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海南故事”语文教学实践及误区

2023-06-09 07:11:54龚思
新教育·综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误区教学实践语文

龚思

【摘要】“讲好海南故事”语文教学可以认为是将“好”的海南故事以“好”的教学方法融入语文教学,要求讲好海南传统故事、革命故事、社会主义故事。教师需选取易被学生接受、易与语文教材整合、易助力立德树人的故事,以事服人、以情动人、以理化人,设计教学活动,构建评价体系,规避“高大上”“轻语文”的误区。

【关键词】“讲好海南故事”;语文;教学实践;误区

“讲好海南故事”包含两个层面:讲“好”的海南故事及“讲好”海南故事,即选好内容、好方法传播海南故事。“讲好海南故事”语文教学则可以认为是将“好”的海南故事以“好”的教学方法融入语文教学,这也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地方教程”“校本教程”的回应。

一、内容:“三个故事”+三“易”故事

选择哪些海南故事进入语文课堂,需要从时间与类型两方面去考量。

1.“三个故事”

依据课标,语文教学要传播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海南故事,就要讲好海南传统故事、革命故事、社会主义故事。海南故事根植于海南的特色历史和近代苦难奋斗中。海南故事由海南历史文化传承史、近代革命抗战史和新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史组成。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讲好海南故事,就要讲好以下三个故事。

(1)海南传统文化故事。海南传统文化故事是在历史长河中凝聚起来的折射出海南文明的故事。海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造就了极具特色的故事内容,如历史上海南作为孤悬海外、流放流亡的贬谪之地,苏轼、李德裕、胡铨、李纲等200多位外来官员先后被贬至海南,其所作所为给海南带来了极大影响,留下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优秀的课程资源。

(2)海南革命故事。海南以巨大的牺牲、长久的坚忍、永不放弃的信念篆刻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传奇史。高尚的道德理想、崇高的革命追求、忘我的牺牲精神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其他文化难以替代的。冯白驹、冯平、符节等海南革命先辈在战争中体现出的人格魅力与坚强意志值得称颂;“红色娘子军”的建立、抗争史,黎族人民与汉族在融合中共同御敌,超过800名海南籍南侨机工毅然决然地归国抢通滇缅公路,抗战的全民性在抗战史上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抗战民歌《打仗不论男与女》《狂飚七月卷白沙》,革命遗址如陵水苏维埃政府旧址、琼崖红军改编旧址、张云逸纪念馆,纪念性场所如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革命名人故居如冯白驹故居与冯平故居等,为海南留下了供人敬仰的载体。

(3)海南改革发展故事。海南改革史隶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史,讲好海南故事不僅是对海南大刀阔斧改革历史的回顾,也是海南建设未来发展蓝图的注脚。从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到海南省,从海南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其中的艰辛与成就需要学生深入了解。

2.三“易”故事

从时间角度而言,海南故事可以划分为“三个故事”;从选择标准来看,海南故事需要遵从三“易”原则。海南故事数不胜数,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经典故事也不胜枚举。要想引入教学,必须要精心筛选。

(1)易被学生接受的故事。引入语文教学的海南故事首先要注重教学的主体性。毫无疑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而被学生所接受是最先需要考虑的标准。其一,契合历史。若拿一个胡编乱造、天马行空的故事去讲给学生听,不仅欠缺说服力,也缺乏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正面赞颂的故事是主流,但是反面教材也不能少,只有全面论述,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海南。其二,贴合生活。宏大叙事对弘扬正能量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略平凡的人物和小事,这些小事和小人物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相似之处,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其三,符合年龄。讲述冯白驹的抗战故事时,他中年取得的战争胜利引人入胜,讲述他的童年和青年经历,对学生而言却更有激励作用,能激发学生思考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时代应该有何种作为。

