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税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6-07 09:44丁迎秀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办税税务税收

丁迎秀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2021年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对“十四五”时期税收改革发展做出总体规划,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国家充分挖掘税收数据的“金山银库”,加速技术与税务业务的深度融合。“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为了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模式和税收管理新机制,税务部门提出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社会前沿技术,全方位提高税收业务效率,并规划建成了“智慧数据”平台。尽快建立和优化智慧税务机制和技术,既符合当代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大环境的要求,又满足如今国情和民意的迫切需要,税务部门如何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成为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智慧税务建设是加强税收征管的必由之路

(一)智慧税务建设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内在要求

当下,税务管理亟待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作支撑,“数据”与“数据共享”成为税收征管改革的新要求和新趋势。推动税收征管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和全面升级,加快智慧税务建设进程,是实现“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要求的必由之路。

(二)智慧税务建设是推进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智慧税务建设坚持以满足纳税人、缴费人的需求为宗旨,打破传统的抽号排队等候办税定式,让信息数据上“高速”,让人民群众少跑路。建成互联互通、互利共赢、数据分享的良性生态系统,既是新时代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也是支撑税收现代化步伐不断前进的平台和手段。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化领域技术的交叉应用,依托新技术推动智慧税务发展,在税收管理服务方面提升功能,是实现和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三)智慧税务建设是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全国两会上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讨论持续升温,税务部门从数字化迈向全面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大数据和信息化视野推进智慧税务建设,依托大数据打造更多的纳税服务新模式,建立一个集查询解释、涉税办理、互动咨询、法律援助等功能为一体的税务智慧云平台,为政府部门在推进智慧社会建设中提供“税务样本”。

(四)智慧税务建设的内涵和功能不断得以拓展

税务部门持续探索智慧办税新模式,“云座谈”线上征集纳税人急难愁盼问题,让诉求响应更及时;“云推送”可视化在线辅导答疑,让税收宣传更精准;“云帮办”屏对屏指导纳税人快速办理业务,让人民群众既享受速度,又体验温度。同时也明确了建设“一户式”“一人式”归集应用、实施发票电子化改革、应用系统数据归集和规范共享等未来发展路径。

二、现阶段智慧税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系统交互不畅,数据融合不深

从大范围的数据交互来看,在前期的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各地税务部门开发的信息系统或数据平台更适应本地特点,且数据平台由税务部门内部科室分开单点管理使用,仅侧重部门的职责与绩效,导致数据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兼容共享,“数据鸿沟”现象普遍存在,数据资源的整合难度较大。欠发达地区税务部门普遍存在网上办税系统运行速度慢、稳定性差、系统交互不畅、数据同步延后等问题,且办理过程中不可控问题需人工干预。同时信息采集存在延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在数据融合方面,虽已实现了与发改、社保、工商、海关、银行等部门的基础数据共享,但深层次的涉税信息融合不深,容易形成信息断流,交互信任度和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数据鸿沟”使数字技术赋能纳税服务的即时性和精准性受到限制。

(二)数字化改造不足,智能化水平不高

现阶段,税务部门虽然将大部分线下工作转化为线上状态,但税收管理数字化尚未完全确立,“线下”形式在税收管理中依然占有较大比重,税务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不充分、自动处理业务的能力不足[1]。以“发票电子化”为例,目前尚处于“纸电并行”的状态,电子发票还不能完全取代纸质发票,距离实现“全流程、全领域、全要素”的发票电子化,进而达到自动报销、自动申报、自动归档的智能管理模式还有较大距离。税务部门短期内无法对税收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形成稳定的税收分析逻辑框架,在现行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中,对政策运行效果的把握不够精准,出现纳税人非本意行为发生。

