出现作对比,或成组作语法成分。
例如:西式的长餐桌与中式的红木桌、红酒与功夫茶、中式小点与西式糕饼……(人民日报2003年11月10日)
(2)可作定语,直接修饰限定名词,这些名词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各种事物。短语中间不用加定语标志“的”,例词如“中式茶馆”“中式服装”等,但在实际的语用中,“中式”作定语也有带不带“的”随意性。
(3)不能单独作主、谓、宾语,在组成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或者组成“的”字短语后才作主语、宾语,并且,组成“的”字的短语做主语时,必定隐含着前文所提到的中心语。
(4)这里探讨一点“中式”向形容词游移的特殊性。黄伯荣、廖序东版的《现代汉语》中,区别词要表达否定时,应前加“非”,如“非正式会谈”,但“非中式”一词并不成立,要变成否定式应前加“不、不太”。这样的特殊现象是由于“经济原则”和“合作原则”的语用机制,充当名词、形容词、动词连续统“中间站”的区别词语法功能出现了向形容词游移的特征vii。除了否定变式,“中式”还有以下特征:
①“中式”前面可受“不”“很”“太”“相当”“非常”等程度副词的修饰,表达说话人认同的程度及强调的方式。
例如:大伟的思想很“中式”,计划等两年后女友一毕业就结婚,他相信自己能够找到一个使两个人感情更稳定的工作去处。(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9月10日)
②“中式”后还可加程度补语“一点儿”。
例如:而且我想要的中式一点儿的家具装饰美国人的店里不一定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5月09日)
这些表现区别词语法功能向形容词游移的现象很是常见,并且随着社会语言的发展,这种用法也会越来越多,一般是在口语中或者网络用语中出现,当这些用法成为普遍现象,广为群众所用,并且不会随时间推移而隐退,“中式”也很可能会转化成形容词。
二.“中式+X”的语义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人们通过语言表现文化、发展文化。汉语词汇具有民族性,不仅表现在理性意义上,还表现在隐含的语义上,也就是附加的文化内涵,“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将该民族的文化反映在语言词语之中,这些词语把隐含的深层民族文化信息明确的呈现出来,它来源于一个民族的心理、物质以及制度文化”viii。“中式”有着独特、深刻的中国文化意味,通常在不同“中式+X”短语的语义中一起表现出来。
1.“中式+X”语义分类
1.1区分中西文化类
从语义上分析,“中式+X”可分出在中西方文化共有的事物中起凸显中国文化作用的一类。“X”成分不同,语义表现也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现代汉语中多数能与“中式”结合的是不同文化中都存在的事物,這些描述事物的词或短语与“中式”结合,能够表现出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因此,“中式+X”中“中式”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其修饰的对象作语义上的区分。语料库的语用中,使用“中式+X”区分中西文化的概括性词汇主要有:思维和语言表达、设计和风格、习俗和礼仪、餐点和烹饪等类别,根据语言使用者的需要,“X”还可以是上述词汇的下位词,如“图案、菜肴”等等。下面从2595例含“中式+X”短语的语料库中ix具体举例说明:
(1)“中式”做法中,典型菜品有水蟹粥等,水蟹粥借鉴了粤菜的煲粥手法,将蟹汁溶于白粥之中,蟹之鲜香灌满唇齿。(人民日报2014年10月31日)
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文化,食物是经久不衰的话题,话题中也有无法调解的跨文化冲突,因为,任何民族任何文化中的人都有食物,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在不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喜热食,无禁忌,任何可食的东西都有可能被做成食物,食用时除了饭,菜一般共用,不分食,食用的工具主要是筷子和碗;西方人以冷食为主,食用时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碟子食用,食用的工具主要是刀叉碟。中国文化中对食物的崇拜和虔诚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精神,不管是食材还是做法都多种多样,烹调甚至成为了一种艺术,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的种类就超过了300多种,国内还形成了八大菜系。
(2)一些找我做笔译的客户,公司内部也有人会英语,但是因为翻译得不够地道,中式英语痕迹较重,所以他们还是愿意把这部分业务交给我做。(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2月16日)
(3)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是她受到北美西式教育的结果。如果按照我的中式教育法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不主张她去浪费时间。(土一族《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x)
中式思维和表达往往是委婉的、抽象的,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情感不宜外漏,大喜大悲都是不可取的,人与人的交流也应心平气和,叙述应娓娓道来。中式思维和表达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对比起来相差很大,出现了一些类似“中式英语”、“中式教育”的短语。“中式英语”形容中国人使用或输出的英语有着中介性和变异性的特征;“中式教育”是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和环境下的教育模式。
但在长期的语言语义流变中,例(2)(3)中“中式英语”“中式教育”呈现出由完全消极的意义向中性,甚至积极意义转变的现象。“中式英语”原本是指那些受汉语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影响,带有汉语词汇和语法的英语表述,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隐含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固化、英语水平低以及英语表达不地道等问题,也含有一定程度的嘲讽义;“中式教育”原来指的是中国国内的教育文化氛围,在学校,实行的是应试教育的传统体制、集体教育,隐含含义为模式僵化、不灵活、高压、竞争残酷和制度无情,在家庭中,中国的家长教育观念普遍认为孩子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对事情选择的能力,为他们选择好需要做的事情,从学习到生活都一手包办。这些情况都有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但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世界关注的焦点也从20世纪的欧美国家逐渐转移到亚洲,事例如2015年英国政府引进中式教育模式、大量的中式英语被国外权威字词典录入等,中国文化的优点被世界所接纳,这些原本负面的词汇短语的语义色彩也向着褒义发生积极转变。
(4)走进戏楼,见楼内中式仿古的装饰一派古色古香。八仙桌、靠背椅、青花盖碗茶具,最令人惬意的是明净的大玻璃窗外,树影婆娑,古老雄壮的前门箭楼如画般展现在眼前。(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8月7日)
这些包含“中式设计”和“中式风格”如例(4)中的中式“八仙桌”“靠背椅”“青花盖碗茶具”,都是对平面、空间上甚至是思想的中国特色的抽象性概括,通过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细节处理使事物包含中国元素,如传统图案、花纹、结构、材料,精致精巧的事物可以做到实用的同时观赏性质极高。
1.2独特“中式”文化