(2)易与语文教材整合的故事。进入语文教学的海南故事同时要注重与教材的融合度。“讲好海南故事”语文教学并非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课程,所以要考虑故事与教材的融合度。以高中语文教材4个单元为例,第一单元主题是“青春”,课文内容多与革命有关。在这个单元里,加入海南革命故事极为贴合。第二单元讲述的是时代楷模的故事,加入海南新时期改革开放故事,如扶贫故事也不显突兀。第三单元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联合苏轼流放海南时期所作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做对比教学。第四单元“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做好抗“疫”故事、乡村振兴故事等相关调查、学习倡议等,也是可选项。整本书阅读的《乡土中国》则更与现实接轨,让学生自主探寻乡村故事,未尝不是可行途径。

(3)易助力立德树人的故事。进入语文教学的海南故事还要注重语文的育人功能,因为在语文学科定位中都有“育人”这一功能。在海南故事的选取上,应该选择那些蕴含能使学生从中获得对国家、社会、家乡有深刻的认识,增强建设家乡、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宏伟意识。能在对海南传统故事的审视中了解生活的艰难并规避错误的道路选择,在对海南革命故事的了解中体悟和平的来之不易并坚定地接受党和国家的领导,在海南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故事中领会到自身的定位并以此为基点规划好未来。

二、教学实践:授课逻辑+教学活动+评价设计

确定故事内容后,“讲好海南故事”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怎么讲,即实践教学。教师在掌握必备理论后,要从知识、能力、思维三方面入手,根据教学规律与学生认知,联系生活,形成授课逻辑,尤其要基于学情与实际,设计出符合教育发展的教学活动,并构建出多元、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

1.授课逻辑

(1)知识:以事服人。知识储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讲述海南故事的必要前提是了解海南故事。历史上的海南有哪些值得讲解的经典故事,当下有哪些伟大成就能为海南故事赋予时代新鲜因素,深挖精彩故事,提炼出国内外视野下的海南议题,从中铸造出让学生了解海南的钥匙,以客观辩证的态度观察海南,以开阔宏伟的眼光看待海南、接纳海南、认同海南、宣传海南、奉献海南,是讲好海南故事的出发点及最终目的。故而,教师首先要全方位、大范围地搜集、阅读、研究海南故事,充实知识库,做到在课堂上对海南故事信手拈来,甚至需要补充故事背景及后续发展。如讲述海南少数民族的抗战故事,就需要告知学生历史上一向迁就忍让的少数民族为何要抗战。其次,要用事实说服学生,不可脱离事实专讲道理,要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展现真实的海南,要理直气壮地展现海南的贡献、成就,也要实事求是地讨论出现的问题。只有把翔实的数据、事件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让学生真正认同故事本身,从而深入思考故事之外的观念、价值与启示。

(2)能力:以情感人。以事服人能讲述海南故事,要讲“好”海南故事,则考验教师的个人能力。海南故事并非虚构,而是架构在事实上。这就决定着海南故事有其真实、客观性,平铺直叙地去讲述,只能达到“讲完”的标准,达不到“讲好”的标准。要让学生有沉浸式体验,代入故事主人公,置身于故事所处时代,教师要注重“情”。其一,教师在深入理解故事后,借助声音、视频等信息化手段,设计出真实化情境,用深挚的情感去感动学生。其二,需要通过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与故事中的人、事、物产生共情,甚至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述,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其中的喜怒哀乐。如要了解新时期扶贫故事,通过影像资料、新闻报道、扶贫笔记等,学生就能知道扶贫人的辛苦。如果能开展实地参观、访问脱贫户、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就更能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脱贫攻坚故事背后国家的伟大,故事的讲述目的也就达到了。

(3)思维:以理化人。海南故事的育人功能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海南故事不能仅仅是风过无痕,而要给学生以启迪。基于此,教师需要以理化人,即在故事讲述中,在以情动人的前提下,将学生投入故事中的情感转化为对故事具备的价值、哲理、思想等的理性认同,从而使立德树人在无形中获得实现。在做到这一点之前,教师首先要想学生之所想,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走到预设的思维轨道上。对于学生的错误观点或倾向,不能简单粗暴地反驳,而应从学生思想状况出发,通过驳论、演绎、假设等思维方法给学生讲道理,使学生在思想上心悦诚服。

