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兰 王宇
摘 要:在农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当立足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其融入农民日常生活。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面临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地区教育载体和方式单一、少数基层党组织存在形式主义、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基于此,应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作用,“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将党史学习教育贯通在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活用地方红色资源,使党史学习教育在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更系统、更灵活、更深入、更鲜活,为构建农民美好生活秩序、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农民;日常生活;现实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如何充分融入农民日常生活成为当前我们亟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当前国内学界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研究重点在高校及中小学课程建设、企业和政府,关于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的鲜有涉及。鉴于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为构建农民美好生活秩序、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对于深化和创新新时代农民日常生活观念有着重要意义。在农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农民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增强实现美好生活的信心。
(一)学史明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的基础,强化思想理论引领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3月22日至25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作为前提,学史明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进一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一方面,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就是要帮助农民学懂弄通党的思想理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另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使农民正确认识当前乡村振兴建设现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确认识党的“三农”政策,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积累的历史经验,加深对党的性质、宗旨、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更加积极有为地投身和美乡村建设。因此,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農民日常生活,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农民更好更快更深地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达到学史明理的效果,真正将学史践史融入日常生活,用以指导日常生活行为,强化党对农民的思想理论引领,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自觉性。
(二)学史增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的关键,坚定信仰信念信任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4月28日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农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领悟伟大信仰蕴含的磅礴力量,激发农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昂扬斗志,敢于奋进,勇于面对乡村建设中的疑难杂症,特别是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率先垂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使其端正生活态度,摒弃消极落后的生活观念,形塑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念。二是教育引导农民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群众的选择。三是教育引导农民坚定对自身力量的信任,深刻认识农民主体地位的作用,坚信在农民群体自主自觉自为参与、推动乡村建设发展与治理的过程中,属于农民的“强富美”目标终将实现。四是教育引导农民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定会实现。强化农民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引导农民坚定信仰信念信任信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学史崇德: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的核心,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6月10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要“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一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农民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主动学习践行党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二是教育引导农民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剂”,锤炼高尚品德,赓续精神血脉。三是教育引导农民涵养高尚的道德修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农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四)学史力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的根本,达到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7月24日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一方面,学史力行是指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农民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思想伟力,将党史中蕴含的伟大精神、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落到实处,使之转化为农民在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入脑入心,教育引导农民学以致用,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健康文明且有追求、有尊严、有底气地生活,切实增强农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在农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需要从最困难群体、最突出问题、最具体工作入手,用心用情解决农民急难愁盼问题,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措施,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生活变化,切实体会到党对农民的关怀是真心实意的。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存在的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正当其时,十分必要。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乡村社会巨变等外部环境的冲击以及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面临一些现实难题。
(一)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民群众组织不起来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农民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者、实施者和推动者。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乡村社会巨变,农民群众的同质性逐渐减弱,异质性不断增强,以人为本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和民主法治观念逐步深入农民内心,个体化倾向凸显,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及方式的选择经常会面临诸多挑战,农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所考虑的客观因素也随之增多。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也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现实需要。而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的这种变化认识不深刻、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到位、方法不灵活。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利益观念的驱动下,农民更为现实,更加看重物质利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日趋分散,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这种状况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政治权威和领导能力,降低了农民对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的认同和支持,造成了农民难以有效组织起来的状况,进而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行动能力。
(二)部分地方教育载体和方式单一,宣讲队伍不健全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综合组织形式或具体的活动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枢纽及其相互作用实现的形式。当前,部分农村地区教育载体单一化已成为农民党史学习教育的一大障碍。一是教育载体单一化。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仍停留在发宣传单、广播通知等一些传统的方式方法上,一些村庄虽然建有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但实际上有效利用度并不高;在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广场活动、戏剧表演中未能融入有效的党史教育资源因素。因此,教育方式载体的单一化已严重影响了农民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二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教育方式有些滞后。部分欠发达农村地区教育载体和方式受经济状况差、农民受教育水平低等因素的制约,无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多样的教育载体与方式方法难以适用于当地,除参加集中性理论学习,农民只能采用看电视听广播和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干巴巴”的理论宣传等方式学习党史相关知识。三是宣讲队伍不健全。当前在农村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要是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党建宣传的工作人员入村进行党史宣讲,未形成上下联动和乡村两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格局,乡镇领导干部及村“两委”主干宣讲队伍建设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村致富能人的“领头雁”作用,致使农村黨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大、效果不佳。
(三)少数基层党组织存在形式主义,学习氛围不浓厚
