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单元统整策划的学习活动组织

2023-06-07 11:58朱柏烽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3期

朱柏烽

[摘 要]语文单元教学要关注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学时,教师要有统整意识,在群文整合、活动推演、习作设计、迁移运用等方面展开具体实践,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对单元学习活动有强烈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对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活动评价等进行精心设计,以有效提升教学的适配性,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语文单元;统整策划;活动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9-0014-03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时进行统整策划,能够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与内化。教师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在趣读想象、群文整合、活动推演、习作设计、迁移运用等方面展开具体实践,让语文要素在教学中得以落实,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趣读想象,体会语文要素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经典名作,具有极强的鉴赏价值。教师要有统整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趣味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所谓趣味阅读,是指一些灵动性学习,如自主阅读、信息搜集、猜谜游戏、识字活动、质疑互动、知识竞答等方式,都有助于进一步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语文教材中各单元内容丰富多样,面对诸多的单元学习内容,学生需要有清晰的阅读计划和学习安排。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先整合处理阅读内容,再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展开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对《草原》《丁香结》《花之歌》等课文进行整合处理,要求学生进行跳跃性阅读,找出每篇课文中经典的描写片段,并进行鉴赏,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阅读,找到自己喜欢的描写片段,并对这些语段展开个性化鉴赏。如《草原》一课中的语句:“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又如,《丁香结》一课中的语句:“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学生从句式特点、修辞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则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单元阅读中进行延伸思考,从而带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感知与体验。如《花之歌》一文,文本中的“我”用最直接的方式进行陈述,展示了花朵的使命、花朵的热情、花朵的领悟,给读者带来了深度的思考。教师以此设计想象作文任务:“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以‘草之歌为题进行写作,准备参与课堂交流活动。”学生对仿写很感兴趣,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展开想象。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重点推介一些精彩的仿写片段,以带给学生学习启迪。

教师推出自主鉴赏阅读任务,让学生自由阅读,并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样灵活的阅读学习设计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没有阅读压力,阅读鉴赏也会更顺畅一些。另外,学生的语言鉴赏角度不够丰富,教师从这个方面进行引导,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

二、群文整合,提炼语文要素

单元内容众多,教师对群文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触动,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单元内容的处理有多种选择,教师要进行巧妙设计,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以收获更丰富的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呈现差异性,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针对性,唯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一定的阅读训练,才能达成最有价值的学习锻炼,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只有《夏天里的成长》和《盼》这两篇课文,群文阅读内容相对较少。对此,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精心阅读文本内容,围绕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进行深入分析,梳理文本的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由于复述是一种再创作的学习活动,所以其操作难度并不小。教师现场为学生进行复述的示范展示,解读一些方法的运用,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和内容。学生先独立进行展示,然后集体交流,最后互相评价复述情况。教师则深入到学生小组当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语文教学训练手段众多,教师从阅读、表达等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阅读感知和体验。

教师结合群文阅读实际,组织学生参与信息共享活动,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由于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只有两篇课文,所以教师要求同桌间组成合作团队,先每人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深度阅读,然后相互交流,看看谁在阅读中有更多的发现,再轮流讲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行动起来,互动学习顺利展开。教师进一步指导,提示学生合理利用手中的教輔材料进行阅读。学生积极响应,纷纷展开研读,文本阅读感知逐渐深入。

听说读写思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训练手段,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和复述,从不同角度展开训练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融合学习的机会。读说结合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包含落实语文要素的目标。学生有阅读和表达的体验,教师从组织者的角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启迪,让读说形成多点对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三、活动推演,感知语文要素

