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 衔 人:朱月红
组稿团队: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朱月红名师工作室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的方程主要有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图1来表示:
本章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延伸,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经验,我们一起再次回顾本章的知识。
一、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
例1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寸;屈绳量之,不足一尺,木长几何?”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上面的问题并思考:
(1)哪些量是已知量?哪些量是未知量?(2)勾画出题目中语句,题中有几组等量关系?(3)在这个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如果设木条长x尺,绳子长y尺,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什么样的方程?
二、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样,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是反映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模型。同學们先回忆一下,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设、找、列、解、答、验)
例5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书中有这样一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人数、物价各几何?”大意是:有几个人一起去买一件物品,每人出8元,多3元;每人出7元,少4元。有多少人?该物品价格是多少?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可以画出线型示意图,帮助我们理解题意。不难发现,从“每人出8元,多3元;每人出7元,少4元”中可以得到相等关系,据此列出方程组即可。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首先要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组。在建立方程组模型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从题中找相等关系,也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方法进行分析。相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同学们,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再想一想一元二次方程的研究路径:实际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解法)→应用。相信同学们再遇“多元”或“高次”方程时能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