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2023-06-07 08:07金美东
普洱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创建构协同

金美东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伴随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为创新驱动,区域结构亟待升级与优化,从而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以效益、效率提升为抓手的经济发展,需要人才结构具有差异化、多样化及层次化等特征。但如何将政府、企业、学校衔接起来,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区域需求、地方诉求相匹配。如何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实现“创新产业化”“产业创新化”发展目标,逐渐成为高校双创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高校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通过探究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科学内涵,明确该生态系统的建构方向。

一、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特征

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是伴随创新行为、创新意识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与彰显,以及新技术激发新模式、新行业、新产业而形成的新概念。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需要区域环境的支持、主体的协同及“成果”的内生。《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意见》指出,要营造一个共享、协同、融合的生态环境,以此促进创新创业战略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反映了双创教育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现实作用。

为契合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求,满足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诉求。在高质量发展中,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不断呈现出如下的特征:首先,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创业者、社会组织等参与主体,能够结合区域产业与战略的现实需求,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科技要求为引领,深入市场调研,把握区域禀赋,确定差异化环境对生态系统建构所带来的影响。其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拥有自我演进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呈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特点。其可以随着时代发展与环境变化进行优化,具备前瞻、协同及跟随行业的能力。最后,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应拥有可持续发展特征,能够在高质量发展的视域下,确保不同主体的资源整合、稳定运行、协同合作、紧密联系。此外,在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的过程中,高校呈现出鲜明的科研性特征,能够以培养双创人才为目标,以企业需求、行业诉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通过社会培训、继续教育、科研合作、学科建设及课程体系建设等手段,调整自身结构、功能、边界,形成各主体积极协同、有效合作,以区域需求、国家战略为焦点,以产教融合为渠道的双创教育生态链。

二、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落脚点”

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是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现互通互联、多方协同在双创生态系统的高效融合。

首先,多主体参与,促进信息共享。结合良好的研究环境、经济环境及政治环境,将实践活动与技术理念渗透到生态系统建设中,能够形成多方主体信息“互通互联”的发展机制。而广泛、多重、多元的参与者能够在相同的系统中实施“创新活动”,形成更多的外延性知识,让溢出性与原生性的科研成果快速地运用于社会领域,实现知识转换的效果。但多方主体参与不仅要注重主体的多样化与多元性,还需要拥有鲜明的层次性。例如,微观的人才培养、师生共创、成果转换;中观的产业需求、行业反映、高校构建;宏观的政府响应、区域落实、国家战略等。在多方参与的过程中,需要实现评价反馈、知识溢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及知识构建的共同连接。通过多环节、多层次的相互融合,使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及学生能够形成闭环性、双向性的内在联系,进而打破壁垒,制定出通畅的协调机制与沟通机制。要确保参与主体的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整合,社会经济诉求与高等教育得到融合,专业教育的公益性及行业产业的趋利性得到结合。进而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满足多元主体的发展需求,促进双创教育质量的提升。

其次,多元要素的协同。通过资源输出、导入及利用,能实现系统功能的高效运转与整体优化,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生成。在构成要素中,行业、教师、学生是核心主体,主导则支撑着双创教育过程。高校作为双创教育的枢纽与载体,发挥着活动组织、行为引导、资源整合的作用,能够提高资源的匹配、应用及整合的效用。双创平台为高校双创教育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场所支持及其他资源的支持,能够通过“智力集聚”的方式,提高资源的协同质量。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将市场、企业及行业资源整合起来,积极引入商业文化、竞争机制,实现跨界合作与跨学科交流。同时,要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促进人才培养与政府政策、国家战略、变革力量的深度融合,推进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及协同发展,实现双创教育的健康发展。

最后,寻找融合目标,优化协作模式。企业、高校、政府在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导向、需求以及目标并不相同。政府部门通过推进双创教育,加速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优化,解决民生问题,追求社会效益。企业是为了自身的战略发展、人才的有效获取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校是以育人为抓手,注重人才输出与学生培养。所以,在多元主体参与及要素协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寻找三方目标的协同性及一致性。例如,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共同目标,构建统一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如政府政策应结合学生培育实际,加强政策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企业应根据双创人才培养特点,提高资源供给的全面性、针对性;高校应完善组织运行机制,落实政府政策要求,满足企业发展诉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在协同模式的优化中,我们应构建科学的市场导向机制,以产业需求为抓手,以商业运作为重点,以培养质量为目标,切实在目标整合的前提下,实现合作共赢、利益互让、融合互通的生态体系构建效果。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策略

