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患龋齿现状调查和改善策略研究

2023-06-08 03:38:55范丽珺张晓华
求知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龋齿影响因素

范丽珺 张晓华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儿童一日食用的食物种类也在增加,受部分儿童不注重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影响,学前儿童龋齿患病率逐年上升。学前阶段尤其是3—6岁,是龋病的高发期。龋齿不仅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咀嚼功能,还会导致自卑等心理疾病。本研究以汉中市汉台区F幼儿园中的15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了解学前儿童患龋齿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发现其中100名幼儿患有龋齿(命名为龋齿组),50名幼儿未患有龋齿(命名为健康组),接着分析对比了两组幼儿的家庭环境、饮食习惯、口腔卫生行为三方面的差异,并从政府的方案实施、幼儿园的教学引导、家庭的观念重塑三方面提出改善学前儿童患龋齿现状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龋齿;现状;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范丽珺(1998—),女,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晓华(1979—),男,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绪论

(一)相关概念

龋齿又称为“龋病”,是由口腔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不及时治疗可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

乳牙是10岁前儿童的主要咀嚼器官,在乳牙期间出现蛀牙的现象,称为乳牙龋齿[1]。

(二)研究背景

龋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学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用的食物种类增加,且部分儿童没有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导致儿童患龋齿的概率不断上升。乳牙龋齿不仅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还会间接影响恒牙的萌出和发育,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牙间隙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引发全身疾病。龋齿影响牙齿的美观,还会给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

近年来,口腔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开展。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岁儿童乳牙龋齿率为70.9%,比10年前提高了5.8个百分点。儿童患龋齿情况呈上升趋势[2]。

我国儿童口腔筛查数据显示,我国幼儿主要从3岁开始患有龋齿。因此,3—6岁是我国学前儿童进行龋齿筛查的最适宜年龄[3]。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是汉中市汉台区F幼儿园150名幼儿的家长,口腔检查对象是150名3—6岁幼儿。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对影响学前儿童患龋齿的因素进行研究。

1.文献查阅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出与幼儿龋齿相关的知识,最后进行总结。

2.问卷调查法

此次问卷是在全园口腔检查结束后,组织幼儿的家长统一现场填写,并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没有错误或遗漏。共发放150份问卷,收回15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家庭状况、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三方面。本研究对比龋齿组和健康组数据,分析学前儿童患龋齿的影响因素。

三、分析学前儿童龋齿患病率的影响因素

在汉中市汉台区F幼儿园,由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执业医师证书的口腔医生对全园161名幼儿进行口腔检查。检查方式:在自然光源下视诊,结合探针进行龋齿检查。龋齿诊断标准:能观察到点隙窝沟龋,或者牙齿光滑面上存在龋洞,或者釉质破坏,或者可探及的软化洞底或洞壁病损[4]。为方便统计计算,保留其中的150份数据。检查结果:150名幼儿中,100人患龋病或龋病已治疗,50人未患龋病,龋齿患病率为66.67%。笔者对150名幼儿的家长進行问卷调查,根据该园幼儿的患龋齿现状,了解并分析该园幼儿患龋齿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1.关于学前儿童的主要抚养人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1所示),仅由父母照顾的幼儿龋齿患病率比健康组低12%,仅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幼儿龋齿患病率比健康组高56%。其中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幼儿龋齿患病率最高。不少幼儿的父母都是职工,缺少时间照顾幼儿,幼儿往往由爷爷奶奶照顾,“隔代亲”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幼儿想吃奶油蛋糕,爷爷奶奶就立刻给幼儿购买,导致幼儿的饮食习惯不良。学前阶段,0—3岁的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儿童观、饮食习惯等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

2.关于学前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2所示),龋齿组与健康组的幼儿相比,父母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患龋齿的比例比健康组的比例低48%。其中,龋齿组幼儿的父母是大专学历的占比最多,为64%,健康组幼儿的父母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最多,为76%。家长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幼儿龋齿患病率较低,说明监护人具备口腔保健相关知识是培养幼儿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前提。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更容易理解口腔卫生和保健的重要性,也更了解预防保健知识。

3.关于学前儿童家长对龋齿的观念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3所示),龋齿组与健康组相比,幼儿家长认为不需要治疗龋齿的比例高32%。学前儿童的乳牙患有严重的龋齿,会影响恒牙胚,恒牙在萌出前就被破坏了。轻度龋齿如果不加以治疗,会导致重度龋齿,并伴有牙齿敏感、疼痛等不良反应。

(二)饮食习惯因素

1.关于学前儿童零食选择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4所示),零食选择的种类中,龋齿组与健康组相比,选择巧克力类的多16%,选择膨化食品类的多10%,选择蛋糕甜品类的多42%,选择饼干类的多32%,选择肉干类的多10%,选择果冻类的多30%,不购买零食的少10%。大多数零食中含有糖分,幼儿在摄入过多糖分之后如果不及时清洁口腔,牙齿表面的菌斑pH就会急剧下降,从而导致牙齿脱矿进而形成龋齿。因此,食用含糖类零食的频率过高,会使牙齿经常暴露在危险酸度中,增加患龋齿的概率。

2.关于学前儿童睡前是否摄入食物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5所示),龋齿组与健康组相比,睡觉前食用食物的比例高64%。儿童在睡觉前食用食物或喝夜奶后,若不及时清洁口腔,则会增加患龋齿的概率。幼儿睡前食用食物,尤其是质地软、黏性强的食物,会增加糖在牙齿表面的附着时间,加上睡眠时间较长,睡眠期间的唾液分泌量下降,口腔内的清洁作用明显降低,更利于致龋菌的生长繁殖。