(三)精准服务欠缺,参与热情不足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互联网+税务”深入推进,纳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纳税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纳税服务的层次性、差异性不断凸显。特别是数量巨大的小规模纳税人,由于部分企业人员年龄构成及专业素养的差异,以及后续跟进保障服务的缺失,经常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和突发问题。相比智能办税,纳税人缴费人更偏向于与税务人员面对面咨询交流或前往线下办税厅办理业务,反映了纳税人缴费人对智能办税的信心不足。在智慧税务建设中,税务部门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拥有高效、统一、经济等优势,同时却抑制了纳税主体的参与热情,相对模糊、超前的设计理念也对参与主体的适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普遍解决”的纳税服务方式与精准对接的个性化需求,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兼顾,服务成效很难尽如人意。

(四)数据分析不足,监管存在风险

在经济主体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隐蔽性和流动性特征不断加剧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涉税违法手段不断翻新,平台经济、跨境电商、网络直播等新经济新业态对税收管理发起了新挑战。虽然现有的税收分析监控系统为税务工作提供了大量数据,但在多种具体应用场景中数据利用效率不高,无法实现多口径综合查询、智能分析和深层次应用。税收大数据集合了纳税人发票数据、企业税种申报数据、财务数据和第三方数据,系统的基础数据量非常大,其中由纳税人自行录入的数据质量的准确性难以保证,税务部门需要重点掌握的数据要素容易漏填,数据完备性方面需要拓展和强化。税收分析监控系统中各税种均形成了较为详实健全的风险指标体系,并积累了一定的分析判定经验,但在指标横向与纵向关联性共享比对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智慧税务建设的对策

(一)在“高集成功能”方面柔性推进

1.注重制度设计与关联统筹

确立全国一体化的智慧税务建设规划,明晰智慧税务实施的具体路径,解决建设理念和内容“模糊”的问题[2],让税务干部和纳税人缴费人对智慧税务的内涵定义、涵盖范畴、实施步骤、愿景目标及应用效果都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带动全员接受、社会参与,解决建设智慧税务“供给”与“需求”意向不匹配、联动不紧密的问题。将智慧税务建设纳入智慧社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中,打开各相关部门和第三方协同共建的通道,注重发挥税收数据优势和潜力,“以税资政”“以数据精准帮扶”,加强税收数据服务大局能力,打造跨界融合的智能化税收治理新模式,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增力提效,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优化组织体系和资源配置

建立由税务主导,财政、文旅、商务等部门高效沟通配合的联合推进机制,行使部门协调、职责划分、制度建设、技术攻坚等职能,以共管共治提升智能决策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建设质效。坚持系统观念,制定业务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打通线上线下的信息、流程、系统壁垒,实施与智慧税务建设相适应的税务执法、服务和监管制度。深入推进对纳税人缴费人的智能化分析管理和对税务人员的自控考核考评,逐步实现企业法人信息“一户式”、自然人信息“一人式”、税务部门信息“一局式”、税务人员信息“一员式”智能归集。

3.构建功能集成和目标精准的服务体系

打造一体化集成智能服务系统,打通当前各类网络和自助办税设备的功能单一、数据孤岛、登录繁琐等服务梗阻,实现自动识别“一脸通办”。在线上办税功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智能化改造提速线下服务厅,进一步加快实体办税服务厅和网上办税厅的无缝对接。简化自助办税流程,制作操作指引,压缩办理时长,实现“傻瓜式”操作。依托纳税人“行为+需求”一体化数据归集和5G智能监控,搭建智能解答和人工解答相结合的辅导平台,实现辅导互动畅通。动态更新智能咨询数据库,提升人工智能辅导效率。推行配套式个性化服务,依靠税收大数据分析,创新个性化举措,针对不同业务不同场景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数据服务。构建涵盖全过程、全系统的立体化纳税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自助式、推送式和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推出“标签化”智能咨询、“纳税人画像”定制推送、一键呼叫诉求响应等功能,实现纳税服务“精准滴灌”。组建网络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团队,采取“主动式服务”与“反馈式服务”双路并行,增强服务体验。

