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的教学策略探讨

2023-06-07 07:19:16王静
考试与评价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初中语文文本

王静

小学生带着新奇走进初中的校门,但是在中学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刚进入初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下降、出现消极学习心理的现象,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还会产生厌烦情绪等。这些都是由于中学教师没有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中学教师在分析小学毕业生出现教学脱节原因时发现,有效的中小学教学衔接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方法,在学生原有的语文学习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等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学习心理等产生的影响是直接且深远的。面对刚刚进入初中语文学习的学生,教师要关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缓解学生的不适应感,顺利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适应初中教学的节奏,发展适配初中语文知识学习的素养和基本能力,为下一步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一个盲区是中小学教师各不了解对方的教学模式,不了解两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教材也缺乏衔接。彼此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完成知识的讲解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进行初中阶段后停滞不前。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到衔接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多種衔接教学策略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升教学质量。

一、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因素

(一)中小学分设的格局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学生需要在每个学段结束后进入更高年级学习,我国小学和中学是分开设立的,独立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衔接,导致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形成两个封闭的系统。小学语文教师和中学语文教师都只关注自己所在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忽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整体教学设计理念,忽视对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了解和研究,最终的结果就是小学教师不知道初中教师的教学特点,初中教师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基础情况等,既浪费了学习资源,又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模式。

(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的脱节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偏向基础性理论知识,学生需要理解即可。教师的教学速度也比较慢,在反复的训练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语文知识。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增加,难度也在升级,对学生要求提高。学生在记忆和背诵之外需要全面分析和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分析文章的情感和主旨等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思考。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增加、课时的紧凑和教师有限的教学精力等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高度的自觉性,能够独立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完成课时作业。面对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方式等的明显差距,学生在进入中学学习后必然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现象,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导致学生两极分化。

(三)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

进入中学之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步入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学等会产生叛逆心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大脑细胞更加活跃,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促使抽象思维的发展初现端倪。正在向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变化迅速,对外界的看法十分敏感,学生的情绪外显,自我调控能力较低,容易被小事影响,学生的受挫能力不强。

(四)语文教师自觉衔接意识的缺乏

教师是语文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衔接意识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成效。但是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师缺乏教学衔接的意识。语文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意识到需要通过衔接教学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教学模式,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从侧面表现出中学教师缺乏教研精神,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二、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衔接中的作用

(一)夯实学生语文基本功

小学时期的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发挥基础奠定的作用,学生通过生字词语的学习和文本的阅读等掌握基础的学习方法,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面对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础能力的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抓学生的基本功,要求严格、讲课细致。但是在初一的语文摸底测验中,教师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基础薄弱,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写作质量不高,语句不通的现象较为明显。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继续对学生的生字词和阅读、写作等基本能力进行训练。

(二)引导学生适应中学语文学习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考查也以知识型为主,尤其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对课文的背诵、阅读理解方法的掌握、写作模板的套用等。中学语文教学则更加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提出新的挑战。中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适应中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适应中学的语文学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时期是学生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记忆力增强,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加。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常用的词典、字典等工具书都是帮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和学习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工具书的使用学习汉字。初中语文中大量的文言和诗词等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想,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背诵和积累中提升语文感知能力,增强记忆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习惯,在阅读和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自我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一)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也是教师的重点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础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基础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的识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通过教学策略的调整和运用增强中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本载体,学生词汇的学习、文字感知能力和语文素材的积累都是来自阅读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阅读教学进行基础知识的渗透和训练,在课外阅读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视觉认识语言符号,获得思维的发展和阅读技能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复杂的文字进行解读的过程。在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小学的理解性阅读方法渗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的文字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理清文章结构,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总结文本的中心思想,领会文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作用等,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认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教师在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中的内在含义,陶冶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在部編版初中语文初一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六年级学习的课文《海伦凯勒》,帮助学生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内容,归纳文本大意,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对每个阶段的阅读和分析中,学生对莎莉文教师的形象进行整体感知,对“再塑生命”进行解读,通过一个课时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

(三)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阶段教师的共同难题。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套用写作模板,将自己平时在学习中和阅读中积累的语言等运用在写作中,记录学生的生活所见、所思和所感,这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相符合。进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后,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写作中技巧的运用和理性思维的发展,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捕捉生活、社会或者自然的细节,通过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思想。需要学生考虑写作的结构和方式,合理安排写作的内容等。因此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阅读和分析,学习正确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本的借鉴和自主创作中衔接中小学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初一上册第一单元“习作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教学中,教师通过写作角度的确定、写作材料的选取、表现手法的运用、写作对象的选择、写作的要素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观察写作要求可以发现,是热爱生活主题,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热爱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教师让学生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对象,然后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热爱的角度,合理选择写作内容。在写作手法的运用上,学生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进行对比,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在记叙文写作中,学生选取的事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最能表达写作的主题,在不断的练习中,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学衔接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对小学六年级教师和初中一年级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面对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中学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加强与小学教师的交流,了解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特点,钻研小学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材,找出其中的衔接切入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