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飞
(南昌航空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63)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操作可能是盲目的,而无法实践操作的理论是不可能彻底的。考察党课质量研究现状,有助于树立党课质量意识;分析党课质量的影响因子和评价标准,有助于把握优质党课的理想类型;指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课质量问题,有助于分析原因提出思路对策;阐发提升党课质量的具体路径,有助于把党课质量提升落到实处。
党课制度是党组织活动的一项重要安排,充分发挥党课作用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提升党课质量也成为研究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问题,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论及党课质量,首先想到的就是课程质量,核心指向课程性质、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具体而言,一是党课的党性不强,如刘庆斌[1]认为,党课质量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政治性、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不强的现象,导致党课缺乏严肃性,因此党课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工作导向,在提高党课四性上下功夫。二是党课授课的质量不高,如奉常春[2]认为,党员普遍反映基层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没啥新意。三是党课组织的规范不好,如高潮、李昕潞[3]认为,当前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党课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多元化工作主体质量意识和效果意识不强,党课管理的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不够,党课执行过程管理的规范化不足等问题。四是党课制度的落实不力,如张章[4]认为,当前党课制度落实上还存在内容不规范、方法不灵活、层次区分不清等问题。
针对质量缺失,自然就有提升诉求,细而言之如下。一是提升要点问题,如李天华[5]认为,党课要从内容、重点、点题、说理、事例、知识、感情、形式等方面来着力。二是提升品味问题,如周明[6]认为,提高党课质量要在调好“党味”“辣味”“土味”“鲜味”“回味”上下功夫,纯正“党味”解决性质不清的问题,讲出“辣味”解决导向不明的问题,添足“土味”解决落点不实的问题,拌浓“鲜味”解决方法不活的问题,课后“回味”解决效果不好的问题。又如徐国民[7]认为,要用“三心”提高党课“三味”,滋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心让党课更有“党”味,滋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让党课更有“民”味,滋养“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进之心让党课更有“意”味。三是负面清单问题,如黄裕涛[8]认为,党课要选题不求大、形式不拘泥、内容不悬空、效果不打折、语言不生硬。
根据质量提升诉求,免不了提出具体对策,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针对党课质量要素问题施策,如李伟霞、王中蝶[9]认为,提升党课质量要加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讲授内容质量、创新授课方式、建立效果评价机制等。二是要直面党课内容设计问题施策,如管晗利[10]认为,上好党课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精准发力。陈志发[11]认为,“三个重点环节”可确保党课教学质量,即课前备好课题、备全学员、备清自己,课中精选教学方法、精鉴教学案例、精讲教学内容、精练教学语言,课后及时记载“反思记录”,总结教学经验。智桦[12]也认为,保证党课教学质量要“三备”“四精”“五记”。三是要根据党课标准问题施策,如黄力、蔡景庆[13]认为讲好党课要坚持“六个一”标准,即建立一个详细的数据库、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夯实一个严谨的教学框架、插入一些寓意深远的故事、得出一串令人启悟的思想、制作一份精致考究的课件。
以上学者实际上或从党课的组织角度、或从党课的授课角度、或从党课的受众角度、或从党课的形式角度等进行了分析,为思考党课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根据优质党课的理想类型来集中反思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课质量问题,针对党课质量的影响因子及其评价标准提出具体路径和对策,发挥组合拳效应和联动性效果,依然值得特别考究。
要提高党课质量,必须弄清楚评价和判断党课质量的影响因子和评价标准。事实上,评价党课质量绝不能局限于党课授课这个单向度,党课质量至少要从授课、受众、组织三方来考量。比如说,讲得再深再透再活再精再实的党课,如果受众心不在焉、隐性逃课、顾左右而言他,授课教师不管怎样讲也很难触动听众心灵和撼动受众思想。又比如说,听众兴趣很浓,很想谛听受益匪浅的党课,结果授课内容空洞、方法单一、语言古板、逻辑模糊,受众听起来大失所望,很难有多大感觉。再比如说,党课授课认真、听者用心,但缺乏系统组织,课前缺乏预热、课后不了了之,往往也很难发挥整体效应和产生广泛效果,至于内化为心、外化为行、转化为责、物化为果也就只能顺其自然了。由此可见,党课质量取决于授课质量、受益质量和组织质量三者。自然而然地,党课质量的评价必须充分考虑组织质量评价、授课质量评价、受益质量评价,弥补以往只注重授课质量的单向度评价缺失。
党课作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需要党组织具体有效地组织管理实施。事实表明,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党课,相比随机性、任务性、形式性的无组织无计划的党课,正向效果差异明显。可以说,党课质量的高低与党课的有效组织管理关联紧密。评价党课的组织质量,可从党课组织涉及到的全员参与度、全程控制度、全息反馈度来衡量。
