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娇
(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山东 滨州 256600)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的鼎力支持,交通运输行业也不例外。选拔优秀人才,并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中实施人才战略,为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营赋予生命力,从而在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现如今,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在基础的协调处理之后,也认识到相关管理政策和目标的重要性,结合滨州当地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引入系统性管理理念和评估机制,对人力资源加以激励,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交通运输行业进步。但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发现,在管理工作中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如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或人才培训不到位等。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作用,结合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解决对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交通运输行业得以飞速发展的当下,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在此背景下,滨州市交通运输局作为政府机构,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给予高度重视,解决单位内部人力资源之间存在的争端,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从而提高其在工作中的效率[1]。以往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面向公路、水路人员,保证其有编制和有关数据即可。但是在新时代环境下,交通运输行业环境发生了变化,吸取大量新劳动力,壮大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作人员队伍。这样一来,原本固定劳动关系工作人员数量减少,开始选择招聘临时工作人员,使得交通运输行业工作人员出现很大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
在交通运输行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人才是主要的竞争要素,需要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增加投入[2]。除了招聘高素质员工外,还必须在单位内部定期组织培训,发挥人才优势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滨州市交通运输局一直都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2022 年当地在交通运输的实践中获得了诸多成绩,具体见表1。
表1 2022 年滨州市交通运输成果
根据表1 可知,在繁重的交通运输工作任务下,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工作效率,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提高单位竞争力。企事业单位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集中表现在文化、技术创新等方面,通过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性,并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其二,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3]。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对激励制度进行调整,在允许范围内,为工作人员提供福利。按照员工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职业规划,从而挖掘潜能。如此一来,可以有效调动其在工作中的热情。
交通运输行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视度不足的现象,并未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偏重于关注技术与业务,从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没有增加投入。例如,有部分管理人员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需要简单地设置人事制度,开展招聘、绩效考核,并为员工发放薪资,而没有深层次挖掘其内涵,疏于人力资源的规划管理,导致该项工作存在被动性,特别是在交通运输行业淡旺季,这种现象尤为明显[4]。企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新招聘人员的后期管理不足,采取的管理策略也比较简单;如果有超员现象,便组织裁员;人员数量少,便招聘临时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分配不合理,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
制定激励机制,直接关系员工在工作中的状态。一些交通运输部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期间,虽然也制定了面向员工的激励机制,但因为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很难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效能[5]。例如,设置激励机制与实际情况不贴合,无法真正体现激励机制对员工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激励机制和员工实际、工作环境以及流程的联系不够密切,并未精准抓住员工激励的关键点,也影响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另外,激励机制在执行期间比较宽松,使一些员工在工作中产生了懈怠心理,加上考评与绩效考核等的效果不够显著,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交通运输部门组织人力资源培训,员工在培训中可以吸收新知识与技能,提升人员团队的专业水平与素质,从而加强员工的归属感。但根据现阶段人力资源培训的实施情况,总结发现有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培训形式过于单一,很多情况下只是照搬现有的模式,导致与单位自身情况不符,也无法获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第二,很多单位安排人员培训,只是简单地组织培训活动,而没有及时进行跟踪评价,所以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也很难对培训中的问题予以改进[6]。
第三,单位内部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安排员工培训并未树立系统性思维,只是简单结合单位的运营需求,并未在培训体系中渗透战略性思维。
第四,员工培训学习仍然比较被动,并未了解到培训工作的价值,认为参加培训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很难真正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
为了有效体现人力资源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动作用,管理者必须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
首先,创新管理模式,面对人力资源的不同问题需要灵活变通。
其次,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需要关注管理者的专业素质,管理者自身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紧跟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不只是简单的人事部门,也负责分配各项工作。那么在组织人才招聘过程中,需要优先选拔综合实力强的应聘者。
最后,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管理质量,管理者必须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对科技产品以及相关技术研发的重视,将其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快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深入执行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员工能力,深挖人才的内动力与潜能。而且激励是面向实际需求,与企事业单位的利益最为相符的管理行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利用激励机制可以调动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在实施这一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以往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验,主要可将其分为经济类激励、非经济类激励两种,前者指的是激励根本,后者则是一项关键步骤。通过这两种激励形式的组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激励机制的优势,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成就感、满足感。
结合当下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建议人力资源管理从单一物质激励转变为多元化激励形式。除了向员工提供物质奖励以外,还需要增加精神奖励。开发更多的激励条件,可以满足员工在工作中的多元化需求[7]。另外,在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必须辅以定性评价与量化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真正做到奖罚分明,达到设置的激励目标。
交通运输行业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核心任务是紧跟时代潮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模式,需要从人力资源培训环节着手,加强培训的系统性,以期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实力。
第一,企事业单位需要从本质上,重视培训工作,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均要持续加强培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在单位内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
第二,结合员工培训实际需求展开调研,如各个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的要求、管理要求等,使培训方案更加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满足相关工作岗位对技能的要求。
第三,单位必须重点展开培训跟踪评估,针对员工的培训效果展开分析。从中了解到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另外,根据培训评估结果,也可以挖掘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兴趣点,加强培训的有效性。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集成了员工需要的奖励内容。切实可行的薪酬制度,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在单位内部形成合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所以,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需要遵循合理性原则,总体来说可分为三个流程:梳理已有的基础绩效薪酬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考核评估薪酬制度。
首先,薪酬制度需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按照员工表现,设置满足岗位实际需求的薪酬标准。
其次,薪酬制度需要与绩效考评机制同步落实,评估员工的工作岗位职能,根据评估结果作出员工薪酬、福利以及职业晋升的决策。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构建系统性的绩效考核体系,对绩效奖励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检测。
最后,根据薪酬制度、绩效考评机制的实施结果,可以对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成果加以反思,从而形成良性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企事业单位内部文化集成了共同价值观以及精神信念,可以增强经济优势,因此也受到管理者的关注。单位文化软环境与其自身特征相辅相成,在自身发展中逐渐形成,并且在单位文化基础上,也可以通过潜移默化作用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在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力。员工在单位文化软环境的作用下,在工作过程中自觉践行单位的宗旨,加强文化认同感。企事业单位建设文化软环境,需要树立文化价值观,以实现单位与员工共同成长为目标,提高员工的文化认同感,加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减少单位内部损耗。
与此同时。以文化软环境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可以持续调整,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行业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发展,着重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交通运输部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期间,必须转变管理思想,提高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深入挖掘员工自身的潜能,通过系统培训和制度约束作用,加快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以此来助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