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力

2023-06-08 20:33杨则美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教师要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利用个性化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数学课堂注入更多活力,这样学生会更为主动地学习,思维启动更为顺畅。在具体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渗透数学游戏,开展数学实验活动,创新数学训练模式,提升课堂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活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1-0063-03

引  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优化学习环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竞赛、数学操作、数学实践等活动,都能够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教师要有整合意识,针对学生学习需要进行设计和组织,成功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活力。

一、渗透数学游戏,调动课堂活力因素

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众多,数学游戏应该是最佳选择。学生对数学游戏期待较高,因此,教师从多角度展开收集和整合工作,利用数学游戏进行对应调动,势必会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逐渐进入学习核心,在创造性学习中形成数感认知。

(一)精选游戏故事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将数学游戏故事融入其中,能够创造更多学习亮点,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生对数学游戏故事比较敏感,教师要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收集数学游戏素材,或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研究,自行创编一些数学游戏。学生进入数学游戏环节,不仅需要数学思维的支持,还要在互动交流中完成认知内化[1]。

激活课堂活力因素,教师如何做出最佳选择,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时,教师课前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做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小數早有认知,如超市中商品标价牌,考试成绩计算等。在导学环节,教师以游戏故事导入:“这里有一个童话故事,两个主要人物,一个叫‘大数,一个叫‘小数。他们因为名字问题整天吵个不休。‘大数说:‘我的名字叫大数,自然是大哥。‘小数说:‘我的名字虽然叫小数,但不代表我就小。咱们可以比一比年龄、身高、体重,看看到底谁更大。‘大数自然不甘示弱……你能够帮忙编创下面的故事内容吗?”学生接受任务,主动展开思考,开始编创下面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做好衔接处理,让故事具有完整性,注意渗透小数内容。故事展示阶段,学生踊跃发言,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接着,教师布置相关任务:“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小数存在,现在开始收集这些生活案例,看谁能够找到更多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先做学情调查,然后设计数学游戏故事,让学生编创游戏故事情节,巧妙渗透小数知识,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设计。小学生对游戏故事比较感兴趣,这是重要的教学契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展开布设,及时推出一些游戏故事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玩乐中建立学科认知。

(二)优化竞赛组织

数学竞赛和数学游戏相结合能够成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数学游戏和竞赛都比较敏感,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推出一些简单的计算、拼摆、勾连、对接等数学操作任务,给学生提供更多比拼的机会。学生都有争胜心理,教师要抓住学生诉求展开组织。将数学学习游戏化、竞赛化处理,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学习主动性会大幅度提升,课堂活力指数也会大大提高。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比赛活动,不仅能够创造更多学习机会,还能够优化学习环境。例如,在讲解

“角的度量”时,教师拿出一沓大小不同的剪纸:这是一些剪纸图形,其中包含了角,每个小组可以分得8张,大家利用量角器测量这些角,根据标号写出具体的度数,最后教师公布标准答案,看谁测量得最为准确,之后,小组组长负责具体评价。在具体测量操作过程中,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测量进行观察指导。因为属于比赛活动,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课堂学习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在公布正确答案环节,学生充满期待,教师逐一公示,课堂不时传出惊呼声。

优化竞赛组织,能够创造更多学习聚焦点,学生快速进入研学环节,学习效率不断提升,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也更为丰富。学习比赛没有统一格式,教师随时可以设计,也可以随意调整,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展开教学组织,学生互动思维顺利启动,发掘行动进入高效环节,激励作用值得期待。数学学科带有抽象性、逻辑性,而学生对热烈、活泼、灵动课堂有更多追求,教师需要做好整合设计,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展开数学实践,增强课堂体验

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都有很高的参与热情,能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为此,教师要精选实践方案,优化活动设计,创新实践组织形式,为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活跃数学教学氛围。

(一)优化实践活动

学生对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比较熟悉,教师设计实践方案时,要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引领学生收集身边数学现象,讨论数学案例,操作数学实验等,为学生带来更为鲜活的体验[2]。数学教学中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连一连”等,都带有数学实践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生活材料进行数学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感知体验的机会。

在讲解“负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负数应用案例。学生举出天气预报中温度在零下时,都是用负数表示的,如“-1℃”表示零下1℃。又如,电梯键盘上有“-1”“-2”字样,则表示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在学生对负数有了一些直观认识后,教师推出生活化数学实践活动:“先查寻男女同学标准体重计算公式,然后进行小组成员体重调查,设计统计表,通过计算看哪些同学体重超标了,哪些同学体重不达标,超标部分用正数表示,不达标部分用负数表示。”由于此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学生根据设计展开具体行动,调查同学体重数据,利用列表计算形式呈现调查结果,用正负数表示体重达标和不达标情况,收获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对生活实践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设计的体重调查训练任务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學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正负数应用有了全新体验。由此可见,生活化数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认知高度对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学生认知基础,让学生主动展开数学操作,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体验。

