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蓉芬
内容摘要:现在有很多高中生都说没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笔者在统计本校高中生的年阅读量时,意外发现有的学生一年的阅读量居然高达100本以上。并且他们的学习成绩最终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还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本文的冯同学就是此类同学中的一个,笔者就对其进行了微信访谈。旨在让大家了解他中小学期间的阅读经历、阅读方法及其阅读感悟,并通过他影响其他在校的高中生去读更多的课外书。
关键词:清华博士 高中生 课外阅读 阅读指导
现在有很多高中生都说没时间读课外书,但是笔者在统计本校高中生的年阅读量时,意外发现近几年每年都有学生的年借阅量居然高达100本以上。并且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最终都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基于这个现象,无锡市中学图书馆的几个馆员就申报了无锡市教科院的“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基于数据的高中生课外拓展阅读指导研究》。本文的冯同学就是课题的研究案例之一。旨在通过了解和分析他中小学期间的阅读经历及其阅读感悟,以期找寻出他好的阅读方法等,并通过他影响其他在校的高中生去读更多的课外书。
一.案例
冯臻远中小学时期的阅读经历
冯臻远似乎从小爱看书,甚至不识字的时候,他就能将一盘盘故事磁带听得滚瓜烂熟,再去幼儿园给小朋友复述出来。小学二年级起他就去无锡图书馆,当时字都认不全,光挑儿童阅览室里面大开本的插图百科全书看。也正是这从小的“读图”经历,让他喜欢上了读书。那时读书完全没有章法,选书就是挑图画好的看,因此屡屡被他父亲斥责看些没有营养的闲书。幸运的是,老师很支持,锡师附小的李真老师和他约定:只要他能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她就带他进教师阅览室借书看。学校图书馆只能班级统一借阅,不允许小学生个人借阅,无法满足他的阅读需求。
他的初中是刚办不久的公有民办的江南中学实验分校,没有图书馆,看课外书的渠道主要是自己买书和去无锡市图书馆借书。
高中阶段是他读课外书的重要时期。高一时他遇到了两位对他影响深刻的老师。许轶老师在语文课上鼓励大家思考问题,尤其是在每周的读书笔记后都以评语的形式激励同学们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他头两次读书笔记是应付了事,一次稍微深入的分析收获了许老师长篇评语的回应,他大受鼓舞,之后每周的读书笔记都成为他用心去做的作业。一次讲《祝福》的课后,他开始对鲁迅感兴趣,许老师把她大学的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和课堂笔记借给了他,他从高一寒假开始着迷于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阅读。这是一次重大的转变,从只追求感官刺激的读书,转变成为追求智性的读书。思想、意义、作家心态、历史背景这些元素代替了情节、插图成为了他读书时关注的重点对象。草草翻过了事的读书方法变成了由精心选书、精读泛读、读书笔记、交流总结这些流程构成的准学术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也从一种类似于打游戏的爱好,变成了与学习、人生密切相关的追求。
自从读了文学史教科书之后,他就用各种问题来“刁难”许老师,有些问题愚蠢,有些问题浑沌,许老师实在无暇应付纠缠。一次与她同一办公室的李东方老师指出了他的问题漏洞,在他外行的问题中发掘出了真正具有学术意义的话题,并给他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解答。他大为惊讶,亦钦佩万分。后来,每天中午在语文办公室和李老师、许老师探讨读书问题成为了他的一大享受。高二高三的语文老师祝燕娜和饶满林都很支持他读课外书,为此他们包容了他的一些今天看来十分幼稚的行为。
他高中时候的课外阅读也并非一帆风顺,曾一度因花过多的时间看课外书影响了学习成绩,导致父母对他读课外书从支持到疑虑再到反对,开始限制他买书看书。就他个人经历来说,因大量的课外阅读曾经舍弃了不是一点点的考试成绩。他在高二甚至高三一段时间里面,走读的他几乎每天在家只用一个小时来做家庭作业,其它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这样必然导致作业写不完,他就选择抄作业,更别说自己主动做额外的练习题了。浓郁的课外阅读兴趣,确实让他为之付出了代价。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便已经体现出了成绩严重下降的趋势(他因高二一年读了400多本课外书,还登上了2012年5月5日的《现代快报》)。
班主任余老师在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多次找他谈心,让他减少看课外书的时间,将精力更多分配到学习上。成绩严重下滑的现实迫使他在高三上学期开始做出主动调整:①不再抄作业。②减少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减少到一个小时以内。③买书速度减慢,读书种类严格控制。④中午很少去找语文老师“聊天”。⑤周六周日完成作业再看课外书。⑥几乎不写读书笔记。尽量节省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⑦基本不抄书。抄书毕竟比看书速度要慢不少。
在他逐渐地能够正确处理好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关系以后,许老师“偷偷”帮他买书,他再将整箱的书化整为零偷渡回家,买书看书如搞地下工作。李老师、饶老师都向他父母表达了对他的支持,班主任余老师更是在高三时候对他课外阅读和考试之间的平衡做出了关键的指点与督促。
正在清华读博的冯臻远的阅读感悟。他说,高中时期,是许老师培养了他对于文学的兴趣;是李老师对他进行了文史的学术启蒙;是余老师在高三的关键时期帮助他平衡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最终能够考上211大学,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更是辅仁深厚的人文学术氛围让他真正爱上了读书。
