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定要训练,但更重要的是阅读。我在写作的时候老师曾跟我说:“如果你有十分的时间,六分用来阅读,四分用来写作。”
阅读非常重要,一个作家的写作,最后肯定会变成阅读式的写作。你要写很多的事、很多的人、很多的生活,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同时拥有很多人的生活,你也不可能永远冲在生活的第一线,那么,这些陌生的生活经验从哪里来?就要通过阅读来获得。
作家要做很多的案头工作。大家可能觉得一个通俗小说作家不需要做那么多的案头工作。我曾看过《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的创作谈,他说:“我的每一页小说,如果我要给它加注,可以加九页注释。一个好的作家,你的每一句话都要有来路。”
写作的时候,你要为你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负责任。
我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很多人以为写的是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但其實小说是写北京的。所有关于“耶路撒冷”的文字在整部小说里就两三千字,但是我看了六十个小时的影像资料,包括各种电影、介绍、纪录片,看的文字资料不计其数。这些东西有没有用?在我的小说里面用处并不太大。但我写这个小说的时候,特别有底。因为对它了解,我在写到任何关于耶路撒冷的文字,哪怕写到“耶路撒冷”这四个字的时候,我都觉得特别有底气。
所以,一定要大量地阅读,而且要读“开”。如果你没有读开,那些书一本就是一本,这本书就是这本书。如果你读开了,这本书就不只是这本书,有可能还是其他本书,它是无数本书,无数本书也可能是一本书。
你看一些大作家,到最后基本上不看文学作品,他会随便看,看菜谱、棋谱、《圣经》。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像是一部文学作品,他能够看出来这些东西,做到了融会贯通。
读多少书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我只能以个人的经验跟大家说一说。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很多想看又看不到的书。我列了个书单,之后天天泡图书馆,看书完全是“穷凶极恶”,就是从图书馆按字母排列的外国文学作品看起。我当时完全是按字母顺序往下看,从A看到Z,把整整的那一大间屋子里的外国文学都看完了。
(本文节选自《何为创意,创意何来:我所理解的创意写作》)
徐则臣(1978—),《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北上》《耶路撒冷》《王城如海》《夜火车》、中短篇小说集《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北京西郊故事集》等。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中国好书奖等多个奖项,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意等二十个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