高质量发展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落脚点是多方参与、要素协作、目标融合。为切实提升生态系统建构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应从政策导向、激励体制、组织优化及师资建设等角度出发,实现双创生态系统的科学建构。

(一)优化政策导向与提高执行力度

首先,优化政策导向。国家政策在推进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功能,能够为双创教育的战略发展进行系统布局,提高双创教育战略实施的实效性。为此,政府部门应树立科学的价值导向,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深化政策的长期性、前瞻性要求,弱化双创教育的功利倾向与短视行为,并在结合区域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下,探索出拥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政策体系。各级政策内容应避免歧义、协同一致,政策举措应具备针对性、灵活性、操作性及科学性等特点。

其次,提高政策执行力度。政府部门应结合双创教育对政策执行的现实需要,加强政策在高等院校的监控、监督及执行力度。全面细化地方政策与方案,规避学生创业风险,或者简化流程、明确举措,提高政策宣传的实效性。此外,在政策实施后,政府部门还应开展跟踪监督工作,保障政策执行不出现走样和偏轨的现象。与此同时,地方政策还应在整体布局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的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提高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与推动。

(二)优化组织架构与关键环节

双创教育应贯穿于高校管理、教学及教育的不同环节中,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及“通力合作”。现阶段,高校双创机构的管理模式、设置方式存在诸多的差异性。高校管理层应积极优化组织架构,实现管理要素的高效重组。一般情况下,双创组织架构包括领导机构、协调机构及实施机构。其中,领导机构负责政策落实及工作统筹,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机构负责具体的实施任务。良好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是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的“前提条件”。高校应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运行渠道、职能划分、人事管理等环节。在资源配置上,要实现资源利用、资源对接、资源统筹的目标。在运行渠道上,要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协调体系。在职能划分上,应结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优化权职划分、职责定位。在人事管理上,要解决人力配备、专人管理及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形成协调分工、统一领导、组织有效的管理体系,促进双创学院的功能发挥效用。

(三)完善激励机制与需求满足

首先,构建学生激励机制。高校应确保评估政策拥有较高的适用性,均衡好学生学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高校及政府部门应完善休学创业、学分制改革及学籍保留等激励制度,通过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自主性、积极性。但在激励政策制定中,高校教师应科学评估激励政策的有效性、实用性。即不仅要加深对学生的指导,引领学生明确学业与创业的关系,还要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其次,细化规则。高校应分析制度、政策对大学生激励的效用,通过细化规则的方式,提高政策的可行性。例如,在学分制度改革方案中,高校应细化学分互认内容,明确互认性质、特点及方向。通过激励制度的评估,满足学生对创业活动的基本需求,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最后,满足内在诉求。在激励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应重视双创教师的发展诉求,完善业界与学术的交流机制和教师培养机制,畅通教师发展通道,帮助教师积极参与到双创教育中。例如,可通过完善导师编制、职称制度及聘用制度等方式,激发教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热情,提高双创人才培育质量。

(四)优化培养模式与师资建设

首先,培养模式。结合双创教育诉求,创新培养模式,应体现在方法与目标等层面上。其中,培养目标是提高“双创意识”“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及“创新素养”的关键抓手。高校应将双创教育目标的“商业属性”转变为“质量属性”,以此提高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的针对性。在培养方法上,应形成项目驱动、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法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拓宽双创教育内容的阐释维度,突出企业在双创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其次,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双创生态系统建构的重要内容,高校应从以下四方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一是制定师资规划,满足师资需求。二是构建长期的人事制度,谙熟市场发展规律的导师队伍;三是加强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融合,吸引优质专业教师参与到双创教育活动中。四是结合双创特点及办学特征,形成专业化、合理化的双创教师队伍。

四、结语

以高质量发展为背景,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应结合高等教育的特征,实现技术应用与战略发展的有效衔接,贯穿于企业改造、行业提升及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中,逐步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共生、互利及互动。但在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建构中,高校还应结合双创教育生态的落脚点,从政策导向、组织优化、激励机制、培养模式及师资队伍的角度出发,形成要素紧密配合,政、校、企协同发力的教育生态系统,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双创建构协同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