(二)在“高应用效能”方面深层挖掘

1.高效推动数字化转型

强化“数字税务”思维,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将遇到问题向“互联网+”、大数据求解作为首选方案,将“实用性”作为数字化转型成果的重要检验标准。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将现有的工作理念、业务规则、管理流程进行数字化解构,将多方信息、税费统计、执法结果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数字转化、存储、处理、利用,推动税收治理从传统路径向“用数据说话、依数据决策”转变,做到依托数据监管平台,利用数据质量检测模块[3],对疑点数据分析、整理和筛选,整理疑点数据类别,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和统一性,着力克服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问题,推动税收治理向精细化、数据化、协作集约化转变。

2.加快信息技术在税收领域的应用落地

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5G通信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业态和新模式,对税收管理与服务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但新技术在税收领域应用价值的体现还不足,多种应用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要加快新技术推动下的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加强税收信息化规划设计和宏观规划,统一数据标准、破解技术壁垒,促进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税收治理体系和纳税服务生态。加快转化形成一系列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建设信息化运转体系,优化数字化工作方式,构建“网上高速办理、数据高效管控、系统高度智能”的新型征管模式。电子税务局作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要加强对电子税务局建设的系统性认识,确保与信息化框架体系相衔接,与安全性相结合,保障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进一步优化界面、完善功能,升级电子税务局网上办理体验,让业务100%“网上可办”,让操作100%“掌上可行”,推进“无感办税”“智慧微厅”的迭代升级。

3.深化数据资源共享应用

加强跨单位数据治理能力,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涉税数据“走出去”“引进来”,提高外围对税务部门信息共享请求的配合度。加快税务系统内部数据融合,面对跨部门、跨层级的交叉业务,统一筹划、明晰职责、扎口管理,打破系统壁垒。建立健全税收数据分析一整套办法和制度,加强各类数据的智能归集和纵横共享,打造规模大、类型多、价值高、颗粒度细的大数据,高效发挥数据要素驱动作用,突出挖掘发票质量、产业链、企业经营,梳理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定期提出务实管用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建议。

(三)在“高安全性能”方面严防死守

1.确保税收数据安全可靠

完善数据安全治理和管理制度体系,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检查,健全检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将密码应用技术与税务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加强网络安全组件建设。建立监控查询机制,开发应用综合化、智能化监控查询指标模型,加强对涉税数据的交换共享、智能比对和逻辑相关分析,运用可视化分析工具实现海量涉税数据图形化、图像化、表格化,及时预测、识别和防范风险。

2.确保税收风险安全可控

运用以数治税强化风险防控的思路,提高数据采集获取能力,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提升税收数据质量,增强精准风险防控的数据驱动力[4]。在基于社会共治的基础上完善征管体系,建立企业财务数据与税务数据互通采集平台;加快推广和完善“一户式”管理机制,聚焦发票使用的各环节,从技术、制度、稽查、内控、绩效、纪检等方面,形成防范风险的闭环体系[5];研究区块链电子发票在增值税电子发票领域的应用,打造可信、可查、可溯源的税务链,实时监控发票开具、流转、报销全流程;加速试点推行电子发票在报销、会计归档等环节的电子化应用,以适应发票电子化改革要求。

3.确保基础支撑安全有力

坚持系统观念,以培养一支既懂税收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目标,加强信息技术和税收业务综合培训力度,加速培养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巡视巡察、督查审计、绩效管理等机关内部有机衔接,加大对执法管理人员履责的过程考评,建立过程防控、执法有责的税务风险内控监督体系。

四、结语

智慧税务以数据集成和数据驱动为核心内容,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税收业务有机融合,有效解决了基层税务部门面临的困境与难题。智慧税务建设是一项新思路和新举措,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智慧办税流程,最大限度缩短纳税人办税时间,增强纳税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不断整合数据资源,提高数据质量,优化数据应用;不断提高税收风险应对能力,利用风险控制疑点提示信息,快速完成涉税风险事项处置。

猜你喜欢
办税税务税收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的基层实践与设想
亿企赢“最牛办税员”活动结束 河北办税员百强榜公布
税收(二)
河北国税开设“云办税厅”助力“营改增”
税收(四)
税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