(5)班玖家窗棂上的窗花精雕细琢,特别好看……另一种是藏红色的木雕图案,有点像中式古典窗花。(青年网2012年10月17日)
语料库中有些词汇就是中国独有的并且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和内涵的事物,如“旗袍”“窗花”“瓦”,一提到这些事物人们都能想到“中国”“中国文化”。这些词属于“文化词”的范畴,隐含着文化义素,是隐性的,“中式”是彰显中国文化的标记词,文化词附上“中式”对内容象征性意义有强调作用,前面再加上“中式”,这样一隐一显的组合,对内容的象征意义便有了强调作用。
从社会层面来说,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也融入了世界文化这个混合体之中,与此同时,我们作为生活在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的土地上的中国人,很多时候都没有区别中国优秀文化于世界的意识,甚至会认为国外的文化远优于中国,这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2.“中式”与“中国式”的关系
“中式”现代义为“中国式样的”,这样看来,“中式”是從“中国式”简缩而来的一个词汇,意义相同,可以替换,例如“中式英语”可以说成“中国式英语”,意思是“体现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英语”;“中国式教育”也可以说成“中式教育”,意思是“沿用中国传统方式的教育”。“中国式”一词出现比“中式”晚,最早在现代作家王海鸥的小说《中国式离婚》中出现,随着2004年同名改编电影大火,微博上“中国式过马路”的说法也流行起来,人们创造了大量的以“中国式离婚”和“中国式过马路”为语基仿拟的词语,比如“中国式相亲”“中国式教育”“中国式哄抢”等等。
“中式”与“中国式”的不同可以从以下三点分析:一,从词汇结构角度来看,“中式”是由两个语素黏着成的一个区别词,具备区别词的特征,“中国式”是由单词加上语缀组成的言语中的临时词,词“中国”作“式”的定语。二,在语法结构上,“中式+X”短语的“X”成分比“中国式+X”短语的“X”成分更有限制性。“中式”后一般接名词性词语或短语,如“中式窗花”“中式长旗袍”而“中国式”后可接的成分不限于名词性词语或短语,还可以接动词性词语或短语,如上文提到的“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哄抢”等。三,从语义上来看,“中式”与“中国式”语体色彩也不同,“中式”一般取“中国传统样式”这一包含中国文化的中性义,而“中国式”更多地反映中国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消极的社会问题,被附上了一层贬义的色彩。
三.“中式”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中式”属于二语教学中的高级词汇,不管是词的理性意义和语法功能,还是词的文化内涵,“中式”包含的信息量都比较大,如何能运用好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外国学生吸收这些知识并对中国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对国际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重大的任务。
学生学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词汇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由对词汇的基本意义了解,到放在短语、句子中的交际性质的运用,再到深入了解词汇在目的语语境中文化内涵以及其与母语之间的异同,高级阶段的汉语课堂应把文化教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教师应该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分阶段实施教学。
“中式”的基本词汇教学中,可以详细解释“式”字的意义,与其他词汇中的语素“式”作对比,例如与“中式”意义不同的词汇如“开幕式”,以及同样表示样式的“新式”“旧式”。教师还应重点对比分析“中式”与“中国式”,英语中这两个词翻译过来都是“Chinese”或者“Chinese style”,意义上不做区分,中文语境中却是两个用法不同的两个词。
“中式”的文化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可视化教学,把各具“中式”和“西式”特色的事物作对比,使文化概念由无形到有形、由抽象到具体,如介绍短语“中式服装”时,展示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典型服装和西方典型服装的图片。在疫情时期,利用模拟类科技产品可以让学生人在教室仍然身临其境感受中国文化,比如游览中式园林场景。
文化教学任务是“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中国文化,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中国文化并激发学生自主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因为不同文化中的事物有着不同的象征义和不同的理解,还有一些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的地方,国际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础,更要对学生的文化背景有充足的认识和了解,尽量避免把自己传播中國文化的“好心”和“虔诚”变成与学生的文化背景相向的“对峙”,如一些以虫子为材料的餐食在中国是特色食物,在很多国家不被接受,而肉类是不同宗教人群所抵制的,教师在介绍“中式餐点”时,要注意班上的学生是否有抵制自己所要介绍的内容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陈哲.论“很+区别词”的语法现象[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12).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齐沪扬,张素玲.区别词功能游移的原因[J].汉语学习,2008(04).
[5]周荐.“语模”造语浅说[J].语文研究,2008(1).
[6]张谊生.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的语法化过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
注 释
i人民网.庆元宵 赏冬奥会里的“中式美学”(2022-02-15)http://ent.people.com.cn/n1/2022/0215/c1012-32352548.htm
l.
ii[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商务印书馆,2016:1696.
iii(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iv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之《错币》[M].中华书局,1992:56-58.
v〔清〕万斯同.〔明史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325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vi曹聚仁.万里行记[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49.
vii齐沪扬,张素玲.区别词功能游移的原因[J].汉语学习,2008(04):3.
viii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03.
ix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1).http://bcc.blcu.edu.cn/zh/s
earch/0/%E4%B8%AD%E5%BC%8F.
x土一族.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