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唐
爪字头形态小,呈扁状。上撇短平,下三点左低右高,中间的点最小,右边撇点最长,三点呈上开下合之势。
爪字头的形态变化与下部有关,如“爱、受”等字,横钩较长且上斜,上部不宜宽,三点下部左低右高,不与横钩相接。下部笔画较少的,如“采、妥”等字,又有竖或撇居中的,爪字头的左右两点偏下,使中间的底部空出,留位给下部以免上下抵触。
知识链接
灯谜的由来
灯谜,源远流长。据文字记载,它滥觞于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时代的“隐语”。隐语又叫“”(sōu),是隐藏的意思。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话不便直说,于是转弯抹角地找些借代的词语去表达,这种借而代之的词语就是“隐语”或“辞”。
春秋时期,人们在生活中运用隐语十分广泛,不但作为外交场合中互相斗智的工具,而且成了战争中传递消息的密码。然而,隐语毕竟不等于后世的灯谜,只是灯谜的初始状态而已。直到汉代,隐语或辞才渐渐演变成专以破译文字形义的“文义谜”。东汉时,已陆续出现了一些将文字拆拼离合使其音、形、义发生变化的字谜雏形。如《后汉书·五行志》里收录的献帝时京都的童谣:
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暗扣“董卓死”三字。
到了魏晋南北朝,谜已是十分时髦的游戏,一般文人都会两手。“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把自己的姓名和祖籍用字谜来隐括。同时,还出现了论及谜和隐语的理论专文,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就给谜做过精辟的分析和论述。
临写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