全员参与意味着所在党组织的全体党员按照层级要求必须积极主动参加党课学习,做到党员的党课学习全覆盖。全员要身心合一、知行合一、表里合一地集中参与接受党课在线或现场学习教育,把党课当作党员党性修养、理论提升、知识积累、能力加强、精神提振、工作引领的必修课。党员确实因工作或不可抗拒的原因请假缺席,也要利用其他机会和形式进行弥补,自觉接受学习教育。
全程控制意味着党组织要在课前定好年度党课计划,根据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和重要讲话精神来进行党课内容安排和进度规划并初步确定授课主体,使所在党组织的全体党员明确年度党课学习教育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要在课中组织安排授课活动,包括设置讨论交流环节,确保授课者能够讲出准备充分、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意义实在的党课,而听众能够身心合一参与党课,接受内容比较专业的、系统的、全面的党课学习,真正达到有助于增强党性、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开拓工作的目的;要在课后有信息反馈和实践运用环节,把党课的学习与党员的理论素养提高和实践创新行动结合起来,与党员的日常思想觉悟和实际工作业绩紧密联系起来,从而验证党课讲授与学习全过程的最终效果。
全息反馈意味着党课组织管理者、授课者和学习者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双向多向信息反馈,既有助于不断改善课程规范管理,又有助于提高备课和授课质量,还有助于激发党课参与兴趣和实现终身受益目的。更进一步,全息反馈还要体现在课后党员与党组织的受益反馈上,通过党员和党组织受益的物化效果、实化业绩来反馈党课质量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价值性。
党课质量固然离不开党组织的有效组织,但至关重要的毫无疑问是授课质量。而授课质量的关键是授课者。授课者水平的高低又具体体现在课前准备、课中呈现与课后反馈三个重要方面。
就课前准备而言,正如前引的“三备”“四精”“五记”,党课授课者在讲党课前对其必须有清醒理性自觉的认识,而备好课题、备全学员、备清自己也的确是能够确保授课质量较高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明确备全学员、备清自己的同时,备好课题又是重中之重。就其备好课题而言,可从政治向度、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历史厚度、现实热度、语言活度、传播力度和影响广度来衡量,涵盖主题内容、案例运用、语言组织、方法选择、受众反响等方面。
突出政治向度,就是要求党课必须始终坚持党课姓党,始终围绕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讲清讲透讲深讲活党的科学理论、党的厚重历史、党的伟大成就、党的初心使命、党的精神谱系、党的光荣传统,尤其是要深入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基本方略、基本遵循,营造在党言党、在党兴党、在党爱党的良好氛围,确保党员站稳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和科学的立场。
强调思想深度,就是要求党课必须站在时代制高点、道义制高点、真理制高点、实践制高点上,立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入把握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的核心要义,深入领悟治党建党以及党的执政规律,从而牢牢把握党取得伟大成就之所以可能的先进思想根源、优秀文化根脉、社会历史根据与具体实践根基。
彰显理论高度,就是要求党课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规律性认识高度、问题根本解决与守正创新的高度来把握党的理论、实践和事业的一以贯之之处和与时俱进之处,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逻辑。
增添历史厚度,就是要求党课必须立足历史生活世界和人类时空语境,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史乃至人类社会史、全球世界史的大历史观中去把握党的初心使命、事业发展,去把握党如何争取历史主动、把握历史大势、遵循历史规律,去把握党如何引领时代进步、创造成就奇迹、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之理。
关注现实热度,就是要求党课必须着眼对现实问题、社会现象、思想实际、时局形势、实践主题、发展趋势的具体分析和积极回应,贴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问题,结合党情、国情、世情、民情,努力解答党过去成功的经验与继续成功的密码,解答党对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的清醒认识、理论回应、实践解码。
讲究语言活度,就是要求党课必须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专业术语、生活话语、大众俗语、最新时语,把内涵在党的创新理论和鲜活实践中的逻辑哲理、专业学理、生活道理、日常事理、发展史理讲透讲实讲活讲清,真正领悟蕴涵在党的与时俱进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当中那些专业术语的逻辑力量、生活话语的鲜活力量、大众话语的亲和力量、最新时语的创新力量,从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品格和实践伟力,从而影响受众的看法、想法、说法与做法。
重视传播力度,就是要求党课必须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释好中国价值、说好中国方案、传好中国智慧、展好中国成就、话好中国蓝图,精准、科学、完整、系统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作为指导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从而在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基础上始终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真正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捍卫“两个确立”,积极推动“两个结合”,持续创造“两个奇迹”,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伟大梦想。
