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天宇 宋 辉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亳州 236800)
中国道路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由此而形成的道路自信是由多方面原因所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这条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经过筚路蓝缕的艰难创业,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后才逐步探索出来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因而赢得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当今世界上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这种道路自信植根于深厚的历史与现实的沃土之中,已经深入到全体中国人民心中,坚如磐石。
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同时又保持了自身的合理内核而世代传承,并且这种相互融合赋予了中华文化更加鲜活的基因,因此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周易·系辞下传》云:“天下同归而殊涂”[1]406,《中庸》亦云:“万物相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2]37。孟子认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3]89,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尊重个性的优秀品格,为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诸多疑难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与科学方法,其根本指导意义就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千差万别,它们在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上必然会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作出适合自身的选择。世界犹如一个盛开的百花园,绚烂多姿,争奇斗艳。各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不存在优劣之分,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能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定于一尊,对他国指手画脚,或者任意干涉别国内政。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但是,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4]228如果把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认定为标准模式而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削足适履一味地模仿,就势必会出现“水土不服”的大问题,这早已被历史事实所证明。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最大程度上广泛聚集了社会精英,具有博大政治智慧、高度理论自觉、丰富历史经验和卓越执政能力的政党,我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修养,精通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善于做到“两个结合”,从而为探索中国道路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共和国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5]23此后,在毛泽东号召下,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完成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飞跃。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沿着这一道路继续前进,并且根据新情况、新变化,解决新问题,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坚定中国道路自信,满怀信心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是意味着中国道路不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发展道路与模式中一些有益的经验,恰恰相反,中国道路迫切需要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符合社会生产力规律的做法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以更好地完善和发挥中国道路的优势。这正是中国道路发展的历史辩证法。
中华文化尤为尊崇中正之道。《周易·乾·文言传》赞美乾德为“元、亨、利、贞”[1]26,并云:“贞固足以干事。”[1]26唐人李鼎祚疏:“《师·彖传》曰:‘贞,正也。’……薛君《韩诗章句》:‘干,正也’,《诗诂》云‘木旁生者为枝,正出者为干’,是‘干’有‘正’义”。[6]14概言之,“贞固足以干事”意为(君子)坚持正道,才能成就事业。《乾·文言》说:“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1]36《需·彖传》云:“‘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1]63。说的是《需》卦具有诚信、正大、通达、贞正的品德,因为九五爻居于上卦中位,具备至中至正本性。至中至正,是天道的体现,顺应天道必然事事通达。然而,始终坚守正道并非易事,现实有时会偏离正道。人们一旦偏离了正道,如能及时回归,就不至酿成灾祸。所以,《复·卦辞》云:“复,亨。……利有攸往。”[1]152《复》卦:“复,亨通。有所往则有所利。”《复·彖传》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1]152-153因为内卦为震为阳,外卦为坤为阴,阳刚返于内,故卦名为复。一切举动符合正道,则无往而不利。“反复循环,至七日为一周期”,这是天运行的原则。复卦之象,体现了天地运行的规律。老子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7]141《周易》复卦、老子和孟子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即人们的行为要守正道,如果偏离了正道,只要能够及时反省复归正道,就会大吉大利。这一思想蕴含着极其丰富深刻的哲理。
就社会政治经济而言,其自身有着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作为执政者,理所应当遵循这种规律性。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人们并不能总是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性办事,很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该说,这也是人们在开拓创业与探索发展道路过程中难免的。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直面错误、及时调整策略,重新回到正确轨道上来,就能积累经验,以利于今后更好地进步。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答案。共产党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艰辛探索,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曾深刻分析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5]215他还敏锐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5]213-214毛泽东精辟的论述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基本原则。解决社会主义基础矛盾的必由之路是改革。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复归到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上来,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具有的导航、纠偏的机制与能力,是中国道路自信的重要根据。
与时偕行、锐意创新是中华文化的特质。《乾·文言传》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1]35清人陈梦雷解:“兼‘无时不然’,‘随时加谨’二意。天行健,无息时。与天时俱不息,法天之学也。”[8]11《豫·彖传》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之时义大矣哉!”[1]116《豫》卦的结构为五阴爻应和一阳爻,象征着众弱者顺从强者,强者能贯彻自己的意志。下卦为坤为顺,上卦为震为动,豫卦的意旨为顺时而动。《易》道强调与时偕行或顺时而动符合天地运行的基本法则,特别是当人们身处危难境地时更应该遵循这一基本法则,否则就会进入死胡同。《庄子·天运》篇发展了这一思想。庄子批评孔子抱着周礼不放,犹如陆地上行舟,不仅劳而无功,而且自身还会遭殃,并且指出:“故礼仪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9]279《系辞上传》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1]367与时偕行、应时而变要求人们头脑不僵化,不因循守旧,能够把握时代脉搏,锐意进取,不断推进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创新。
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在历经了曲折跌宕以后越走越顺畅,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我党能够与时俱进、锐意变革,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推进政治、经济、理论等各方面的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譬如,经济体制改革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进而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布局中,从“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表明了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牢牢掌握了历史主动。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和“两个确立”,党的理论创新达到了新高度。全党的思想认识达到了空前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得到了空前加强,政策举措更给力,人民更加信心满满。中国道路的前景无比美好,这是中国道路自信的理论前提。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民本传统。《尚书·皐陶谟》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10]178-179《周礼·乡大夫》解:“言为政以顺民为本也。”[11]87清人王夫之云:“故圣人所用之天,民之天也;不专于己之天,以统同也”。[12]31《尚书》明确地告诉人们,民就是天,民意就是天意,为政要义在顺民为本。《老子》的“无为”理念在社会政治层面上的基本旨归就是要尊重民众、顺应民意。[13]83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254毋庸置疑,自古以来,中华文化重民本的思想一脉相承,深入人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本文化是一些进步思想家看到了民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而逐步丰富、完善起来的思想体系。