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滨
[摘 要]传统财务会计已越发难以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需求,尤其是人工智能的不断应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时效性低、事前管控力度弱、管理价值低等问题。而且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更加凸显,迫切需要进行财务转型。如何进行财务工作转型是当前事业单位应当明确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事业单位财务转型的意义,然后探讨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最后提出有效的转型路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转型;意义;财务共享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财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对单位未来的长足发展有重要影响。而由于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存在,其财务工作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等影响。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模式无法适应新时期政策发展的需求,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推动财务转型升级。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积极打造业财融合发展模式,提高财务共享性,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先进性、前瞻性,全面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1]。基于此,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转型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事业单位财务共享转型意义
1.1 改变财务定位,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价值
事业单位运营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公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多数事业单位运营是由财务拨款,事业单位现有管理模式、资金量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公众需求。尤其是传统财务工作只关注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有无算好账等内容,财务转型则更侧重于财务共享、司库层面的管控,并基于此真正实现财务为单位各项经营业务服务的目的,为单位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帮助单位管理好资金。同时,财务转型工作不仅是财务人员身份的转变,也意味着财务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角色定位的转换,财务不再局限于核算,而是以服务单位决策、经济活动为主线。
1.2 推动共享机制的建立,提升信息交互质量
财务共享是财务转型的重要一环,从财务共享角度来看,单位中的服务活动,建设项目中涉及收支的结算内容、核算内容,都可以通过财务共享系统开展,财务部门信息采集的过程更加便捷,业务部门进行信息上报难度也会大大降低,可以缩短相关业务办理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提升单位整体服务水平,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走向精细化道路。可见,事业单位开展财务转型,能够提升单位内部信息的共享性,各系统数据接口逐渐趋于统一,可以实现标准化发展。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能够为内部控制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确保信息共享质量,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而且实现财务共享能够对内部控制部门进行周期性监督评价,能够大大提升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控制手段,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让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得以提升。
2 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弊端分析
2.1 财务核算自动化程度低
当前,国内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相对落后,系统界面布局不合理,运行存在卡顿现象,在实际操作中有诸多不便,甚至一些财务系统缺乏业务信息处理功能,以致相关业务需要人工计算。采用事后核算的方式,导致事业单位财务数据收集滞后性严重,编制财务报表工作也需要延后,严重影响主管机构获得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无法正确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的经营状况,导致财务报表数据支撑作用不明显[2]。另外,国内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系统仅作为内部财务数据工具,无法从外部获取信息,如行业信息、政府披露数据、主管机构信息等,导致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实施中缺少参考标准,有时候会导致单位自身发展与行业、市场相偏离,无法为单位运营提供可靠性数据。
2.2 业财融合度低,缺乏协同
在财务转型下,需要从财务出发审视各业务环节,更好地为单位决策提供服务,为此单位需要实现业财融合。现阶段,由于长期以来业务和财务人才技能都较为单一,业务不懂财务,财务不懂业务,虽然近年来也在不断强化业财融合,但整体上,多数事业单位财务还未能深入业务,财务人员对业务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业务人员也对财务知识的了解较为片面,缺乏主动参与性,业财融合度低使得财务职能难发挥。此外,事业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重核算、轻管理”[3]的问题,财务管理人员侧重于财务报告,对于财务分析较为忽视,加上自身运营机制灵活性不足,在业务处理方面过于机械,对事业单位业财融合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2.3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业财融合是新时代各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利于单位业财融合的发展。具体来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存在漏洞,未能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执行,预算工作侧重于事前,对后续流程未能全面掌握。在预算编制环节中,由于时间短且预算部门与单位其他部门之间联系不足,导致预算编制规范性不足,预算编制与单位实际运营情况不符。而且预算编制审核批准后,相关监控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单位财务动向,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出现以权谋私等问题,导致企业财务支出虚高。
3 事业单位推进财务管理转型路径
3.1 构建业财融合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为事业单位业财融合创造先决条件,实现单位业务与财务工作有效对接。第一,加强数据资源库建设。要求事业单位所有部门都能够参与其中,单位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销单据、人员信息、业务信息、单位领导信息、管理制度细则等数据,可以为单位财务管理转型提供数据基础;第二,“两个子系统”构建,即业务子系统与报销子系统。业务子系统具有审批功能,可以对各业务部门的资金支出进行线上審批;而报销子系统具有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结算管理、报表、税务核算等功能模块。两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提升了财务系统对单位各项业务的管控力度;第三,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借助大数据挖掘、收集、分析等技术,能够对事业单位各项业务、财务数据进行利用,为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辅助单位重大决策制定等提供数据依据。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财务部门收集单位内外的数据信息,将相关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为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提供支持;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模型,能够进行活动风险预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为推动事业单位财务转型提供便利条件。
3.2 调整财务部门职能和结构,重构财务管理流程
