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文明进步的金钥匙

2023-06-06 00:23:25夏文斌
关键词:利剑金钥匙方法论

夏文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 这个典故讲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人类要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更多的成果,仅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无数次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形成一个智慧的方法,有了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掌握主动、获得先机。 方法论的获得是人类实践智慧的产物,是文明进步的金钥匙。

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说过,赤手做工,不会产生多大效果,理解力也一样。手用的工具是供以动力或加以引导, 心用的工具是对理解力提供启示或示以警告。 一个人只有在其所做的工作中善于总结,不断提升,才能将这一门工作做到极致。 对于教育者来说,不能满足当一辈子教书匠,而是要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如何塑造学生,用什么塑造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灵魂拷问。 说到底,这种塑造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不是简单地批改作业,不是简单地考试考核,而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实践的参与、文化的沟通,给学生以认识世界、把握人生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就会无所畏惧。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人类文明的早期成果,大都靠人类付出艰辛的体力而获得,但自从人类进入文明史的发展阶段以来,思想的力量、智慧的利剑则成为开天辟地的金钥匙。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孔子、孟子等一批思想大师横空出世,由此塑造了中华文明的伟大气象。 今天,当我们读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自强不息、厚德栽物,仿佛看到一把思想之剑超越时空,给人以智慧、力量和启迪。 从根本上来说,思想的核心就是方法论。 我们通常评论一个人有思想,仅说他读得书多是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读了不少书,或者也有较高的学位,但却是一个思想苍白的人,他们不会对风云变幻的外在形势作出抽丝剥茧的分析,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的积淀用于实践的创新,所以总是在从一处读书到另一处读书中无意义的循环,没有对社会进步带来一些有积极创新意义的贡献。 一个人的思想获取,需要读书、需要实践、需要对话,由此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思与悟,形成一种方法论上的升华。

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中说过,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其原因不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或种种定义,而在于它的研究方法。方法论的获取不仅仅是在精神文化层面的自我欣赏,关键在于在改造世界、提升人类福祉方面有所作为。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能够超越历史上一切哲学流派,就在于马克思不仅关注如何认识世界,更关注如何改造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有关联,但不能等同,要让一种理论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指南,就要将关于认识世界的成果转化方法论用于应对和解决现实问题。 当年林则徐被发配到新疆,看到新疆因缺水造成生产生活停滞十分心痛,当他发现古代就有人通过在山中挖井储备雪水并浇灌农田时,就积极钻研并不断改善,带领新疆人民挖了数百条坎儿井。 一百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但坎儿井却一直以潺潺流水滋润着大美新疆。

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这就是讲任何一种技艺方法论的获取,不是靠投机取巧就可以得到的,而是需要艰苦的训练、勤奋的实践而获得的。对于青年学生而言,要想获得某门知识的方法论,首要需要打下这门专业的知识基础,正所谓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要舍得下苦功夫,真正做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惟有如此,再经过不懈的反思、质疑、体悟,才能逐步获得方法论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利剑金钥匙方法论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14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5:28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24
用好安法利剑 维护长治久安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2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02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2
UAF的方法论意义
环保督察,利剑出鞘
利剑出鞘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