应该承认,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圣君、帝王从长治久安的高度注意到了民众的重要地位,从而采取了有利于民众安居乐业的政策措施,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封建社会里民本文化不可能完全落实到社会制度与政策层面之中,并且存在着人亡政息的周期律。因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民本文化时隐时现,呈现出某种不确定性。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本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法律制度、方针政策的各个层面,从而得到了根本保障。中国道路之所以得到全国人民的坚决拥护,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这条道路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幸福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自我党成立以来,历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为民求解放谋利益,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同志说:“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1]10我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从根本制度上确保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中国道路使得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成果。新时代,我党更加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深得党心民心,这种强大的民意基础是中国道路自信的最大力量源泉。
中华文化一直颂扬和同于人的美德。《同人·卦辞》云:“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1]102郑玄曰:“乾为天,离为火。卦体有巽,巽为风。天在上,火炎上而从之,是其性同于天也。火得风炎上益炽,是犹人君在上施政教,使天下之人和同而事之。以是为人和同者,君之所为也,故谓之‘同人’。风行无所不遍,遍则会通之德大行,故曰‘同人于野,亨’。”[14]131崔憬云:“以离文明,而合乾健。九五中正,同人于二。为能通天下之志,故能‘利涉大川,利君子之贞’。”[14]132简言之,《同人》卦辞的含义为:在上之人君能会通天下之志,广施善政,使天下之人和同而共事之,上下同心同德,故有利于渡过急流险滩,这是有利于君子的贞卜。《比·六二》:“比之自内,贞吉。”[1]81内部团结和睦,卜问得吉兆。臧守虎先生解《比》卦说:“……《说文》:‘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引申为团结、联合等,这是本卦的主题。”[15]51由此可见,《周易》对和同、团结的高度重视。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传统。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中国从来是一个‘民族国家’,一个民族抟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国家里只成一个民族,中国人创建了中国。”[16]24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因此,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雨沧桑,饱受磨难重击而不倒,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正是得益于这种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大团结,将其视为事关国本的大问题,常抓不懈,不仅从制度上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少数民族同胞当家作主,而且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力的措施帮助民族地区尽快富裕起来。例如,持续推动西部大开发,注入巨资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发展科教文化事业,协调沿海和一些内地省市对口帮扶民族地区,压实责任,真正抓出成效。党中央一贯强调,56个民族都是中华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齐头并进。人们可以欣慰地看到,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少数民族同胞找准自身的优势自我加压、奋起直追,民族地区的经济、科教、文化、社会各项事业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祖国的边疆得到进一步巩固。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夯实了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民族大团结形势令人鼓舞,从而为中国道路自信提供了保障。
中华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忧患意识,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华民族能够时刻保持着戒惕之心,从而排除千难万险,奋力开拓,不断创造新辉煌。《尚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10]766君子做官不应贪图安逸,况为人君乎?言下之意是,君子为政应该自警自励,勤政为民。《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10]918周穆王告诫君牙:我心里的忧虑畏惧就像踩着虎尾,就像走在春天的薄冰上。《周易·系辞下传》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1]410中华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直为志士仁人所传承,激励着人们不沉溺于逸乐,发愤图强。孟子告诫人们:“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3]223唐代名臣魏征谏太宗言:“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17]399
中国共产党历来心怀忧患,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才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8]1438-1439他在晚年还要求全党要警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阴谋。邓小平同志在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谈话时语重心长地嘱托要一心一意抓好党的建设,表现了他心忧党和国家命运的高尚情怀。进入新时代后,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有众多难题亟待破解。习近平同志在许多场合都反复强调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要时刻牢记“三个务必”。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风险挑战中成长壮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够攻克重重难关,战胜各种挑战,破解前进中的多种难题,迎来中华民族的涅槃重生。这是任何敌对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历史大趋势。
中华文化尚和反暴的传统十分鲜明。老子说:“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7]80。他还把谦下不争的原则运用到国家之间的关系中,主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大者宜为下”[7]160,儒家一贯倡导“和为贵”。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19]192佛家认为,众生平等,“慈悲即是观音”[20]237,佛门戒律有“不杀生”的条款。佛学家张立文说:“所谓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形相、无形相的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变异过程中诸多形相、无形相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21]
中华文化尚和反暴传统一脉相承,并在当代得到了发扬光大,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赤诚大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一律平等。由我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和平外交政策得到了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这首先表现在我国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处理周边外交关系,极大地改善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努力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已与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早期合作项目已经初见成效,一大批合作项目的竣工极大地改善了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截止2022年1月30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0 000列,中国已在24个沿线国家建设了8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上缴东道国税收超过2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促进了与沿线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22]39,为此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顺应了历史潮流,反映了世界人民求发展谋幸福的殷切期待,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中国人民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光明的世界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广受欢迎,从而为中国道路自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总之,中国道路自信不仅来自于新时代辉煌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伟大成就,而且还在于它深深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文化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久远,则国运长盛不衰。连绵不断的五千年文明是中华民族值得倍加呵护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助力中华全面复兴。毫无疑问,当代中华文化之脉系于党领导全国人民所进行的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道路自信最根本的政治保障,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最大优势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有这一切都为增强中国道路自信增添了厚重的底气,中国道路的明天将会更加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