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晶晶 张春秀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在时代不断赋予高校使命与责任的形势下,需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涵,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缺乏协调性、评价信息缺乏可靠性、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的现实境遇加以分析并追溯根源。由于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动态性,应从提升评价主体的协调性、加强评价过程的衔接、融入现代化评价技术手段等方面实现路径优化,这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10月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简称“ 《方案》”)重点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该方案不仅指明了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也为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基本依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涵
明确评价内涵,有助于深化对评价的理论认知,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整体质量提升的前提。从评价本质、主客体、方式、价值取向等多角度来把握评价内涵,才能更好地找准“航道方向”、掌握“关键之处”,推进评价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
评价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认识,是一种反映,只不过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特殊的反映,评价与价值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1]由于评价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所以只有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本质,才能加强评价体系的建构,促进评价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各个运行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效果及其影响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内涵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来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帮助,是否为提升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素养及综合素质发挥引领作用。从本质上来说,评价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成效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监督和调整作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包含多元丰富的主客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与客体是构成评价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呈多元化特征,在评价过程中不仅涉及教育部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还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青年学生、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等。评价主体主要是解决“谁来评价”的问题。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为例,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教育部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地方和高校、高校对下属院系进行的工作评价;二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素养或综合素质评价。[3]同时,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将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纳入评价主体范围。评价客体主要是相对于评价主体而言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对象,是评价效果的体现者。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客体按“教育者”划分,主要是指高校、各组织部门、教师等;按“受教育者”划分,主要是指高校学生;按“教育介体”划分,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按“教育环体”划分,主要是指学风建设、教育环境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
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从探索起步进入较为成熟的评价阶段。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范畴广泛、主体多元、要素复杂,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依据评价目标的不同,评价方法的选择各式各样。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表现出较为鲜明的两种方法取向:一种是质性评价取向;另一种是量化评估取向。[4]质性评价方法是依靠评价者的经验、知识来判断,评价方法是动态的、多元的,主要包括访谈法、观察法、档案袋评价法、归纳法等;量化评价方法是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以数据的形式呈现评价结果,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分析法、目标管理分析法等。此外,高校目前采用的评价方式还包括借鉴企业采用的平衡计分卡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等。[5]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现实困境
坚持问题导向有助于创新评价发展思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客体、介体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但在评价主体、信息、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完善。
(一)评价主体缺乏协调性
多元评价主体协商参与评价工作,有助于形成交流互动的共同构建局面。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逐渐丰富且呈多元化趋势,但如何保证评价主体之间的协调性,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不仅涉及教育部及教育主管部门等,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广大青年学生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等。虽然多元评价成为趋势,但目前各级评价主体缺乏沟通协调,且在评价的方向、标准、方法上各有不同,形成多方监管、多头评价的局面,难以实现评价效果的最大化。评价工作中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第三方教育评估机制尚在探索和逐步建立中,存在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缺位、第三方教育评价组织培育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正面临第三方评价主体缺失的难题。长期以来,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价主体中占主导地位,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等相关外部主体处于边缘被动地位,评价过程缺乏不同主体在发展价值诉求上的协调,容易造成评价的片面化,难以形成综合性评价。
(二)评价信息缺乏可靠性
精准的评价信息是科学评价的依据,是评价发挥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信息缺乏可靠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收集的局限性、信息获取的主观性、信息反映的粗略性。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一个整体性系统,信息资源较为丰富且存在方式相对独立,由于受到时间、空间、采集渠道的制约,信息资源的获取较为有限。如此一来,评价主体收集到局限的评价信息并不能充分地作为客观依据。二是部分高校开展评价工作时,会通过提交工作报告以及进行现场答辩来判断,这种评价形式会存在带有个人主观偏见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采取问卷调查、查阅文字资料等方法获取评價信息,受到评价主体人为干预的可能性较大,信息来源主观性较强。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有效性要求评价信息具有一定的精准性,当前高校评价信息大多依靠人力获取,由于评价信息纷繁芜杂,会出现信息错漏、筛选困难、处理繁琐等问题,使评价信息的有用性大幅度降低。
(三)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保障评价的全面性与可持续性。面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多维价值需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评价方法使用单一、评价技术手段应用不成熟等问题。评价方法主要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具体表现为分数至上,如学生参加入学考试、期末考试等以及针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期末考核,将考试作为教育活动的目的,简单地以分数评价学生、教师。而传统的评价方法,例如访谈法、观察法、调查问卷等信息收集效率较低,缺乏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量化评价方法来展现评价对象的确定性,但人的思想情感变化是不可能完全通过量化展现出来的,而且评价技术手段在具体教育实踐活动中应用较少,评价技术手段类型的多样性与应用的单一性形成对比。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困境的根源
