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及实现路径

2023-06-06 00:50郑丁豪朱世欣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主要特征实现路径

郑丁豪 朱世欣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中国式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及主要特征,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以期进一步促进城乡资源流通,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发展;主要特征;实现路径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关键所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就是要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牛鼻子”,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一、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

一方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何为中国特色。

一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的特色性。从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农村的经验来看,大多是国家通过大量的经济投入来促进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但目前我国以工业经济为代表的资本积累阶段较为短暂,且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暂不具备发达国家“国家财政大力投入、先进技术成果大力应用、农产品市场大量需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应用条件,必须探索“农业农村自身发力为主、国家财力与政策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发展道路。

二是中国社会制度的特色性。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这决定了我国无法采取通过大量私有工商资本投资来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以及农村资源的市场化与商品化的发展方式。

三是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特色性。目前,我国农业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生活环境相对较为艰苦,且农村人口众多,城乡差距较大。因此,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还需要重视我国发展阶段的特征。

四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差异的特色性。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与自然资源差异较大,这造成了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方式的差异性。例如,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其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以及财富基础;西部欠发达地区很多地方刚实现脱贫,其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由此形成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地区差异特色。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内涵。

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农业产业、经营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农业产业现代化应当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型的过程,要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实现现代化发展,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再到物流售后的全过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则要求进一步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将土地流转集中化并逐步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

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的过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工业与农业相互协调、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推动先进的生产要素、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农村流动,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

三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过程。这里的“人”主要指农民。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农民勤劳致富,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生活。逐步使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实现农民的现代化,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过上现代化生活。

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一)坚持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自立自强目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就必须引领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向更高层次的必然要求。

(二)以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为根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權及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释放了利用农村土地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活力。

(三)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根本前提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绝对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粮食流通体系的市场化和现代化改革,保障农户的利益并激发其种粮的积极性,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好基础。

(四)以千方百计保护农民利益为中心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领导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以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落脚点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可以理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农民。一切发展为了人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保障农民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切实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

(五)城乡一体化与共同富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度保障。现阶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既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破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抓手。

(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国农村地区占据了绝大部分国土面积,农业的绿色发展、农民的绿色生活以及农村的绿色建设是绿色中国发展的前提。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大力弘扬“约取节用、养育资源”的传统生态保护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留住蓝天白云,留住青山绿水,留住田园风光,留住乡韵乡情。

三、当前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一)农户生产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

小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尤其在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小农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推动规模经营的政策思路与小农户的需求在有些方面却是相悖的。很多地方的规模经营者是持有资本的工商业者,这种规模经营的农场容易受到政策和自身经营能力的影响。对于那些流转土地的农户来说,与自己进行家庭经营相比,虽然能够获得额外的收入,但是这种收入有限并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农户的利益无法得到完全的保障。且对于农户来说,流转土地的收入是具有上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户缺乏充分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普通的农户掌握的农业信息有限,在农产品种植中容易出现盲目随大流,别人今年种什么赚了钱,我明年也种什么。这一方面加剧了农户收入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加大。农户不能准确掌握农产品需求方面的信息,会导致差异化的种植和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造成农户资源配置不合理。

(三)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随着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农业污染问题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对土地和水的污染。一方面,过量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地污染,土壤退化后又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含有农药化肥残留物的废水还会影响水质,造成水资源污染。这显然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另外,受供需不匹配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储藏成本较高的蔬菜水果,尤其是时令果蔬,容易腐坏而造成浪费。

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是多元的,党和政府是引领者,农民是参与者与核心主体,企业、公司等是市场支持主体。其中,农民发挥着核心作用,既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受益者和评价者。如果农民缺乏主观能动性,即使再多的外在影响或物质刺激,也不一定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做好组织宣传工作,增强农民在思想层面上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通过利益驱动来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農民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获得利益,从而不断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切实参与到乡村建设发展中并享受农业农村现代化所带来的红利。

(二)深化农业农村相关体制改革

体制机制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才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更多的实现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现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突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桎梏,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推动流转经营模式创新、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利益分配,尽可能延长流转合同期限,给农业经营主体创造更多的进行基础性生产经营投入的空间。同时,根据相关制度,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应对和防范农业风险的重要主体。可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可运用目前国家土地流转政策、房屋租赁政策,支持有一定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并且愿意为农村服务的人士经营家庭农场,同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四)创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业特产类、旅游养老类、历史文化类等适合居住、旅游并且能创造经济价值的特色乡村,吸引具有创新性的创业要素到乡村中来。农业特产类乡村可以重点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让周边居民参与生产环节。旅游资源丰富以及适合养老的乡村可以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加工业以及服务业的融合项目,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经验技术以及资本支持,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为更多农民提供农产品生产经营之外的农业相关创业机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可以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相关名胜古迹,特别是特色保护类村庄,可以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加以绿色开发,结合历史情怀主题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带动手工业发展,结合当地特产及农家餐饮文化发展相关服务业等,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五)利用数字化平台发展农业产业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发展农业产业。以品牌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及电商化推动商贸流通业或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创新运营模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质量,促进当地居民就地就业。比如,生产者可以从数字化平台上获取生产所需要的信息;数字化平台可以促进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直接交流,实现农产品供需匹配,这对于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农户收益是非常必要的。利用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有效节约信息成本,而且有助于激发农户差异化、个性化生产动力,要素提供者也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线上,促进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产品在线上完成交易后,线下的物流可及时跟进,有利于提高产业运行规模及效率。另外,利用数字化平台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经过品牌化、商业化打造之后,小微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可以得到质量保障,同时有助于拓宽销路、增加收入。利用数字化平台发展农业产业符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妥善处理城乡关系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乡差距有所扩大,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城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不协调不匹配,城乡经济结构失衡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基础设施方面,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从农产品生产到产业链、供应链,再到物流保险以及售后保障的全过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质量改造及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的有效对接。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水路电网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进资源化处理利用。做好清洁绿化工作,打造绿色乡村、美丽乡村。

教育资源方面,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面对农民就业创业的需求,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与农业实用技能培训。按照乡村振兴要求,充分利用农村的地理条件,加大实践力度,重视职业教育与实操练习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内容,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壮大乡村振兴实用技术人才队伍。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

医疗服务方面,通过立法等方式不断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保障農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优质医疗服务与相关医疗费用报销政策。同时,可以通过一些福利政策吸引更多的医护人员到农村工作,提高村卫生室和村医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方面,推动社会保障服务向农村覆盖。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设立特色养老保险基金,构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养老。完善低保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特困群体供养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险机制,切实保障农民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苑鹏.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的不懈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9-28(003).

[2]李继凯,任万明.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思考[J].乡村论丛,2022(04):3-12.

[3]隋福民.平台+农户模式: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另一种路径选择[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35(03).

[4]王晓毅,罗静.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与小农户现代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3):64-74.

[责任编辑:王芳玲]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智库研究项目“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县域治理‘三起来”(2021-ZKYJ-01)

作者简介:郑丁豪(1999—),男,河南鲁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学。

通信作者:朱世欣(1980—),女,河南方城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猜你喜欢
主要特征实现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范畴研究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谈东海吕剧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试论28、29、30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冠军队主要特征
唐宋乐部制度基本属性阐释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