(三)行为习惯因素

1.学前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6所示),龋齿组与健康组相比,龋齿组幼儿开始刷牙的年龄较为分散,3—4岁占比最多,为62%;健康组幼儿开始刷牙的年龄较为集中,2—3岁和3—4岁占比较多,分别为42%和56%。学前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越早,保护牙齿的效果越好。学前儿童的乳牙一般在两岁半左右全部长齐,刷牙可以将口腔中的菌斑以及食物残渣清除,而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可延缓或者逆转已经存在的龋齿。

2.学前儿童刷牙的频率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7所示),龋齿组与健康组相比,一日中刷牙0次的比例高64%,而一日中刷牙2次的比例低52%。刷牙可以清洁牙齿上的碎屑和软垢,有效减少牙齿上出现牙菌斑的概率。没有足够的生长和繁殖的环境,细菌就无法在牙齿上长期存活,也不会有龋齿的风险。

(四)治疗干预的情况

1.关于龋齿治疗干预情况

笔者对100名患有龋齿的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后,统计出已经干预治疗龋齿的幼儿一共有63人,其余37人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见表1)。常见的防龋措施有使用含氟牙膏正确刷牙、窝沟封闭治疗、预防性充填等。其中,窝沟封闭是一种有效治疗幼儿龋齿的方法,即使用化学封闭剂填涂患儿的牙齿窝沟,以隔离窝沟和口腔环境,避免食物残渣及代谢产物对其产生侵蚀作用,预防龋齿发生[5]。

2.学前儿童家庭收入与龋齿治疗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8所示),100名龋齿组幼儿中,家庭收入越高,龋齿干预治疗状况越好。进行干预治疗的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占比最多,为72%;未进行干预治疗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少于2000元的占比最多,为64%。家庭收入较高的家庭更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会采取一定的治疗办法。

3.关于学前儿童口腔就诊频率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9所示),龋齿组中40%的幼儿每半年到口腔科就诊一次。有相关文献建议学前儿童在无异常情况下,至少也要每隔半年检查一次口腔,以早发现龋齿,早治疗,减少龋齿带来的伤害。

四、改善策略

(一)政府的方案实施

在口腔卫生工作中,政府要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口腔卫生保健政策和相应的实施方案,逐级督促卫生政策的实施和落实,逐步完善卫生保健体系,建立专门的口腔防治部门,为当地口腔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同时,加大对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投入和引进适宜的口腔疾病防治技术。加强医疗机构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定期到园内开展免费的口腔检查活动,向幼儿家长普及口腔保健知识,为患有牙齿健康疾病的幼儿家长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等。

(二)幼儿园的教学引导

幼儿园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师专业素养、知识素养、教学智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幼儿园教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其一,家长工作。教师应向家长传递科学合理的育人方案,确保家园育人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幼儿的一日三餐两点(早、中、晚餐,早点、午点)是在园内进行的,幼儿园在购买食材时,应适当增加防龋的食物,在制定食谱时,要确保其中含有足够的必要营养素,并添加粗纤维蔬菜,以达到洁齿健齿的目的。

其二,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如通过绘本故事《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加强幼儿对龋齿的认知,使其明白饭后漱口刷牙,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教会幼儿使用正确的方法漱口刷牙。

其三,在园内的一日活动流程中增加饭后漱口刷牙的环节。幼儿每天在园内吃完饭或水果后,教师应及时统一组织幼儿用温水漱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幼儿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高度融合在一起,为幼儿提供合理的引导,为家长传递正确的育人观念,从而降低幼儿龋齿患病率。家庭、幼儿园应保持育人观念的一致性,避免双方因育人观念不同,导致幼儿生活习惯不佳。

(三)家庭的观念重塑

家长应了解基本的口腔健康知识,知道钙和磷对牙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两者摄入不足会导致儿童牙釉质发育不良或牙齿抵抗力下降。家长给幼儿选购零食时,应少选或不选巧克力、糖果、冰激凌、蛋糕甜品之类的零食,给幼儿做饭时,加入粗纤维蔬菜;吃完饭后及时漱口刷牙,给幼儿做好榜样。

总之,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有三个相互作用的因素:细菌、宿主和饮食。只有当这三个因素同时存在时,龋齿才會发生。饭后漱口和睡前刷牙可以清除口腔内残留的食物和细菌,保持口腔卫生,并直接破坏细菌、宿主和饮食相互作用的环境。此外,儿童每天经常咀嚼粗纤维食物,可以减少食物对牙齿的影响,从而保持口腔清洁健康的环境。改善幼儿患龋齿现状需要政府、幼儿园、家庭、幼儿四方共同合作,只有四者之间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改善龋齿。

[参考文献]

YAKUBU E, LI B L, DUAN Y Y,et al.Full-scale Raman imaging for dental caries detection[J].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2018,9(12):6009-6016.

王春丽,韩煊,夏欣.学龄前流动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9):1000-1002.

刘伟伟.不同牙列阶段儿童唾液菌群异质性及其与宿主龋病关联分析(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D].青岛:青岛大学,2017.

高薇,刘洪,严俊,等.替牙期儿童龋齿与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关系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5):1786-1788.

刘靖,许祥芹,吴永正.窝沟封闭术联合科学饮食指导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2):214-217.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龋齿影响因素
预防龋齿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2:03:1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8:43:22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09:59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
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