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瑞,杨 帆
(1.中共滁州市委党校,安徽 滁州 239000;2.郑州工商学院 财税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三个核心问题进一步阐释,这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涵盖了现代化的领导主体、发展道路、价值立场、核心主题、基本构成、文明形态等领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行。
第一,从领导主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百年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政治方向。
第二,从发展道路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制度属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既能体现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又具有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特殊性,是历史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4。因此,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要将社会主义的属性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
第三,从价值立场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就是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从核心主题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核心主题事关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重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2]7。中国式现代化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
第五,从基本构成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现代化。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方式和战略重点。通过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目标,实现发展合力的最大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辩证统一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三者都必须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六,从文明形态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创造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3]4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 “人类文明新形态” 是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鲜亮底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为鲜明特征、 “五个文明” 为主体要素、 “以人民为中心” 为价值内核、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世界治理目标的人类文明新形态[4]90。
中国式现代化以党的领导为政治优势,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道路优势,以 “人民至上” 为价值优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主题,以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为合力优势,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样的特色是在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中逐渐形成和彰显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现代化建设中艰辛求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孕育、开创、发展与不断丰富的历史过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作出了历史性总结并将其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笔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也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苦苦求索救国之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反复尝试却屡屡失败。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获得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思考中国的工业化问题。由于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我国仍然是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工业化便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必然选择。1927 年4 月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时提出: “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意义:(一) 解放农民,……(二)增加生产,……(三)保护革命,……(四)废除封建制;(五)发展中国工业;(六)提高文化”[5]42。1944年,毛泽东深刻指出: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6]146-147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 “现代化” 的概念,他指出: “我们已经或者即将区别于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7]1430党的主要任务就在于, “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7]1437。
第二,明确了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毛泽东在深刻总结近代以来历史时感叹道: “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8]1080因此,国家独立是开展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民族独立的紧迫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制度障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当时,经济社会千疮百孔、百废待兴。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实现现代化,这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征程。
一是在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确定了社会主义根本性质。毛泽东指出: “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9]299毛泽东比较后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依靠战争、殖民掠夺获得现代化的道路显然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明确选择了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方案,适时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确定了中国现代化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方向。
二是高度重视工业化建设,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仍面临 “一穷二白” 的艰难困境,农业生产落后、工业底子薄。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工业化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由于缺乏工业化建设经验,我国学习并借鉴了苏联工业化的计划经济模式,在极低生产力条件下,依靠党和国家动员全国一切力量,推动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落实,效仿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随着实践形势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入,毛泽东等领导人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反思。毛泽东提出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1956 年4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指出: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当然更要引以为戒。”[10]23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三是确立 “四个现代化” 建设目标,明确了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1957 年2 月,毛泽东在发表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时提出,要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 “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0]207。1964 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 “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1]439。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从单纯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转向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确立 “四个现代化” 的建设目标[12]。除了目标锚定,这次会议还明确了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两步走” 的战略构想。第一步,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用十五年时间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力争使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从 “工业化” 到 “四个现代化” 的战略目标,从 “过渡时期总路线” 到 “两步走” 战略设想,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日趋全面和深入。即使遭遇十年 “文化大革命” 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也始终成为凝聚和团结亿万人民建设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化的内容和实践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改变。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13]14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使用 “小康社会” 这个独特概念,第一次提出了 “中国式的现代化” 重大论断。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战略和总体布局。
一是开创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1979 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3]163邓小平谆谆告诫国人,实现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3]164。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彻底摒弃了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错误主张,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和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二是提出建立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1979 年12 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 “小康之家”[13]237。这次谈话是邓小平首次使用 “小康” 这个独特概念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这个崭新表述和现代化目标重大调整,体现出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现实国情认识更加深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设定的发展目标更加切实可行[14]23。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分两步走,20 世纪末 “翻两番” 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三大正式制定 “三步走” 发展战略,规划到21 世纪中叶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21 世纪初开始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并且制定了新 “三步走” 的战略构想,即201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建党100 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新中国成立100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15]83-84。这一战略安排将现代化蓝图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
三是完善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1980 年,邓小平进一步强调现代化的均衡发展: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13]250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 “两个文明” 一起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十五大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统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提出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四位一体” 总体布局与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更好地对接起来。以 “两个文明” 为起点,从 “三位一体” 到 “四位一体” ,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突破和理论升华。
四是提出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发展的动力。1978 年底,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大声疾呼: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3]150只有改革,才能让中国社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四个现代化才能顺利实现。中国共产党人以改革为先导,从农村开始,通过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随后,在城市进行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工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各领域的改革,推动整个社会发生了深刻转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16],国家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为我国实现现代化提供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7]10。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6]。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8]22。考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表述,有一个发展过程。从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再到 “中国式现代化” ,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深化。
二是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比较的视域,从 “人口规模巨大”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走和平发展道路” 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凸显了我国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三是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17]171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定向作用,避免了西方现代化工具理性凌驾于 “人” 之上的隐患,维护了人民的基本尊严与切身利益,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在人民至上的轨道上顺利地向前推进。
四是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8]23-24。这九个方面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原则立场、世界担当,同时也明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五是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18]27这些重大原则,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根本遵循。
六是明确了 “两步走” 的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 年到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9]22。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 “两步走” 的战略安排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更为清晰的路线图和明确的时间表。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基础条件,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提升,既明确任务又指明路径,体现了科学缜密的战略谋划。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我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总的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从 “工业化” 到 “四个现代化” ,到 “小康社会” ,再到 “中国式现代化” ,一代代共产党人赓续努力,开创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成功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飞跃[20]13。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昭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和世界影响。
中国共产党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继承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汲取创新之上,具有理论先进性。
一是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求发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灵魂和底色。马克思主义 “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21]7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我国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思想等都基于我国实际,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守正创新。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17]165。这一判断,就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17]10这一论断,是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道路,系统地回答了如何正确认识和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求创新,不断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同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厚德载物” 的人文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的 “天人合一” 的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爱好和平,秉持 “和而不同” “天下大同” 等价值理念,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许多重要理念,与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贯通的、融通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近代以来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难题,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理论指引、制度保证、精神力量和社会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22]92。
第一,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迷途中创新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近代的中国内外交迫,无论是器物层面的现代化还是制度和文化层面的现代化,这些努力和尝试都归于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成为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中的时代先锋。经过28 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我们党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第二,从中华民族落后的现实中开新篇,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23]。当代中国的发展繁荣进步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
第三,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开好局,奋力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个重大原则,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呈现新创造、取得新进展。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做法以及在现代化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与世界各国分享交流,从而充分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与世界影响。
一是从西方现代化发展中进行反思,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选择。实现现代化是一道多选题,西方模式只是其中一个选项。一些西方国家凭借率先迈入现代化的优势,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鼓吹其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优越性,使得不少发展中国家误认为西方化才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出路。现实情况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固有的弊端凸显,在其国家内部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高度不平等,阶层固化导致社会撕裂等;在国家以外表现为:极力扩展海外市场,不惜发动战争掠夺殖民地,给世界带来深痛灾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另辟蹊径:对内,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外,求大同,坚持和平外交,推进全球治理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从根本上克服了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的固有弊端,开创出一条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上其他谋求自主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是从苏联模式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样本。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重大的挫折,陷入低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桎梏,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释放了经济发展空间,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消灭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从而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是从文明发展中辟新路,创造人类现代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先进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摒弃了以资本为中心的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取向;避免了两极分化的问题,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摒弃了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它是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