考量影响广度,就是要求党课必须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知层面,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项工作时代引领的具体实践层面,从人类命运的根本问题破解、人类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解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每个生命个体的终身受益和自由发展的社会历史层面来思考党课,不论授课者的选题大小都要对党员产生具体的实质性影响,从而在党领导一切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发挥深入持久的弥散性作用。
党课的课题设计如果充分考虑了以上的“八度”,前引的党课有味(不管是“五味”还是“三味”)问题自然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在某种程度上说,党课的前期准备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课中呈现而言,呈现形式、方式、渠道很重要。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党课、线下党课和混合党课共存。随着历史文化的活化与活态传承和发展,固定党课与移动党课并存。随着全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几分钟的小微党课和几小时的专题党课并存。随着共享发展理念的认识深入,联动党课与轮讲党课并存。以往那种集中固定、专题讲授、受众接受的党课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授课呈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否则低头族和手机控就会使专题讲授陷入唱独角戏、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专题党课需要在讲精讲实讲透讲活讲清上下功夫,需要在专业术语、生活话语、大众俗语、最新时语的综合和灵活运用上下功夫,需要在专题讲授与听众互动的开展上下功夫。而移动党课、体验党课、沉浸党课、网络党课需要在党课的全员参与、全程管控、全息反馈上下功夫。
就课后反馈而言,高质量党课的全息反馈不仅包括自我反馈,如授课者的经验教训反馈(比如前引的教学经验“五记”)、听课者的受益活化反馈(详见下面受益质量评价涉及的“四化”)、组织者的组织效果反馈(比如前述的“三度”),而且包括授课者、听课者、组织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全息反馈。事实上,目前有些党课质量之所以不高,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课后反馈的缺失。由于授课者姑且讲之任之,听课者姑且听之任之,组织者姑且放之任之,因此,党课的形式主义严重影响了党课质量。
党课质量是否高,从根本上说就是,是否使党员终身受益,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可见其内化为心、外化为行、转化为责、物化为果,确保党员始终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在争先创优、示范引领中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党员受益的角度来看党课的质量,至少可从党员心得体会的感悟度、理论思维的提升度、日常工作的贡献度、党性修养的坚实度来衡量。
受益质量首先表现为心得体会的感悟度。党员参与党课学习教育,绝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完成一项政治任务,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每一个党员需要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以及党以往何以成功,今后如何继续成功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逻辑出发,结合每一个党员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进行心灵拷问和行为考量,对标对表思考自身的学习问题、思想问题、工作问题和生活问题,至少从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标准来检讨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业绩贡献。好的党课一般都会对党员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工作行动、精神提振产生正向影响。只要党员不是应付式地完成任务,通过党员的心得体会撰写可以观测党课的重要影响。
受益质量其次表现为理论思维的提升度。党课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宣传党的实践成就以及指导实践的创新理论及蕴藏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武装不仅是要党员科学准确完整把握党的创新理论,而且要党员理解贯穿在创新理论中并使创新理论得以形成的理论思维。事实表明,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高效的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作为先锋队中一员的党员,必须擅长理论思维,不断提出创造性开展工作和开拓性谋划局面的思路举措。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不仅有助于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有助于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针对各领域的实际工作提出战略规划和具体举措。考察每一个党员对自己实际工作的理论思考和自觉规划,可以观测有组织有计划的党课受益质量,因为没有实际研究和实际行动的理论思维难免会导致盲目的无效实践。
