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意识和方法应用。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校本教研模式,其应用价值极为广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主题教研提出新的要求,从研究怎样教到研究怎样学,教研形式追求贴近现场。作者提出“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分析能力”的研究主题,围绕校本教研新模式展开研究行动,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校本;教研模式;观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4-0020-03
引 言
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校本教研模式,可以为幼儿教师业务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这样的教研模式,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思想历练和人格塑造。在具体执行阶段,教师围绕幼儿活动表现展开全面观察,利用专题活动、案例分析、行为解读、现场诊断等活动形式,对幼儿的行为做科学分析,能够不断丰富教研资源素材,为幼儿课程教学提供具体帮助。校本教研模式设计推广源于教师的自身需要,将课例、活动、观察、分析等作为研究手段和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不断积累教研认知,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
一、设定校本教研模式,整合观察分析资源与方法
(一)精选研究主题,引入教研模式机制
在选择幼儿教研主题时,教师需要有清晰的认知,唯有贴近教学实际,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教研选题。教师应对幼儿的行为做深入观察,依照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科学分析,从中寻找教育契机。教师围绕这个方向设定教研主题,其研究价值更为丰富。教师与幼儿有很多的接触机会,当幼儿进入游戏活动环节后,这应该是教师观察的良机。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跟进观察,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幼儿的行为做研究。在选择研究内容时,教师要做好基本的分类,包括理念类、材料类、行为类、指导类、环境类等。教师将幼儿的行为信息做分类处理,能够形成系统性研究认知。如材料类观察,教师对幼儿游戏内容做具体分析,对游戏材料准备、材料投放、材料应用等情况进行观察总结。像材料与游戏有哪些匹配性,材料投放需要遵循什么规律,相同的材料如何为不同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游戏辅助,其应用存在哪些经验信息,这些都属于需要观察与关注的内容,能够为教师的研究提供更多新鲜素材。
(二)设计观察情境,启动教研模式程序
教师进入校本教研模式后,需要展開教程设计,利用多种辅助手段,推出更多游戏活动,创造更多观察机会,确保顺利进入观察环节。在幼儿进入活动后,其行为表现能够真实表达其内心,教师需要对观察角度选择、观察信息整合、观察方案设计等做具体安排,以提升观察的频度和效率,为校本教研模式运行提供信息支持[1]。由于幼儿活动思维有自身特点,其游戏行为也带有特殊性,教师需要做出对应设计,以顺利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为观察幼儿的行为创造条件。在观察信息处置环节,教师需要进行深度思考,探索更多理念支撑。课题小组要对成员的观察研究情况进行汇总,共享研究信息,让教师观察有鲜明的目的性。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饰演角色有个性认知,其行为表现具有表演属性。教师在对幼儿的行为做分析时,要借鉴幼儿心理学方面的理念,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科学解读和分析,为教研模式推进创造条件。
(三)推出典型案例,促进教研模式推进
教师需要有信息筛选的主观意识,对幼儿的某些典型行为进行重点关注,在信息处理时,不妨将这些典型表现作为重要案例进行记录和研究,这能给教研模式的顺利推进提供重要支持。幼儿的行为有共性特点,也有个性表现,因此教师要对这些行为现象做具体分析,确认其观察信息的价值度,为教研提供更多有效参数。在幼儿进入学习活动环节后,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其共性现象,这无疑是典型案例,需要做深入研究。如在应用科学实验器具时,幼儿对此特别有兴趣,希望参与操作活动,这时候的观察就是最为典型的现象。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历很少,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对幼儿的心理诉求做重点研究,能够顺利捕捉幼儿的关注点,及时调整活动安排,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验器材、材料做引导,为幼儿带来学习感知的机会。
二、运行校本教研模式,优化观察组织活动与程序
在校本教研模式程序启动后,教师需要全力配合和主动探索,对幼儿的行为展开细致观察,对幼儿的心理做科学分析,提出创意研究观点,梳理研究程序,这些都能够给校本教研新模式的执行带来助力和支持[2]。
(一)创新阅读组织,夯实教师理论基础
教师业务成长需要不断充电和学习,教师主动展开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夯实理论基础,还能够为教研活动带来正面帮助。教师围绕研究专题进行阅读时,需要精选阅读内容,特别是其他教师的专业研究成果,是具有高价值的阅读素材。网络、图书馆也有海量值得阅读的内容,教师唯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促进业务成长。教师需要进行更多阅读学习,提升自身知识储备水平。幼儿园组织教师进行阅读学习时,要提出详细的要求,如网络阅读需要给出关键词,让教师自行展开信息搜集和筛选。又如,教师对幼儿阅读兴趣、阅读特点展开观察的专题研究,也能够有更多的发现,为教研模式推行提供更多支持。
(二)创意活动组织,帮助教师换位思考
当幼儿进入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对观察信息做及时处理,及时做出组织调整,让幼儿始终处于良性互动之中。由于幼儿对游戏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教师在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时,需要从专业角度做分析,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合理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做研究分析,也需要借助一些活动来实现,如课题小组成员集体研究活动,能够发挥集体智慧,对观察信息做科学处理。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验“沉与浮”时,教师可以先设计操作程序,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演示,组织幼儿观察和分析,然后对幼儿的实验表现进行观察。组织活动前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哪些物质能够浮在水面上?哪些物质会沉入水底?”幼儿参与实验的热情很高,参与实验操作的兴趣浓厚,操作实验时就非常专注。当幼儿的猜测得到验证后,他们就会显得特别兴奋,甚至手舞足蹈。此时,教师再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形成教研成果。幼儿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如果能够有机会参与实验操作,其学习体验会更为丰富,知识积累也会更为顺利。