小学生对直观性的演绎活动情有独钟,这是最重要的学情。教师在单元整合设计时,可借助演绎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感知与体验,以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内化。演绎、辩论、调查、观察和实验等众多活动形式都可以与单元教学相融合,教师要设计好教学,帮助学生在多重互动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这三篇课文纳入群文阅读范围,其中《竹节人》属于叙事散文,而另两篇课文则属于说明文的范畴。教师为学生设计阅读活动:第一,我们对童年的玩具很感兴趣,请介绍它的操作方法或者制作方法。第二,做故宫导游,现场为大家进行引导并做介绍,看看谁更称职。两个任务任选其一,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选择任务,并展开课堂讨论,顺利进入展示环节。在介绍童年玩具的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生动地讲述了和家人制作大风筝的过程,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大风筝终于飞上了天。教师组织台下学生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心理触动。在模仿导游进行介绍时,教师融入了背景音乐,渲染氛围,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故宫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图示进行介绍。教师则充当游客,不时发出一些疑问,让学生现场答疑解惑。学生对文本内容有阅读积累,大多能够顺利解答相关问题。学生对导游这个职业也比较感兴趣,自然有模仿展示的热情。教师积极配合,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的学习互动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让学生介绍玩具制作的过程、让学生扮演导游,这些都能对学生的心灵形成冲击。学生能主动参与其中,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到位。学生在讲述和介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内化了一些阅读认知,表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习作设计,把握语文要素

读写结合是最典型的语言训练形式,在设计单元习作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进行多重推演,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读写环节。每一个单元都有固定的写作任务,教师要围绕单元习作展开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读写结合中把握语文要素。学生的习作基础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对此进行理性分析,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设计和组织,以达成教学目标。

读写结合是语文要素落实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创意写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认知的内化。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的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先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进行梳理性阅读,然后围绕环保话题进行写作:“倡议书是号召性的文书,不仅要掌握其格式,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这个单元围绕环保主题展开,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和构建,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环保问题,从我做起,在平时的生活中树立环保自律意识。同时,最好能够选择一个较小的角度,具体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让大家在生活中主动践行环保。”教师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观察,针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少说口号,多给出实际操作的方法。

读写结合需要延伸设计,教师在具体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写作基础,寻找更多的写作机会,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启迪。如教师可以布置习作任务,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的一个新闻故事。学生在生活中一般不会关注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教师给出环保方面的信息搜集任务后,对学生形成了心理冲击。在課堂交流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展示自己搜集的信息,在互动交流中强化了读写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性阅读,为学生写倡议书提供了资源上的支持。学生在阅读中确立了倡议书的写作方向,自然会形成很多想法,产生表达的欲望。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学写倡议书,在实践操作中把握了阅读、写作等语文要素。这样的读写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五、迁移运用,内化语文要素

迁移内化是语文单元教学的基本追求。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不仅要组织教学活动,还要进行语文要素的内化设计,引导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完成学科知识的构建。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的学习,设计主题征文活动、演讲活动、演绎活动等,利用多种契机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读写训练,这是比较常用的阅读认知内化方法,但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具体应用,还需要教师展开有针对性的设计。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教师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等课文纳入群文阅读范畴,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运用:“鲁迅的文章有很多,包括小说、散文等,很多内容都具有典范性。请借助网络搜集鲁迅的文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进行重点阅读,并写出读后感,准备参与班级交流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主动借助网络搜集信息,并展开创意写作。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展示和评价。在学生互评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见解进行评价,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学生经过互动交流之后,阅读体验更为深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践训练设计时,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和设计,让学生主动进入创意学习环节,并在不断的学习体验中形成学科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感知基础进行训练设计,其教学的适应性会更高。如学完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画笔,现场创作插图,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因为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特点鲜明、富有个性,学生对插图和绘本也有丰富的阅读体验,自然能够给予积极回应。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挑选一些精彩的插图,让学生先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再参与互评活动。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积极响应,学科训练效果逐渐凸显。

学生对网络应用比较感兴趣,教师展开对应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提高教学成效。网络应用没有固定模式,教师用网络布置读后感任务,将学生带入网络环境之中,学生的互动意愿会更加强烈,能够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迁移运用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教师要做好教学处理,让学生在主动展示与交流中建立阅读认知。

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有整合意识,从趣读想象、群文整合、活动推演、习作设计、迁移运用等方面设计教学,能使学生深刻感知语文要素,促进学生对单元知识的迁移运用,实现学科认知的内化。学生的学力基础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积极开展单元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契机。这样,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庆.统整单元目标 强化语言实践 促进思维发展: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21(17):2,4.

[2] 朱兢.小学语文课程统整管窥[J].天津教育,2021(15):82-83.

[3] 何捷.“精准教学体系”与单元统整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1):47-55.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