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分析

2023-06-07 07:57范阳全
考试与评价 2023年5期
关键词:红莲立德德育

范阳全

文化已经成为支撑国家发展的软实力之一,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时代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变化和外界的眼光十分敏感。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和干扰。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和人文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要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将德育内容渗透在文化知识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学生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语文与德育的内在联系

语文中包含的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知识等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具有影响,二者之间的交叉性和契合性为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渗透提供支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品质。

德育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载体,与语文学科中的育人功能相互联系,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形成爱国思想,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关心和爱护他人,引导学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怀,在分析和鉴赏文本的过程中精准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字感知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德育与语文学科的渗透也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德育知识的学习中正确辨别不同的文化观念,形成良好的辨别能力,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理解文本的内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思想直接反映在学生的行为中,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那么在生活中也不可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利于学生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提升,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严重者还会影响将来的人生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德育知识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德育知识的渗透中,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在面对学习的挫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助力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学科中的许多知识和内容都与德育知识相关,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语文学科素养提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形成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四种素养,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传统文化的讲解和渗透引导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提出是为了满足我国的教育总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德育知识,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文本中的诗词歌赋等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在人文教育中为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体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具体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并且选择教学内容,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同时教师也要看到德育教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将德育知识渗透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在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中完成语文知识和德育知识的学习。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思想内涵与德育思想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德育渗透,学生既能掌握文化知识,也能获得思想和精神的净化。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充分利用语文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完成德育知识渗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的形成,通过教材中作者情感的表达和内涵的表述等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两首》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荷叶 母亲》时,教师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欣赏下面的句子: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学生在欣赏结束之后,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关于母爱的语句,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想到的句子。有的学生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还有的学生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导入结束之后,教师引出本节课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先默读,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指出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主角俨然是红莲,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

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了解到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叶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作者主要是为了歌颂母爱,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风雨中三看红莲”部分时,三次分别有不同的心情。三写看红莲时,作者的心情是不宁的心绪散尽。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句话的?“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学生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言教学

语文是语言工具,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积累语言词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教学渗透德育知识,在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文本的过程中感受文字使用的魅力,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感受语言中蕴藏的力量。传统文化中包含着需要德育思想和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短文两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陋室铭》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学习文言知识,然后诵读文章,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作者借助陋室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刘禹锡在完成这篇文章写作时的背景:本来应该住在衙门,但是地方官员趋炎附势,见他被贬,给他安排偏僻的住处,但是刘禹锡不但不抱怨还总是能在其中发现乐趣,这惹恼了县令,最后把他赶到这个破败的陋室。

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不觉得自己的陋室“陋”?学生分别从陋室的环境、来往的人物和作者日常活动几个方面分析原因。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雅;活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高雅。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乐观心态。

教师还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提到的诸葛庐和子云亭,采用类比手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自己的陋室。诸葛亮是蜀国丞相,是伟大的政治家,杨子云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作者这样类比说明自己也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学生在赏析中明白不管身处什么环境,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持高洁的品质。

(三)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表明,学生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和表扬,学生对教师存在一种天然的崇拜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个人的语言和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通过与学生的相处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建议,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态度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将教师的建议听进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教师在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自己的德育素养教育,自觉学习德育内容,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跟随教师的步伐。

(四)课内外阅读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仅需要课堂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拓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补充课内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将正确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德育教育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主要表现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等引导学生参加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通过实践实现德育知识的知行合一。学生在阅读和实践中认识到德育知识的重要性,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促进德育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最苦与最乐》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文本内容,了解了作者认为的“最苦”和“最乐”分别指代什么之后,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在学习中的最苦和最乐,让学生分析应该如何面对学习这件事,采取什么心态面对人生。在学生分享心得的过程中,深入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担负起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也要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承担起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责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感受文本中的优秀思想,学习其中的优秀品质等。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德育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红莲立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数学高效作业分析研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爱情需要寂寞的守候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