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真
散文是传承中国古典文学特质,融合“五四”文化余韵,具有较强的纪实性和抒情性,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通常而言,散文的选材非常广泛,形式也较为灵活,其文字往往蕴含着作者丰富浓烈的个人情感,呈现出非常浓郁的诗意气息。小学阶段是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和积淀期,选取优秀散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悟和感受散文之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是由现代诗人陈醉云创作的一篇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写景散文。全文语言清新隽永,朴实无华,所描绘的乡村场景多姿多彩而充满自然风情,既充满了对生命的自由、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寻,同时以优美的意境激发读者的无限想象。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要让他们感受到四季变迁中作者所说的“独特、迷人的风景”,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又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在感受文章所勾勒出的富有诗意的意境中,润养心田,播撒阳光。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所勾勒出的充满阳光和诗意的散文意境给学生的启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意刻画的乡村场景,尽显散文恬淡自由的意境美
与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生活相比,充满恬淡自由气息的乡村生活是城市孩子极为向往的。作者随意而为的乡村场景不仅将闲适、自由的乡村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将生命的自由之美刻画得入木三分。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寥寥数语,即绘出一幅绿意缠绕、迎风肆意而长的生机勃勃的瓜藤攀檐图,不仅将农家小院的生机、活力顷刻间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且从侧面表现出乡村生活的安然和恬淡。“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描绘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到处盛开的花花草草和雨后纷纷露头的翠竹嫩笋后,鸡群悠闲觅食,树荫下成群结队的鸭子游来游去,附近小河边的石头旁三三两两的妇女正在浣洗衣物……这样随意刻画的一幅幅乡村画卷,让人瞬间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身心自由的大自然中,不由得令人心生向往。而这令城里人倍感羡慕的乡下生活,其实也只是农村日常生活中最寻常不过之事。
正是随意着墨的场景描写,让人从平凡普通的画面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安宁、恬淡与自由。花儿有迎风绽放的美,竹笋有破土而出的朝气,动物也在无人惊扰的环境中生活得如同乡村之人一样安宁、清静、美好。由此,散文恬淡自由的意境之美喷薄而出,给人以静谧之下的欢愉,字里行间的闲适,返璞归真的舒心,让人无不心驰神往。
二、生动朴实的语言表达,尽显散文寓情于景的诗情美
语言,是散文的生命,而意境是散文的灵魂。当文字之美依托现实意境而塑造形成了新的情感饱满、想象涟漪的艺术意象时,散文便有了沁人心脾、直入人心的情感力量,才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文章主旨,感受散文语言表达的意境之美。由此可知,对散文意蕴的把握和追寻,才是塑造散文意境的基础和核心。换句话说,“意”是为“境”服务的,只有着落于“意蕴”的勾勒,才能拓展“意境”的空间。而意蕴的勾勒,是以语言的表达为前提的。整体而言,《乡下人家》的语言表达呈现出三个特质:凝练美、朴素美和修辞美。
夜深人静的晚上,纺织娘悄悄地唱起歌。作者形容它们好听的歌声时如此写道:“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凝练而又朴实的三个词语“真好听”“催眠曲”“甜甜蜜蜜”即刻将乡村夜晚的安宁、静谧表现得生动而富有情感,仿佛那些纺织娘能体味人间的喜怒哀乐,能感受到乡村对它们的接纳和包容,从而心怀感恩地为劳作了一天后身心疲惫的人们唱响催眠曲一样。在此,作者将自身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乡村里勤劳耕耘的人们的赞美融入景中,寓情于景,可谓感情真挚而舒缓,意境亲切而深远。
散文的语言往往呈现出多樣化的特点,但并不是辞藻越华丽越好。相反,朴素的用词反而更能体现文章的内在意蕴。这篇散文,作者的用词就非常朴素且准确。如“一瓜架”“几十枝竹”“几株花”等,其很形象地将花草相间、绿植与动物交织的农家院风景展现出来,且洋溢着鲜艳、明快、阳光的基调。“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当“率领”一词出现,母鸡带着小鸡那骄傲的画面立刻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当我们读到“耸着”“大踏步”这些词的时候,公鸡马上摇身一变,变成了“保家卫国”的大将军,它勇敢负责,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使人不禁联想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其不仅极度契合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画面背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带给人以“文中见景”的亲切感和陶醉感,由此雕琢出一片广袤无际又澄澈纯净的“动静相宜”“静动皆美”的诗意田园。