当前,地方政府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一方面,理论学习形式化。针对上级布置的农村党员群众“学党史、悟思想、明事理”的任务,有些基层相关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搞表面工程,仅在农民党员微信群推送相关党史知识,采取党员自主学习的方式,但有些农民党员文化水平不高、自学能力不够,这种简单的学习方式会使他们对少数党史理论理解不透彻、践行不到位。同时,在农民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些地区只是组织群众观看红色电影,或利用“乡村大喇叭”播放党史相关音频,实际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党史宣讲形式化。在农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的乡镇党委政府派遣宣讲人员进村集中宣讲,宣讲内容生硬、纯理论化,宣讲形式单一,宣讲地点和受众单一,仅集中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对农民党员开展党史宣讲,缺少深入基层的走访调研慰问,未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入脑入心。理论学习和党史宣讲的形式化,使农民党员和群众并未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是“走过场”,农村基层仍未形成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四)重理论轻实践,融入农民日常生活不够深入
马克思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农民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入脑入心。当前,在农村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不深入。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分关注理论学习,只邀请党史宣讲人员在村级服务中心进行关于党史相关知识的理论阐释,很少结合农民实际需要开展“党史+农技培训”“党史+健康知识科普”“党史+法律咨询”等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活动。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自主学习党史理论,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研讨交流等活动,仅停留于理论学习层面;部分党员干部并未立足岗位和本村实际情况积极践行初心使命,缺乏为农民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助农兴农的意识。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的现实路径
党史学习教育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可以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质性效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使党史学习教育更系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极其必要。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引领农民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要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研讨交流等活动,开展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主的学习教育。同时邀请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现场以乡音“话”党课,邀请先进典型人物和优秀模范讲述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为农民群众谋福利的工作岗位中践初心、担使命。二是要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农民党员开展实地研学、党史专题读书班、党史文艺汇演、党史学习教育测试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充分汲取党史养料,时刻牢记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把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扎实推动“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坚持抓好乡镇领导干部及村“两委”主干队伍建设,要求“领头雁”带头领学促学、带头交流研讨、带头开展调研、带头办好实事,形成“1+N”上下联动和乡村两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格局,开展“我来讲党课”活动,要求包村领导干部入村讲授专题党课,让农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
(二)“线上+线下”,使党史学习教育更灵活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村入户,并将其贯穿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全过程,丰富载体形式、突出深学细悟,采取“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的培育方式,精准施教,为农民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效、持续升温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乡村党史学习教育环境,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
一是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快手、抖音、農家书屋、农民夜校、村史馆、村民“板凳会”“学习强国”等平台,以“群众视角+本土榜样+党员领学”的方式,将党的好声音转化为群众听得懂、学得进、记得住的乡音,及时送进群众的心坎里。二是积极推动文艺团体和文化单位走进广阔乡村,将红色故事编成山歌、快板、舞蹈、戏剧、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将红色电影放映、图书阅览等文化服务送到农民群众家门口,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汇聚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三是组建红色宣讲志愿送学服务队,采取流动式“微”宣讲,将宣讲地点搬进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用“土方言”讲“大理论”,用“小故事”讲“大精神”,推出“党课+乡村振兴”“党课+反诈知识”“党课+农技培训”“党课+法治教育”等“党课+N”课堂,主动搭建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的学习桥梁,讲理论、讲发展、讲变化,将党的最新惠农政策“干货”第一时间送到百姓家门口,进一步拓宽农村党员与老百姓学习的途径,丰富学习的内容,在拉近党群距离的同时,持续增强农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贯通在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使党史学习教育更深入
要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在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发挥农民运用党史知识进行日常生产生活实践的主体作用。
一是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农民日常生产活动深度融合。一方面,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农业生产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相融合,邀请农科院校专家、种养大户、致富能人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生产种养技术指导,现场解答农民的技术问题,积极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史学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发动专家学者下乡讲解富民产业政策,更新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经营理念,破除小农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激发其在生产中的自主性,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二是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紧盯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兜底保障、卫生用厕、粪污处理、人居环境治理、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健康咨询、便民服务、体育设施及活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等重点领域,进村到户开展排查,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交流,听真话、察实情,全面掌握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常态化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农户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开展家政服务、生活救助、医疗义诊、慢病管理、法律维权等关爱他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各类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各种方式走进千家万户,深入日常生活,解民忧暖民心,让农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活用地方红色资源,使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
要抓好农民群众党史学习教育,致力讲好党的故事、红色革命的故事、英雄模范的故事,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厚植于农民群众心中,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在农村代代相传。
一方面,用活地方重大党史事件、革命先辈英雄事迹、党性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培训方式,组织农民群众沉浸式、开放式、互动式参观学习,在地方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增强党在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三农”领域的红色资源,将学党史与讲农史深入结合,在移动“村村响”平台、快手、抖音、微信群、微信视频号等线上平台投放我国“三农”发展历程的相关影视资料,从农史中学党史,从党史中讲农史,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推动其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农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让红色基因在农村大地绽放,让红色精神血脉在农村大地赓续。
总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有助于坚定农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增强其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激发其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之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我们要积极探索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有效路径,为构建农村美好生活秩序、提振农民精神风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5,44.
[2]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3-26(01).
[3]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4-28(01).
[4]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6-10(01).
[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6]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7-24(01).
[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2-06(001).
[8]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88.
[9]姚桂林,张宗芳.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理论观察,2020(12):31-34.
[10]马跃.形式主义:内涵、类型与危害[J].理论建设,2019(06):69-72.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1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8.
[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