受益质量也表现为日常工作的贡献度。作为党员,日常工作的贡献度至少在某一方面要高于非党员。党课需要通过讲授党史上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理念、先进成就、先进文化、先进创举,教育全体党员在先进理念引领下开展第一等工作、创造第一等业绩。有计划有组织的党课组织者,要立足党员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创造性开展工作,设置开讲专题。精心准备的讲授者,也要把理论的宣讲、历史的叙事、问题的破解、现实的工作有意无意地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具体分析。自愿参与的听讲者,更要把党课的学习内容与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自觉地联系起来,开拓自己的实际工作。
受益质量还常表现为党性修养的坚实度。众所周知,党课毫无疑问要通过学习党章和党内法规体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基本方略,提高党员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政治意识、纪律意识,站稳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和科学的立场。党课要引导党员时刻进行政治体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要时刻立足自身的党性修养来领悟党课的精神实质和要义所在,通过与时俱进的党课学习,毕生做到打铁自身硬,在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思想淬炼、日常习练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任何一个单位部门的党员不出事、成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是党员受益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现实生活中,党课质量问题经常存在这样那样的具体表现。这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课中有不少值得注意的表现。前引的文献考察对突出问题的清醒认知就可见一斑。若再深入观察高校基层党组织党课组织、党课授课、党课受益的实际情况,以下几个影响高校基层党课质量的突出问题就值得继续深究。
党委领导下的高校都有专门的组织部和党校具体负责党课的管理,也有相应的党课制度安排。现代高校体制下,一般都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高校基层党组织具体到党支部这一层级,一般都分为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机关党支部。对照来说,校级层面的党课组织管理比院级层面的党课组织要好,机关党委的党课组织比学院党委或总支的党课组织要好。校级层面的党课组织有一定的计划,会邀请外来专家学者或校内相关人员来讲授,对科级以上或处级以上干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有比较明确的党课学习要求,但从全程管控和全息反馈的角度来看还明显不足,以至于有的高校仅仅是完成了必选的党课组织,而对党员受益的关注度基本忽视。
院系或二级单位组织的党课大多数基本听任校级层面的例行安排,多数没有明确的组织计划。党支部层面的党课组织更弱,多数处于任务性、随机性的状态。上级没有明确要求,有的党支部甚至不组织党课学习,三会一课的“一课”不过是写在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中的一纸空文。具体而言,许多教职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机关党支部基本上都没有党课组织的年度规划,存在党课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形式安排等缺失问题,多数以业务工作忙和理论学习空等为由忽视党课的精心组织实施,导致党课制度“空转”,或选择性执行,或象征性执行,或随机性执行。
有些高校,由于机关党委相对比较重视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明确要求党支部书记或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讲党课,上级领导干部要参与所联系的党支部组织活动,并要求进行相关文字报道,因此机关党支部对党课的重视程度就高一些。而学院的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除了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党课学习外,基本上以教学任务重与学习效果弱等为由淡化本级党组织的党课学习活动组织,甚至在为数不多的党课学习中,由于组织不力或要求不严,或因有的教职工党员或学生党员总是以各种理由显性逃课或隐性逃课,实际上使党课学习沦为一项基本上没有效果或效果不佳但又不得不完成的政治任务。乃至有的党支部对党课的态度是,能不组织就不组织,经常让制度挂在墙上。据平时观察和日常了解,由于学生党支部书记或委员受其政治理论素质、知识能力储备、党课认识障碍等条件限制,学生党支部的党课自组织更是匮乏,如果没有学校或学院层面的组织安排,经常是党课制度“空转”或流于形式。
可以说,如果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课组织连基本的制度自觉意识都缺乏,那就更遑论党课质量的提升了。由此可见,党课的组织是党的组织建设和学习制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党课制度的刚性约束和党课组织的规范管理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为了加强理论武装和自身建设必须正视的突出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课按理说不缺授课教师,大量的政工干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可以有效承担党课的授课任务。问题是,如果党的各级组织没有从党课师资队伍专门建设的高度来组建队伍,那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授课队伍就难以保证,自然而然地,党课的授课质量就可能大打折扣。学生党支部开展党课,校内的政工干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完全可以承担任务。当然,仅仅局限在高校内部还不行,这样很容易产生“熟人倦怠”或“认知疲乏”,而且由于本校师资的自身局限和教师职业的认知缺陷,也需要充分吸纳校外师资和其他行业的师资。