三、巧用适度的修辞手法,尽显散文含蓄丰盈的情感美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行文特征之一。在这种行文特点的映衬下,散文传递的情感虽然呈现出或浓烈或含蓄的特质,但多以婉转丰盈的修辞手法和修饰词的巧妙使用见长,继而使情感氤氲更为真实并贯穿始终。恰如一篇饱满丰盈的深含意蕴的散文,作者在行文时,往往不止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而是在朴实的形象的语言表达上,适时融入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有力释放作者的想象空间,勾勒内蕴与修辞兼容、丰盈与含蓄同在、文艺与情感共生的散文作品。陈醉云的散文亦如是。朴实的表达与处处迸发着因妙用修辞而近在眼前的情感美交相辉映又合二为一,实现了环环相扣中的趣味抒情、刻画真情。
这样深含意蕴的句子,在文中随处可见。如“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短短的两句话,作者先后用了“总要”“肯定”等强调非常确定的语气的词语。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来说明农村家庭养鸡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之事;二来用表示各种不同语气的语气词来修饰句子,使句子勾勒的画面更真实,表达的情感更细腻、更贴切。此外,还有“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 “倘若”一词,既特别形象地将自然之景和想象之景衔接了起来,又很好地把作者以自我生活经验为前提而作出的判断和推测的心态表现了出来。如果读者不细细揣摩,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所在。
除了简洁又恰到好处的修饰外,作者还大量运用叠词以使普通的抒情充满自然之感和趣味之美,如“浓浓的绿荫”“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等。这些词语看起来再普通不过,但却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出了被纯真无邪、曼妙有趣的孩童特质所浸润的童年时光、童年岁月里的别样幸福滋味。叠词在本文的使用,表面看起来似乎云淡风轻,但细细思考却不难发现,这与作者无法梦回童年而只能以文字表达思乡之情,重温童年美好的无奈是悄然呼应的。它们既承载着作者眼中温情动人的童年时光,又渗透着作者思乡、念乡的真挚之情。因而,叠词的使用也在无形中刻画出了童年可爱懵懂的自己以及自身视角里看到的充满趣味的自然景象。
充分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陈醉云笔下的乡村更氤氲出真挚饱满细腻的情感美。如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等,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刻画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恬淡画面,同时又将对乡村的喜爱和热爱之情寓情于景。又如“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个句子对比色彩鲜艳、清新自然,文字虽然含蓄却充满意境美,而这一切都是农村常见之景。同时,含蓄的表达又使作者的对比显得自然而然。这更于无形中表达出了作者对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的热切期盼和诚挚追求,更体现出已至花甲之年的陈醉云渴望重回故乡怀抱的心有遗憾又满怀憧憬之态。
四、虚实相间的自然留白,尽显散文层次分明的画意美
虚实相间,自然留白,是陈醉云散文富有诗意的关键,也正因如此,读者才能从文章的“虚实描写”中,想象出文字描绘的诗情画意,才能从其“自然留白”的空间中,捕捉想象的存在和力量。如同作者十分随意描写到的生活场景一样,日常生活琐碎之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作者并没有按时间顺序一一列举,而是以某些简单的生活场景将生活场景背后的其他场景进行虚化和留白,以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如房前屋后种下的竹子,在春天,有鲜嫩的笋破土而出,在夏天,有青竿绿叶投下绿荫,而秋风吹起时,这几十枝竹子又如何呢?当白雪皑皑将竹子覆盖,竹叶之上满覆冰雪又是何种景象?这些都是有待读者想象的画面。此外,作者还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温馨的乡村晚餐图:“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那么吃饭之前一家人围着灶台做饭的情景,吃饭时有说有笑的对话聊天情景,饭后闲坐纳凉的情景,都是读者能通过作者原有的描述進行想象和补充而得到的画面。因此,作者仅以几个看似随意又刻意而为的色彩搭配晕染出富有动态感的农家生活场景,在虚实结合之间,引领读者精读、深读文章,用心领悟散文之意境美、文字美、内涵美。
五、结语
播撒阳光,耕耘梦想。以文本为载体,以潜心读文为前提,《乡下人家》处处充盈着生命的自由和生机,充盈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之美,也充盈着作者对故乡浓烈而绵长的情感。即使远离故乡多年,故乡依然在作者心中;即使在城市生活,故乡仍是心灵最美的归属。
(作者单位:广东信宜市思贺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