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困境的原因是复杂的,究其根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割裂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特殊性、评价信息采集手段的局限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割裂化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构成了其目的性价值,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构成了其工具性价值。[7]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相统一的前提是正确看待“工具”和“目的”,不能纯粹以量化方式衡量教育过程、人的思想情感变化和发展,这样就异化了评价方式,使原本的“目的”变成了手段。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的工具价值取向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联系。评价管理主体片面追求“效率”,把评价变为工具性目标,使评价取向工具化,让工具价值遮蔽了目的价值。由于评价管理主体是评价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其只注重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结果表达的统一性[8],忽视了目的本身的合理性、评价对象的特殊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或群体用规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进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9]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时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人的思想领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但由于人的思想情感、观念等本身具有复杂性,所以对人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进行量化评价是困难的,而且难以实现精确评价。“个人是处于复杂环境中的个体,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滋养。”[10]人的思维观念会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且随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变化,人的思想、行为的动态变化决定了其难以通过数字得到准确说明,所以“如何进行评价”“怎么评价”也成为难题。
(三)评价信息采集手段的局限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正是通过评价信息做出价值判断,评价信息的多少、真实与否直接关乎价值判断的可信程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信息缺乏可靠性,源于评价信息采集手段的局限性。在传统的评价环境下,评价主体依据评价目标有选择地采集评价信息,信息因评价而生成。由于采集技术的有限性、思维观念的局限性、评价对象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及评价对象要素信息的产生受到场景性、阶段性、周期性的限制,所以评价主体采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较为欠缺,无法提供精准的信息反馈,导致评价内容针对性不强,评价方式适配性不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各要素数据信息是在系统运行中不断累积的,产生了表象性结构化数据、价值隐喻的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海量数据信息的采集以及大量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的指标化处理,对数据采集技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当前评价信息采集的数据技术应用较少,导致评价信息采集手段落后、成本高、耗时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优化路径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评价是导向,是指挥棒,引导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科学评价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应从提升评价主体的协调性、加强评价过程的衔接、融入现代化评价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
(一)提升评价主体的协调性
协调评价主体,是教育评价理念重要转变的体现。如何协调评价主体之间的矛盾,促使评价主体形成协商合作局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面临的难题。协调目的是让评价主体之间达成协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目标。美国学者古贝和林肯曾提出“响应式建构主义评价”方法,以“回应—协商—共识”为主线,将参与评价的所有人的不同主张、焦虑和争议置于开放、平等、协商、对话和合作的建构中解决。[11]假如单一评价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偏差,那么多元评价则是基于评价主体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协商,所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因此,教育部、高校和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等多个主体之间 要形成交流互动的共同建构局面,其中高校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对教育部负责,有效地履行相关政策规定,还要纳入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获取更加专业的力量支持。
(二)加强评价过程的衔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的优化,是评价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全面的评价信息不仅是开展评价工作的前提,也为评价主体的价值判断提供科学依据。评价信息存在于各个评价环节,要改进基于结果鉴定或等级划分的结果评价。如果仅仅基于结果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容易遮蔽结果生成的诸多原因与过程,导致知“果”不明“因”。想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变化过程或发展趋势,单纯地使用结果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开展评价工作需要关注过程维度,而非结果评价。深化基于全程持续跟踪、随时变更前行航向的过程评价,探究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增值评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有效结合。
(三)融入现代化评价技术手段
评价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大数据发展趋势。为了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掌握并分析评价对象全面的数据信息是关键。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为评价工作更加全面和充分地获取人的思想行为变化提供了可能,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带来新的契机和条件。在新技术条件下,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收集海量数据信息、丰富参与评价主体、扩大评价范围、拓宽信息渠道来源,将数据信息以图形、图像等方式直观呈现,提高数据信息采集、归纳、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平台实现多角度、全时空的数据信息获取、监控、整理和归纳,不仅可以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效结合,也有助于获取评价对象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及时跟踪记录评价全过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融入大数据趋势。
五、结语
与时俱进,依据时代之需而不断创新,高校才能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质量与水平,需要在提升评价主体的协调性、加强评价过程的衔接、融入现代化评价技术手段等方面做出努力,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推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茂胜.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8.
[2] 权麟春.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2.
[3] [4] [9] [10] 冯刚,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86.
[5] 王建华. 对高等教育中问责与绩效评价的反思[J]. 现代教育管理,2020(7):1-7.
[6] 莫玉音. 第三方教育评价的困境及策略[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2):6-10.
[7] 雷骥. 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结合的人性基础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14-217.
[8] 王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历史衍化与水平提升[J]. 思想理论教育,2021(10):49-53.
[11] [美]埃贡·G. 古贝,伊冯娜·S. 林肯. 第四代评估[M]. 秦霖,蒋燕玲,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9-48.
基金项目:“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反馈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20220682),科学实践观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创新研究 (PJ-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