因此,建立一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相结合、基层一线工作与领导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党课师资库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有些高校显然还没有有意识地建这样一个师资库,或者天天说要建师资库而实际上迟迟地没有建起来。有的高校由于对党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其他原因,乃至连本校的政工干部队伍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员师资队伍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党课宣讲的便利作用。其实,就高校基层党支部而言,由于条件限制或经费不足,各支部之间需要联合开展党课,各支部内部也要鼓励每个党员自觉学习成为党课授课人,来克服党课授课人仅仅限于党支部书记或党务工作者的局限。解决了师资队伍问题,就可以通过队伍的集中培训来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刚性试讲、交流轮讲、评比优讲来激发师资队伍的能量和潜力。可以说,师资队伍问题不解决,提升党课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众所周知,党课的专题授课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党史、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典型案例,党的指导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历次党代会与全体会议的报告、公报及其精神,领袖或重要领导的系列讲话和精神,党的伟大成就和辉煌业绩,建党管党治党工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领导的一切领域工作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等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年度党课计划,初步确定授课教师,就能有的放矢、与时俱进。至于选择的师资到底是校内还是校外、专职还是兼职、从事理论研究还是实务工作、承担基层一线工作还是领导管理工作,需要根据专题内容有针对性地灵活选择。解决了师资问题,授课质量的最终效果基本上就取决于所选的授课主体了。
专题授课质量要提高,授课教师必须尽量按照影响授课质量的课前准备、课中呈现与课后反馈来进行教学设计。前引学者所论的“三备”“四精”“五记”是任何一位以优质党课为已任的党课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按照优质党课的理想类型,着力在政治向度、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历史厚度、现实热度、语言活度、传播力度和影响广度这“八度”上下功夫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并在课中有效呈现,课后积极反馈,事实证明这是提高授课质量的关键。目前,不少党课,尤其是最基层的党支部党课往往缺乏必要的准备,有的甚至以念文件、读报纸、谈工作来代替党课,不仅不严肃,也无好效果。有些高校基层党组织无的放矢,仅把党课当作不得不完成的政治任务,象征性执行党课制度,党课质量实在令人担忧。
归根到底来说,党课质量要落在党员和党组织的受益质量上。可是,不少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请几位专家学者讲党课,课前临时通知,讲完万事大吉,课后从不反馈,关心的只是已经组织了党课学习而已。至于党课授课质量,基本上不论,对于党课受益质量,更是基本上不谈。久而久之,听党课者不是显性逃课就是隐性逃课,不是心不在焉就是低头自娱。一旦来个应知应会的随机测试,结果就不知所措乃至一无所知。党课好像无关党员的理论武装,无关党员的党性修养,无关党员的工作开拓,也无关党员的事业发展。
之所以出现这种党课质量无关党员受益质量的情况,事实上与不少高校缺乏党课的学习考察或考核紧密关联。同样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很多高校基层党组织以党员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本职工作忙等原因为由,不太重视党课的党员受益考察或考核。加上有些党员对党课的认知缺失,很少把党课和自己的受益结果联系起来,也很少对党课质量引起关注,遇到优质党课一句受益匪浅的评价了之,面对一般的党课甚至心不在焉略过。很多时候,党课授课主体不考虑授课反应、组织者不考察受益效果、听众不知道哪里受益,结果党课好像就是为了党课而党课,因此自觉不自觉地健忘了党设计“三会一课”制度的初心和使命。现实生活中,不把党课与党员自己的理论武装、党性修养、工作开拓等结合起来的例子比比皆是,党课学习与业务工作“两张皮”一直成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难题。
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深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课的学习考核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考察或考核的形式和力度明显存在缺失。有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几乎没有对党课质量和自身受益进行过有价值的考量。进行受益考核的高校也并非专门针对党课而言,所以通过应知应会的随机测试或党史知识竞赛等形式来考察,至多也不过关注了理论层面的基本认知而已。从理论武装、党性修养、工作开拓、发展实绩出发专门针对党课的受益质量进行系统整体考察,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当党课质量不从党课的输出端受众来考察,不对党员学习效果进行考评,党课的边缘化、形式化就不可避免。
既然党课质量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组织质量、授课质量、受益质量等方面,那么根据突出问题对症下药、辩证施策,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换言之,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提升党课质量,必须立足组织、授课、受众来思考路径和方法,要立足三者的贡献率来考量党课质量,发挥组合拳效应和联动性效果。只注重任一向度的结果都很难产生理想的效果。