当冯臻远同学在回顾了自己从幼儿园到如今读博期间,这23年中的课外阅读的经历时,不由地感慨到:兴趣确实是学术研究最好的老师,能做自己感兴趣的学术研究,自然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但是,兴趣并不是竞争最好的老师,应付竞争最好的办法是坚持、专注、灵活等等,兴趣往往伴随自由散漫、非功利心,这些特质显然都不利于竞争。但是纯粹功利的单一竞争是注定无法长久的。把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过成另一个高中三年,将高考残酷的竞争压力延伸至考研、考博、找工作、晋升、评职称……从一开始为了功利而竞争,到后来为了竞争而竞争,人性就会逐渐异化,这样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高中生到博士生,乃至科研工作者,出现越来越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他自认为心理比较健康,一方面他出于幸运没有被迫走上这条单一競争的险恶之路,另一方面他的兴趣一再告诉自己:他读研、读博、考试、写论文,他做这些事情的初心是什么?他就是爱读书而已。这让他能够十分坦然地面对失败与成功,就像有了主心骨一样。
二.分析
1.老师激发了他的阅读兴趣
在冯臻远上幼儿园小班时候,老师家访送给他两本连环画。母亲每天晚上指着连环画给他读图片下的字,这样的睡前故事时间每天大概有半小时。坚持了几个月之后,可能是听熟了的原因,有时他还插嘴自己讲出来。母亲当时很震惊。父母亲后来没有时间天天给他讲故事,就给他买了好多故事磁带,他一放学就反复地听。在幼儿园,他就靠听觉记忆来重复,甚至模仿磁带里的语调来给大家讲故事。效果极佳,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叫他“故事大王”,他很得意,这是幼儿园时代他最骄傲的回忆。
可以说,幼儿园老师激发了他的阅读兴趣。但小学老师巩固了他的阅读兴趣。因为李真老师经常以带他去教师阅览室看书的奖励形式,进一步巩固了他的阅读兴趣。冯同学在高中三年,几乎他所有的语文老师都非常支持他看课外书,并对他的阅读方向和阅读方法等给以了具体的引领和耐心地指导,让他读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他的生涯发展起到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对任何事物感兴趣了,做这件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乐此不疲,一点都不会觉得辛苦。所以,家长和老师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高中学生,家长和老师要有针对性地适时教给他阅读不同读物的不同方法。与此同时,还要教会他们正确选书的方法,并适时推荐一些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图书或阅读方向。免得他们面对汗牛充栋的出版物不知所措、阅读了一些不大好的读物而浪费时间。好的适合他们阅读的方向的指点,还会对他们的生涯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利于他们尽快找到一条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发展的成才之路。
2.家长养成了他的阅读习惯
幼儿园时,母亲连续几个月,每天晚上指着连环画给他讲半小时的看图说话故事。到后来父母买了故事磁带,让他每天放学回家就听磁带,一直听到小学一年级认字之后。其中影响深刻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两三年里听了不下几百遍。假期里,他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一边听磁带,一边翻画报,一看就是一天。他父母的这些举措,从小养成了他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都支持他去图书馆看书、去书店买书,也是让他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因素。
启示:大家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从某种程上来说,家长比老师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学家说,21天就可以培养一个习惯了。只要家长连续坚持3周给孩子读故事或跟孩子一起看绘本书,孩子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了。家长千万不要贪图省力,在孩子一点点大的时候就随便讓他一个人去看电视、打游戏或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否则等孩子养成了玩电子产品的习惯以后,就很难培养他读纸质书的兴趣了,就更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但是,即使孩子到了高中还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相比于成年人,还是有很大的可塑性的。家长们还是可以通过平时每月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寒暑假每周与孩子共读一本书等亲子活动的开展,养成他们的阅读习惯。在孩子需要买书时,只要是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图书都应该支持。不是非要买跟学习有关的教辅书,否则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因为厌学而被泯灭。
3.图书馆(书店)提升了他的读书品味
他的小学是锡师附小,学校有图书馆,但是不允许小学生个人借阅,只能班级统一借阅,无法满足他的阅读需求。他的初中是江南中学实验分校,没有图书馆。因此,他小学和初中时期,看课外书的渠道主要是自己书店买书和去无锡市图书馆借书。
因为离家近,他小学基本每个月都要去几次市图,看的书全是通俗故事、插图百科全书和各种军事杂志。他自己开始买一些有品味的好书,或者说培养起来一点选书的品味还要从初二去百草园书店算起。百草园书店离他当时就读的初中比较近,因此几乎每周都会去。一开始只买军事书,后来开始涉及文史经典。在百草园书店买了一批好书,为他高一喜欢鲁迅,真正热爱读书打下了基础。