(二)丰富实践形式

学生对灵动性、开放性、探索性数学实践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推出一些数学观察、案例设计、矫正讨论、成功展示等学习活动,势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创新实践活动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活力指数,培养学生自觉实践的习惯和意识。生活素材收集、数学案例设计、数学现象归结、课题研学行动、社会调查组织等,都属于数学实践活动范畴,教师要做好优化设计,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实践探索环节。

学生进入数学实践活动环节后,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展开实践活动设计,以顺利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例如,在讲解“行程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设计关于“行程问题”的数学案例,并参与小组评选活动,看谁设计的数学案例更为典型。学生开始研究行程问题,梳理数学概念和公式等内容,然后开始设计行程问题案例。教师深入学习小组,对学生提交的数学案例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展开纠偏修正。如有学生设计这样的案例:“甲、乙两个同学从两个地方相向而行,甲同学每分钟走70米,乙同学每分钟走60米,途中相遇时,共用时4分钟,这两个同学共走了多少路程?”教师提示:问题设计要体现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开始互动交流,很快就找到问题所在:“这两个同学共走了多少路程”问题设计不够严密,需要加以修正,可将问题改为“两地相距多少米?”。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展评案例信息,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

教师推出数学题目设计任务,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展开思考和规划,并对学生设计的数学案例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为学生带来更多研学机会。学生设计数学案例,需要梳理数学概念和公式等内容,还要研究数学教材内容,这个操作过程本身就属于研学行动。

三、创新数学训练模式,激发课堂活力

数学离不开强化训练,教师要在训练内容整合、训练形式创新、训练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创新探索,推出更多适合的训练任务,设计科学的教学探索课题,无疑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延伸训练设计

在数学训练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推出更多训练形式,提升课堂活力指数。学生对生活化训练任务有特殊兴趣,教师不妨做好生活对接设计,推出一些生活数学实验或者操作任务,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教学模式,教师不妨设计一些电子作业任务,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讲解“平行与相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推出这样的训练任务:“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特别是边与边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图案,分析其边与边的关系;在生活中抽象出几何体的线和面的关系。”学生接受训练任务后,开始了深入思考和讨论,对这些训练内容做整合处理,训练气氛热烈。在展示阶段,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的分解情况进行评价。如正方形、长方形的边与边的关系:平行、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与边的关系:平行、相交。生活中的点、线、面、体的关系更为复杂,还要关注它们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教师及时做出科学点评,能够给学生更多学习反思的启示,也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学生对训练内容做深度思考,课堂训练学习气氛浓厚,课堂活力十足。

教师结合训练任务设计与学生展开多重对话交流,能够顺利调动学生思维,特别是在对学生训练表现评价时,对学生训练表现进行专业点评,会使学生感触更为深刻,也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反思和总结。课堂教学训练设计有不同选择,教师对学生训练诉求展开调查,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任务,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二)创新线上训练

在进行数学教学训练设计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展开深度研究,寻找教学设计起点,根据学生学习诉求进行教案设计,根据学生实践认知基础推出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数学实验操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线上训练是当下全新的训练形式,教师可结合学科训练需要推出电子作业、组织线上交流等任务,以调动学生训练主动性。

学生对线上学习比较熟悉,教师推出线上训练任务,需要规划具体的训练程序和要求,让学生自然进入网络化学习环节。如讲解“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训练任务:“线下展开调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利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形式,借助网络文档制作方法,设计我们班同学生日条形统计图,准备参与网络展示活动。我们将进行网络评选活动,看谁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更科学合理。”学生对电子作业比较关注,接受任务后积极展开调查工作,收集同学生日数据,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表格图形的制作。由于涉及网络专业知识的运用,教师可联系家长,邀请家长给予学生积极辅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数据处理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大多顺利完成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任务,并展开评价互动,网络交互平台顿时热闹起来,多种观点开始碰撞。教师在课堂归结时,学生都能够悉心聆听,课堂学习气氛和谐起来。

教师推出网络学习任务,学生对灵活性、互动性、趣味性网络学习活动最感兴趣,面对这些活动,自然启动学科思维,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学生自觉展开互动交流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呈现出来。这些数学调查和统计图表制作任务带有数学属性,而教师的巧妙设计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和内化的机会,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交流活动,从实践体验中获得学习启迪。

结  语

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意识引入一些趣味性、互动性、开放性学习活动,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活力。教师可针对学情进行教学组织,推出更多学习活动,围绕学生生活认知进行调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操作,使他们获得丰硕学习成效。学生有主动探索的热情,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做创新设计,引入更多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朱玉珍.灵活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彰显活力[J].新课程导学,2021(16):50-51.

吉蓉蓉.“植入式”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

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1(10):57-58.

作者简介:杨则美(1971.9-),女,福建政和人,

任教于福建省政和县实验小学,大专学历。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