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红色文化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2023-06-07 08:33:45黄芳芳陆文钿
南北桥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红色文化

黄芳芳 陆文钿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资源,在高校实践育人过程中具有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增强历史自觉并坚定文化自信等价值。因此,应用型高校的红色文化实践育人路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依托广东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出联系地方政府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红色文化主题调研、融合红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和赛事等实践育人路径,初步呈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创新传承红色文化方式等成效。

[关键词]红色文化;实践育人;路径与效果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进程中所形成的中国现代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思想、科学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广东地区革命传统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以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是应用型高校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整合利用广东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启应用型高校红色文化实践育人的探索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红色文化在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中的价值

红色文化蕴藏于历史遗址、革命文物、革命人物事迹、红色符号等各种红色资源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以红色文化开展实践育人,意味着除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外,学生可以通过挖掘、探寻、活化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等实践活动,具体、深切地体悟到红色文化的内涵,培养爱国情怀,乐于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1.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效

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在课堂上展开,容易出现“满堂灌”“两张皮”或学生不以为然、产生倦怠感等情况。在教育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将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使学生在探寻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历史故事时得到生动且深刻的历史教育,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效,实现应用型高校培根育魂强人格的教育目标。

1.2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下大学立德树人教育中的重要抓手之一,更是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的应有之义。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借助各种生动的形式,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旨开展课外实践就是较为生动的形式之一。高校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参观红色革命遗址、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和革命英烈的英勇事迹等一般实践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博物馆红色教育展览志愿讲解活动、革命老区村留守儿童义教活动、革命文学资料收集整理等各类能施展专业特长的探索实践中。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也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教育,更真切地感悟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来之不易,珍惜当下的和平年代,立志向学,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 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历史自觉并坚定文化自信

高校以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沉淀与提炼的教育实践过程。在红色文化资源中,蕴藏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着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它们是最鲜活的历史,等待后人去探索。大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在当下复杂的网络信息时代,通过立足于红色资源的实践调研,大学生能真正明晰历史真相,感知抗战年代的残酷艰辛与革命先辈们的坚强斗志,真正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增强历史自觉并坚定文化自信。

2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的红色文化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赓续红色血脉,面对总书记的嘱托,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依托当地和学校的资源,多途径开展课外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夯实立德树人教育基础。

2.1 联系地方政府搭建多元化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平台

为积极响应和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结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分别与吕田镇和该镇三村村签订合作协议。

学校发挥吕田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作用,组织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及学生团员开展长期的吕田镇三村村留守儿童义教活动,这不仅能够让师生学习从化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也能在义教中教授当地的小学生,形成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的局面。同时,该校还通过自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等进行传播,让红色文化辐射更广范围。学校引领开展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活动,能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扎实推进,有助于高校培养时代接班人,使学生更加坚定信念,肩负起传承中国红色文化的使命。

2.2 大力开展主题调研活动深化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内涵

红色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具有其代表性和独特性。近几年,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每年都派出“三下乡”社会实践队25支(合计超过500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足迹遍及广东各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2年,该校设置了理论普及宣讲团、党史学习教育团、乡村振兴促进团、发展成就观察团、民族團结实践团等五个项目类型,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扎根中国大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年力量。开拓具有综合效应的三下乡项目,从而深化应用型高校红色文化实践育人的内涵。

此外,华南农业大学每年都有一部分大学生围绕红色文化展开的项目获得广东省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如“从化革命文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漫游党史——红色经典儿童绘本创作研究”等。

在红色文化主题调研活动中,学生通过田野调查触摸真实的历史印迹,真切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红色文化实践育人的内涵也得以进一步深化,吸引更多学生志愿加入传承红色文化的行列之中。

2.3 结合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红色文化实践育人途径

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背景下,将塑造学生灵魂、养成良好气质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和以弘扬科学人文精神、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有机的统一,成为许多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秉持的基本理念。

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生动地呈现了红色文化的立德树人作用。例如,该校的活动作品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师生通过朗诵、独唱、合唱、舞蹈及情景演出等形式,生动地演绎了百年党史的场景,在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党史育人氛围。学校校团委青马部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青马工程精英班红色研学活动,组织学员前往团一大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亲身感受来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巧妙地将激发学生专业潜能与传播红色文化相结合。例如,人文学院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创作七言律诗《百年红船颂》《建党一百周年即感》等诗歌,献礼建党一百周年。这些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红色文化实践育人的途径。

2.4 借助赛事活动巩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成效

当前,高校都在大力提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与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在大学时代多积累一些项目或竞赛的经验。学生参加比赛的意义不言而喻。将“传承红色文化”融入各项赛事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还能将红色文化的价值融入比赛中。学生在比赛中借助专业特长,融入红色文化内涵,能够发挥个人专业特长与红色文化二者的现实意义。这些比赛活动,使应用型高校的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成效得到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该校师生在2021年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教育杂志社承办的“‘我在党旗下成长——2021年广东省校园摄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该校人文学院学生参与中共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委员会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吕田故事”讲解员选拔大赛,深入从化吕田革命老区探访革命历史遗址,采集革命先烈故事,整理汇总并用演讲的形式向大众介绍从化的红色文化。

3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红色文化实践育人的整体效果

3.1 理论与实践得到更紧密的结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众多论断中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识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应用型高校的实践育人更有益于师生的进步与成长。

应用型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时,时刻以实践立行,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且能服务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的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就是红色文化育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型,这一舞蹈剧在“党史融入校园活动”中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党史进校园”系列活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三等奖,就是应用型高校红色文化实践育人路径得到认可的证明。

3.2 彰显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要义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和生存发展的智慧。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學院从化三村村项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数商兴农,助力农民拓宽销售渠道。三村村委会在国家乡村全面振兴政策的指导下,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未来将逐步以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为主,融合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在项目合作中充分发挥智力资源,将高校的优势发挥到乡村振兴当中。联系地方实际,立足乡村振兴大背景,应用型高校的红色文化实践育人路径彰显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要义。该校的这一实践育人举措广受好评,还得到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的报道。

3.3 创新传承红色文化的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提到“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4]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切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传承红色文化时,把握时代的脉搏,运用各种现代艺术传播手段,用创新的方式继承传统,让主旋律作品和现代艺术媒介更好地融合。例如,该校的《“党史小绘本”激活学习大课堂》,在内容上围绕“中国近代百年抗争史”“抗日英雄人物”和“共产党与百姓血浓于水的情谊”三个主题,开展党史绘本创作的探索。党史绘本深入浅出、内涵丰富、图文并茂,将百年党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会议、重要事件等在绘本上呈现出来,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升了红色文化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唤起大学生的内心共鸣。

4 结语

发挥红色资源的巨大作用,高校作为重要阵地,更应该注重传承红色文化基因。面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用型高校以红色文化实践育人,首先要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是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着眼细节、脚踏实地,使红色文化不断实现创新转化,在实践中使学生感受红色文化魅力,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力量。应用型高校对红色文化实践育人路径的不断探索,是在教育领域推动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是把红色火种通过实践播进一代代年轻人的心中,使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鄢万春. 大学生活认知教育[M]. 成都: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0.

[2]耿中华.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教育价值与实践路径[J]. 现代教育科学,2022(2):65-69.

[3]陈金龙,李张容. 广东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研究[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习近平. 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6-26.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红色文化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青年时代(2016年30期)2017-01-20 01:02:22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文理导航(2016年31期)2016-12-19 18:44:30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2:01:02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38:26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