他高中不再去市图了,辅仁高中图书馆成为了他唯一经常去的地方。他去图书馆的时间主要是中午,吃完午饭从食堂回教学楼的路上,总会逛一逛图书馆和校园书店(书店就在图书馆里)。高中图书馆对他的影响不在于让他读了几本有意义的书,扩充了某一方面的知识,而让他养成了日常去“泡”图书馆的习惯。
启示:培养一个孩子除了学校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书店和公共图书馆就是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社会载体。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城市的书店和公共图书馆也越办越好了。无锡的“钟书阁”和“百草园书店”分别就获得了全国最美书店和江苏省最美书店的称号。家长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学会利用书店和图书馆,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两个渠道顺利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且一般来说正规的书店和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质量都是有保障的,不会让孩子因误读不良读物而受到负面影响。
学校图书馆就在校园里面,对于周一到周五都在校学习的高中生来说,去学校图书馆比去书店和公共馆要更加方便。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图书馆员要多了解学生们的阅读爱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在读物采购、借阅方式、开放时间、阅读方法、活动开展等方面更加契合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帮助绝大多数高中生养成喜欢阅读和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好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让他们终身受益。
4.师长要理性干预高中生的课外阅读
冯同学在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发生严重冲突时,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余老师的合理处理,加上家长的较好配合,才让冯同学主动按照老师的建议很快调整好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时间分配,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并顺利考上了211大学。他最终不仅没有因课外阅读耽误学业,而且始终保持着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辅仁老师和冯同学家长的理性干预,做得非常到位。试想一下,如果他的老师和家长也像有的家长和老师一样对他的课外阅读从此勒令禁止、对他看课外书严防死守、甚至对他进行语言或肢体的暴力施加的话,肯定不会出现这个圆满的结果,甚至会因此而导致极端的不良结果发生。
启示:当学生出现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发生矛盾时,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鲁莽地用杜绝其进行一切课外阅读的方法进行干预。而是应该首先帮学生分析情况、讲清道理;然后一起制定一个学生本人可以接受的逐渐减少课外阅读的时间,同时不断增加课内学习时间的方案;然后老师和家长一起督促他们去执行这一方案;同时给与他们恰当的课内学习方法指导等切实有效的帮助。这样,才能让他们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让他们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取得双赢的效果。
5.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看待课外阅读的价值观
冯同学虽然每年都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课外阅读上面,但是最终他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学业,还是顺利考上了211的西北大学。本科每学期都保持班级前五名,后来顺利保研到985的四川大学读硕,最后顺利考上我国最顶尖的清华大学古典文献学读博。他钟情课外阅读,从中获得了很多的人生享受,也从阅读中学会了坦然面对失败和成功的良好心态。
从高考到读研、读博,这是当代众多年轻人自我人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中考开始就一直处在紧张的升学压力之中。但如果他们一辈子都如此为了功利而竞争,丝毫不敢懈怠,放弃自己的爱好和乐趣,那人生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一旦在功利性竞争中失败,他们又无法承受生命之重。冯同学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够十分坦然地面对失败与成功,就是因为他明白“纯粹功利的单一竞争是注定无法长久的”道理,就是因为在他的生命里有了爱读书这一主心骨。
启示:学习成绩固然非常重要,课外阅读也很重要。只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它们不仅不会互相影响反而会相得益彰的。适当的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程学习能力,有益于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提升人格境界,有助于今后人生的职业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人不能一辈子都为了功利的目的而处于竞争的压力之中,否则一旦面临失败就会无法承受,从而极容易失去生活的信心和重新开始新生活的动力。要让他们了解课外阅读的价值,真心喜欢上课外阅读,并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