2.教学活动

(1)竞赛类。竞赛类的表现形式是:选定某种学生能接受的方式,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竞赛活动。如仿照《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诗词接龙”等方式,对革命文化中产生的文学作品进行同样的竞赛方式,通过抢答、必答、接龙、一对一挑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斗志;也可开展“海南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将历史名人、遗址、事迹、文学作品等内容设置为竞赛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2)讲座类。讲座类的开展形式是:从教授的内容出发,邀请学生担当“讲座专家”;学生作为主要讲授者,向其他学生展示自我。如请学生就自己看过的某部革命小说进行内容、艺术特色、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讲解,请学生担任老师角色。通过开展与海南相关的系列讲座,讲述海南故事,如“苏轼与海南”“李德裕与海南”等。这种主人翁的地位无疑会使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

(3)社会调查。“讲好海南故事”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是不局限于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开展学习。社会调查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如就“本地革命遗址保护情况”“红色文学作品流传现状”“海南民间传说”等内容进行调查,之后整理成调查报告,以了解海南文化的保存、发展现状。在报告完成后,还可以在班内组织一场“记者报告会”,让学生担当报告者和采访者,以“答记者问”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增进学生对海南的了解与热爱。

(4)解说类。在参观本地名人故居、“非遗”项目、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场所时,或旁观法院对黑恶势力的判决时,可以请学生担任讲解员,让学生能主动、深入地探索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中,各方对海南故事实践活动持“不支持”态度的最大原因都是“无法完全保障学生的安全”。在社会调查类和解说类的活动中,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应该有组织、有纪律地参与。在解说的过程中,实际是学生撰写解说词的过程,能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3.评价设计

设定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五育并举”的目标体系是落实海南故事深入学生之心的必要举措。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看到学生的“智”,也要看到学生的“身”“心”表现,关注学生的每一处发展。

(1)内容。“身”指向学生的身体健康,以期学生能在革命故事里先辈的热血抵抗、改革故事里楷模的积极行动中领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无论是建设家乡还是投身国家都需要健康的体魄,进而维持身体的良好运转。“心”指向学生的心理健康,包含“心理素质”“审美素养”“志向规划”三类目标。以期学生能有健康的情绪和审美能力,能在海南故事中分辨美丑、感恩社会、志存高远。“智”指向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实践探索”三类目标。以期学生能自动完成海南故事教学中的各项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懂得搜集资料、求助他人、团队合作,能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回报社会,努力建设家乡。

(2)主体。除教师外,“讲好海南故事”语文学习的评价主体在校内有学生,在校外还有第三方。这个第三方不仅有学生家长,还有各个活动牵入进来的人群,如开展“海南村名规律”调查探究活动,评价主体就会有接受调查访问的本地居民,又如“走近海南:我为家乡代言”短视频宣传活动中,网友也是评价者。

(3)方式。“讲好海南故事”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可以是传统的,如学生写的倡议书、建议书等文字,老师可以给出评价;也可以是非传统的,如创办“海南故事”公众号,观察其运营的效果。又如调查活动中,内容越多、越深入就说明学生的调查、分析、归纳能力越强,人际交往能力越突出,心理素质越高,可以说调查报告本身就是一种评价。

三、误区:“高大上”+“轻语文”

“讲好海南故事”语文教学看似不难操作,实则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区。

1.“高大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上课只是单纯地呼喊口号、讲大道理,学生的接受度必然不会高。“講好海南故事”要以故事为基点,一切道理、启示都需要从故事出发,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线上还是线下、传统教学还是实践活动,都不要高高在上。

2.“轻语文”

“讲好海南故事”语文教学以语文为学科本位,这其中可能关涉到思政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语文课程才是课程平台。如“寻找抗战老兵”活动,活动本身是严肃的,不能把它看成是一种放松娱乐的方式;寻找过程中,锻炼的是学生的口语交际、文字整理、分析归纳、作业展示等语文学科能力;对老兵的敬仰、对和平的赞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等都建立在语言运用、审美体验、思维创造、文化自信等语文核心素养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海南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讲好海南故事语文本土特色课程建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202210085)

猜你喜欢
误区教学实践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冬季洗澡的误区
海峡姐妹(2019年2期)2019-03-23 02:56:34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37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7:05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5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