重组织质量,首先要树立组织观念,突出党课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严密、高度重视组织建设的政党。善于发挥组织功能、重视组织管理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党课作为党组织学习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历来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对县处级以上的党员干部同志有常态化动态化的党课学习安排,县级以上设有专门的党校,开设党课进行党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也明确要求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党课的具体组织实施。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超大型的政党,有其大党的独有难题,因此党员的党课学习必然要落实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安排中。问题是,基层党组织党课学习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业务工作的干扰,经常遭遇忽略或漠视。因此,正视和重视党课的组织,是党课发挥其应有作用的认知前提。要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课质量,首先就要重视党课的组织管理,把党课建设纳入到党建常态化工作当中,进行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管理。
其次要制定组织计划,执行党课制度。高校必须在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中,有针对性地通过党课对党员干部进行集中教育管理。高校党委制定党课学习计划,需要强调学校党委、学院或机关党委或总支、学生党支部、教职工党支部、机关单位党支部制定相应的党员干部党课学习计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实施主体和受众对象。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讲究党课组织形式,自觉设计和综合运用线上网络党课与线下实地党课、报告讲坛党课与考察体验党课、长时系列党课与短微可视党课、理论解读党课与工作引领党课、专家单授党课与全员轮讲党课等多种形式,确保党课的创造性开展。
然后要紧扣组织实施,提升党课质量。针对不同形式的党课进行不同的组织对于提升党课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比如,专题党课贵集中组织,微型党课靠下沉组织,精品党课要耐心组织,体验党课重沟通组织。以往讨论党课质量,大多关注授课质量,不太关注组织质量,结果效果不是很好。事实表明,不管哪种形式的党课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在专题党课组织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做好党课的准备组织、授课组织、反馈组织对于确保党课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就精品党课和体验党课而言,如果没有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组织就难以开展,开展了结果也可想而知。任何无组织的、应付式的、形式主义的党课期待有好的质量,只能是天方夜谭。消磨和浪费了党员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不说,一旦强化了党员对党课的反感和无趣,那真会得不偿失。可见,课前的准备组织、课中的管控组织和课后的反馈组织对提升党课质量有多重要。
高校基层党组织只要树好党课的组织观念、定好党课的组织计划、做好党课的组织实施,党课制度就能得到强力执行和具体落实,就不会说在嘴上、写上纸上、贴在墙上,就必然活化在党课授课者与受益者的脑海里和行动中,转化为责,实化为绩,物化为果。
求授课质量,首先要突出授课队伍,力抓师资这个关键。建设一支教学资源储备丰富、教学方法运用灵活、教学语言各具特色、教学呈现设计巧妙、教学课件制作精美、教学互动组织有效、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兼备的高素质党课师资队伍,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努力提升党课授课质量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有意识地组建一支专职与兼职结合、管理者与普通党员结合、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结合的高素质党课授课队伍,确保授课者能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尽可能做到前引所论的党课“三备”“四精”“五记”,特别是在党课设计上尽可能地把握好如前所述的党课“五味”“八度”。
其次要强化授课环节,狠抓授课这个根本。如前所述,授课质量评价需要从课前准备、课中呈现和课后反馈三者来考量。从党员平时参加的党课学习来看,即便授课者不发一言,留给学员一份图文并茂、资料丰富、逻辑严密、语言精炼、学理精深的精美课件,学员自己阅读也会觉得受益匪浅。如果加上课中通过授课者逻辑清晰、语言生动、表情独特、思维别致的学理解读、案例分析、历史考证、事迹介绍、故事讲述、经验介绍、量化实证、应用拓展,那就更能引发情绪共鸣、思想共振、心灵共通、真理共信、实践共行,学员更会觉得终身受益。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课中授课者的有力呈现,学员不仅可以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基本经验、基本历史等及其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乃至获得相比于以往的颠覆性认知,激发更多的深度性思考,改变过去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实现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效理论武装。另一方面,通过课中双向的无声心灵碰撞和思想交流,多维的有声问题问答和观点互动,以及丰富的实际工作探讨和实践经验分享,学员必将获得对自身工作实践创新的引领指导。如果再加上课后讲者与听者相互引为知己,亦师亦友以及长期的人脉联系和沟通交往,不仅会使授课者以后更能知己知彼、精益求精、良性循环,讲出更高质量的党课,而且会使受益者更加勤于党课学习、乐于取经藏宝、善于学以致用乃至敢于参与授课。如是观,抓授课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准备、呈现、反馈质量,可以事半功倍,达成预期效果,乃至有意外惊喜和收获。