第一,对单位业务处理流程进行调整。①对单位决策流程进行梳理,明确领导层权限、责任,从顶层设计出发支持单位业财融合;②业财融合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应该进一步明确单位各部门在财务转型中的责任,对内部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实现业务与财务工作对接;③重塑业务流程后,各部门应该根据自身业务开展需求,发起业务流程;④系统会在财务人员会签后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为业务部门的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第二,对单位财务岗位设置进行优化。在业财融合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财务系统功能,设置包括资金核算组、单据审核组、薪酬核算组、税务核算岗及报表组在内的五个组别,每个组设置不同的财务岗位,各岗位都具有对应的财务操作系统,更好地为单位管理决策服务。第三,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流程进行重构。财务部门需要重视事前审批工作,在业务部门发起流程后,由对应的财务岗进行制单、复核、核算等工作,待单据审核完成后进入结算流程。优化财务工作流程能够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切实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流程,还能够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
3.3 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和功能
第一,一些事业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于此类单位应该积极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由于经济性活动相对较多,此类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各类经济活动成本的管控,同时落实风险防范,保证活动能够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为凸显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奠定基础。事业单位积极构建财务贡献系统,推行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财务工作模式,发挥财务管理部门在风险识别、业务监督方面的作用。第二,对于公共服务责任较重的事业单位来说,应该改变传统事后分析的模式,加强事前分析、事中监控[4]。对于此类事业单位来说,经济性活动占单位业务的比重相对较低,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更多体现在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在财务管理模式调整方面,可以优先处理财务分析,强化事前、事中管理,发挥财务共享系统的作用,对单位各部门业务开展中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以便对各类业务运行成本进行控制。
3.4 全面落实执行内控制度,优化预算管理
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采用“四分制”,严格按照会计核算、收款处理、票据管理、文档管理、结算债权处理流程,强化内部控制,避免单位内部财务工作存在漏洞,降低财务风险。预算作为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能够指导单位各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要求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对充分掌握各部门的预算状况,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杜绝超额预算、虚开发票等行为。为了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可以引入预算管理软件,将预算管理和会计管理系统融合起来,切实提升财务部门对单位各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保证各项预算资金落到实处。第一责任审计员应该承担起控制预算成本的责任,而最终用户作为预算管理系统部门主管,其具有预算开支、结余、预算执行等监察权利,能够对事业单位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成效。
3.5 坚持科学管理原则规范单位经费使用管理
在信息时代下,事业单位应该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势规范理财,同时树立理财意识,将财务监管纳入基础工作范畴中,切实规范单位各项经费的使用流程。事业单位应该基于综合建设,将财务工作纳入重要日常工作中,以“保证重点、节约成本”等作为年初预算的重要原则,优化单位非财政预算项目,对财务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听取相关报告,建立科学的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另外,事业单位应该积极推行支出授权、执行授权制度,按照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联合审批权限与审批标准。预算资金需要由上级批准,对于超出限额的情况,则需要单位领导进行审批,对资金数量、流向等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行政成本,将问责制度落实到位,利用单位OA系统及时公示财务行为,保证单位财务工作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5]。
3.6 建設财务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必须保证信息安全,应该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构建完善的财务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第一,落实财务审计、监督工作,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及内部自查方式对财务部门相关业务过程进行审查,还可以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保证单位各项财务工作符合相关规范。按照岗位职责设置财务系统操作权限,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职务分离要求,为各项财务工作流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第二,落实财务档案管理,对于单位财务数据应该定期做好备份,对财务系统登录密钥则需要定期重置口令,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坚持时效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基本原则,通过痕迹化管理为各项财务工作“追踪溯源”提供依据。采用纸质痕迹与电子数据相互补充支撑的方式,消除由财务管理疏漏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第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引入先进的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技术,对单位财务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超出风险限值的情况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财务人员妥善处置,消除财务风险。财务人员必须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帮助其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树立底线思维,认真学习先进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提升对财务信息安全处理的技能。
3.7 组建复合型财务人才团队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综合业务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复合型财务人才队伍。第一,鼓励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要求其能够认真学习会计准则,同时应该及时学习最新的财务法律法规,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学习信息化财务操作手段,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财务分析。第二,改进单位财务人员评价体系,在内部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职位晋升、职称评定环境,对财务人员的评价中应该将技能水平、工作绩效作为重点评价指标,建立更加通畅的财务人员发展通道,提高财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其中,进一步充实事业单位财务人才团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各行业、各领域都有了新的变化,数字化、信息化及数据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推动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深入分析自身财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转型方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优化财务工作流程,积极打造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将事业单位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起来,推动二者深度融合,发挥财务部门在服务单位业务开展中的作用,促进单位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发展,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金芳. 集团企业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探究[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2,14(8):41-43.
[2]徐晓然. 证券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路径探究[J]. 中国科技投资,2021,(18):103-104.
[3]赵振宇,蔡妍. 管理会计视角下油气田企业财务转型路径探究——以C油气田企业为例[J]. 中国总会计师,2021(4):108-110.
[4]钟咏. 廉政风险防控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转型路径研究[J]. 西部财会,2020(2):69-71.
[5]董悦. 油田企业财务转型的意义路径与举措思考[J]. 现代企业,2022(3):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