(三)梳理观点策略,更新教师研讨思想
在教師教研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研究范围,其研究观点也会呈现差异性,如何达成研究共识,这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在集体调研时,教师要开诚布公地阐释自己的观点,围绕典型案例进行集体讨论,对相关观察信息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研究品质。教师在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做研判时,其观点看法具有个性化特点,甚至存在较大差异,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面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课题组教师在具体分析时,因为所处角度不同,观点也呈现差异性。我县学前教育“有效观察”的专题研讨活动,就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观察活动。在辩论中,正反双方围绕“在表现性活动区游戏中是否看见幼儿的表现与创造”进行辩论,正反方从材料提供、工具、材料使用、幼幼互动、同伴合作、师幼互动、活动空间设置、作品装扮环境等方面,结合时间取样法、实况记录法、直方图、检核表等观察方法,用统计出的数据结果举例,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辩驳。双方结合各种观察记录方式,通过大量理论和实例,对己方立场、观点进行了阐述与补充,辩论赛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急剧升温。通过追问式辩论,教师从这些矛盾的言论认识到自己先前认识中不合理的地方,从而调整教育手段,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反思校本教研模式,拓宽观察研究维度
(一)延伸观察时空,强化教师教研体验
教师在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时,需要对幼儿活动要求、活动表达、活动习惯等信息进行梳理,唯有拓宽观察时空,才能获得更多观察信息。幼儿园大多有不同功能区域,教师深入活动区之后,还要做好观察位置选择,找到最佳观察角度,做好观察记录。为了丰富观察信息,教师还需要通过更多的信息渠道,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解。幼儿活动大多集中在幼儿园、家庭相关区域,教师围绕这两个区域展开重点观察,能够获得丰富的观察信息。幼儿园有诸多活动区域,这些区域每天都有活动组织,教师应选择适合的观察点,对特定群体幼儿进行观察,为教学组织提供设计素材。教师在对幼儿园外活动行为进行观察时,需要借助家长的力量,要求家长主动介绍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让家长利用视频等媒体手段,展示幼儿的活动情况,也能够带来更多观察信息。教师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能够找到更多教育的契机,也能够对幼儿的行为做出科学判断,为教育教学调整提供研究素材。虽然幼儿的生活环境比较单一,但幼儿的个性存在较大差异,其行为表现也有诸多不同,教师在对幼儿的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时,要结合幼儿家庭教育、性格特点、心理诉求等诸多因素。
(二)优化研讨组织,加大教师互动频度
教师进入研讨活动后,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共享观察信息,选择典型案例进行专题研究,推出更多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课件展示、教研讨论、教法座谈、公开观摩课、教育论文撰写、操作实践课等,都属于教研活动范畴,幼儿园要经常组织这些教研活动。教师有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就可以优化教研程序和组织,为其顺利展开教育反思创造条件。在教研模式推进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对模式做科学研究,在不断改进中确保教研模式顺利发挥作用。幼儿园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研讨论,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也能在互动学习中达成更多共识[3]。如教师大多是先独立备课,最后一起汇报,这样的交流是有限的,根本没有研究内容的渗透。如果能够将教师准备的素材做统筹安排,组织教师集中研究备课环节,形成统一的教育认识,这样的集体备课会带来更多的教研价值。如公开课组织,教师要在听课之后展开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这样可以为更多教师带来学习机会。优化教研组织,加大教师互动频度,确保教研活动顺利展开,这是幼儿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
(三)对接生活实践,提升教师研究品质
校本教研模式需要教师、幼儿园的多方参与,特别是幼儿教师应作为教研模式探索和执行的主体。教师唯有深入研究教研模式,结合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总结,才能催生更多教研成果。幼儿园要加强领导和管理,推出更多研究课题,组织更多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资源、信息、素材的支持,确保教研活动顺利展开。如幼儿参与的生活观察活动,教师不能全程跟踪,但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及时获取观察信息。如教师开展采摘园活动,要求家长带领幼儿去做采摘,并将采摘过程用直观形式呈现出来。教师要求家长介绍幼儿采摘表现,对相关照片、视频进行详细研究,可以获得观察信息,也能够对幼儿的行为和心理做出准确判断。幼儿对采摘活动有很高的参与热情,教师抓住机会进行观察分析,能为教研活动带来更多的研究机会,也能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逐渐达成研究共识,为后面的教育教学提供信息支持。幼儿教师对教研内容的认识呈现个体差异,需要进行更多教育历练和学习。
结 语
幼儿教师自觉观察幼儿言行,可以获得丰富的教研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做深度分析和归结,能够有效提升自身能力,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多积极帮助。精选教研主题、设计观察情境、精选典型案例、组织主题阅读、创新游戏组织、延伸观察时空,都可以创造更多的观察机会。教师需要有校本教研主动性,科学处理观察信息,对幼儿的行为和心理展开深度研究,并基于研究结果调整教案,这对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池丽英.提升教师观察分析能力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2021(42):38-39.
吴云燕.幼儿体育区域活动中观察与分析幼儿的行为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1):51-52.
钱群霞.教学做合一 让校本教研走向真实有效: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为例[J].家教世界,2022(03):52-53.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提升教师观察幼儿行为能力的实践研究 ”(编号:JYKT-2109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潘晓琴(1981.3-),女,福建泰宁人,
就职于福建省泰宁县教师进修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