然后要鼓励授课参与,牢抓质量这个意识。如上所言,影响授课质量的关键在于授课主体授课质量,这是“活”的因素。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专题党课,总是力求邀请专注党史党建领域且在各个方面潜心研究的专家学者、富有领导管理工作经验且在各行各业争优创先的领导干部、善于理论指导实践开拓工作且在各条战线团结奋斗的实干能手以及热爱党务工作或创造非凡业绩的普通党员,来亲授党课的一个根本原因。其实,各种形式的优秀党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党课要求内容要新、重点要明、点题要准、说理要透、事例要实、知识要广、感情要真、形式要活,一刻也离不开授课者的能力和水平。要之,授课的主体素质和对象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授课质量,授课质量的高度重视又进一步提升了授课主体和对象的素质。高校基层党组织抓党课质量提升,必须着力提升党课授课能力和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基层全体党员要改变对党课的传统认知,亲自参与党课授课,在授课中学习听课能力、在听课中提升授课水平。尤其是在党支部这一基层组织,全员参与党课学习和党课授课不失为克服现有客观和主观条件限制的不二法门。至于是各支部之间还是支部内部交流轮讲,或是有意组织所有支部党员刚性试讲,或是老中青党员传帮带讲,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全员都讲党课,非常有助于加强党员的理论武装和实践指导,党课的质量意识必然受到空前关注。
不言而喻,党课绝不是为了党课而党课。党课的最终目标不外乎是,全体党员普遍受益、终身受益、言行受益,进而通过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党员的努力工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与执政,促进党的自身成长与事业发展,坚守党的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课质量不考虑党员的受益质量和党组织的受益质量,结果难以预测。
察党员的理论武装受益,高校基层党组织要采取诸如听课授课心得撰写、应知应会随机测试、党史党建知识竞赛、党建课题项目申报、党员考核评议评比、组织活动创先争优等形式来考核党员的党课学习情况,有效验证党员的学习效果。高校基层党组织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对标对表引导党员对自身理论思维和理性修养进行自觉反省和自我批判,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党员的头脑不用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论、宝贵的经验、集体的智慧、可贵的精神等武装起来,那头脑又该用什么来武装呢?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组织生活受益,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党务工作的热心关注、理论学习的自觉主动、组织生活的积极参与、党员标准的严格遵守、党员言行的日常表现等方面来考察党员的党课学习情况,真实地反映党员的党课学习效果。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党课当作党员的人生必修课,确保党员在党言党、在党兴党、在党爱党,站稳党的立场、人民立场,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所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领导一切、长期执政、发展壮大筑牢坚实广泛的基础。考核这个方面的受益,党员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上的对照检查材料撰写、批评和自我批评、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明确以及整改落实督察必须长期坚持。
察党员的工作绩效与工作贡献受益,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党员把党课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从创造性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着眼,确保上有政策、下有良策,既做好常规性工作,又开拓创新性工作,在基层一线尽可能做出优等工作,创造平凡中见伟大、功成有我、不负时代的实绩。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强调党员从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人民育新人、我为教育建新功、我为单位开新局、我为工作出实绩、我为自己练硬功着眼,着力从党课中汲取实践智慧、工作经验、思路方法、创新路径,化知识为德性,化知识为能力,化知识为思路,党课的学员受益必将超越狭隘的个体自身,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德能勤绩廉考核标准要在一定程度上高出普通群众。
当然,从以上这些方面来考察党课受益质量,并不意味着以上各种受益仅仅是党课带来的结果,事实上也绝不可能仅仅是党课所能带来的。分析问题,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辩证法办事,否则再好的路径一旦过度依赖也可能会带来相反的结果,这不能不随时随地引起高度警惕。
综上所述,党课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从优质党课的理想类型来考察,高校基层党组织党课质量确实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必须从组织、授课与受益三者全面思考提升党课质量的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