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以律己 礼以待人

2023-06-06 23:25杨荣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顾炎武黄庭坚女工

杨荣

丰子恺以礼传家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教育家,生活中,他经常教育孩子们要有礼貌。

丰子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每逢客人将至,他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像是对乞丐布施,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礼物,可以收下,但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心中。

有一次,丰子恺在一家菜馆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孩子们在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但当他们吃完饭后,就开始有人嘟囔着想先回家。丰子恺听到了,并未大声制止,只是悄悄地告诉他们耐心等待。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这对客人非常不尊敬,希望你们之后注意。”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在丰子恺的正确引导下,他的孩子个个都懂规矩、讲礼貌、有出息。

●素材解读

优秀的人都很注重礼仪。丰子恺就特别注重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他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正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时刻敦促、教导孩子们要学会以礼待人。通透豁达的丰子恺以身作则、以礼传家,这也使得他的子孙都成为了谦恭有礼的人。

顾炎武虚心“拜师”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他学识渊博,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等方面都颇有研究。不过,顾炎武虽然满腹经纶,但为人却谦和低调,待人彬彬有礼。

有一年,顾炎武到济南游学,路过一个学馆时,听见有人正在里面讲解《仪礼》。顾炎武心想:《仪礼》是有关古代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内容古奥难懂,不仅难学,还难讲解,平常人不敢随便问津。学馆里讲《仪礼》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好奇心促始顾炎武站在窗前静静地聆听起来。听了大约半个钟头,顾炎武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那便是想要结识对方,拜对方为师。想到这里,他顾不上手头正要办的一件要紧事,立即向人打听讲解《仪礼》的是何方高人。最后终于打听到,对方只是一名乡间的句读师,名叫张尔岐。

次日一早,顾炎武立即按照古人约见之礼,派了一名僮仆,带上自己的名刺(名片),到张尔岐处表达求见之意。

在得到张尔岐的应允后,顾炎武便衣冠整齐地去见对方。两人初次见面交谈之后,都有相见恨晚之感。分别之时,谦逊有礼的顾炎武提出想拜张尔岐为师,和他一起交流学习《仪礼》的知识。张尔岐为人忠厚老实,他表示拜师不必,交友即可。最终,俩人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素材解读

顾炎武是大学问家,但他在约见张尔岐时,并没有因所谓的“身份之别”而省略掉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始终有礼有节,而且表现出十分的谦逊,虚心向张尔岐求教。不论何时,我们都要懂得以贤志为立身之本,以谦敬为做人之道,在待人处事方面更要懂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敬重。

“理直”也要“气和”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一日晚饭过后,朱自清在校园内散步,碰到一名班里的学生,学生一脸怒气,似乎遭遇了什么让人气愤的事情。

学生告诉朱自清,他在一家百货商店买了一支价格不菲的钢笔,回来后却发现这支钢笔是坏的,墨囊里甚至还留有墨水的残渍,应该是被人用过。于是他便拿着钢笔去百货商店调换。没想到,店员非但没有给他调换,还把他赶了出来。

“等会儿我还要去,再不给我调换,我就把店砸掉!”学生愤愤地说。

朱自清听罢摆摆手道:“我和你一起去吧。”

来到百货商店后,朱自清示意学生不要说话。商店里有不少顾客,朱自清走到一名店员身旁,客气地说:“请借一步说话。”店员刚好忙完,便带着他们走到一旁,礼貌地问:“请问有什么事情?”朱自清拿出钢笔,说明了原委。店员听后连连致歉,立马给他们换了一支新的钢笔,还送了一瓶墨水作为补偿。

出门后,朱自清问学生:“前后两次,差别为何如此之大?”此时,学生羞红了脸,其实他早就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第一次去百貨商店的时候,他抱着“讨伐”的态度,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所以说话毫不客气,而且丝毫没有顾及可能对商店造成的负面影响,店员一时心急,态度不免有些生硬,结果自然令人不快。而朱自清态度和气,有礼有节,店员当然以礼回应,事情最终得以顺利解决。

●素材解读

义正也需辞婉,理直也应语柔。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不仅是一种宽容与谦和,更显示了一种风度与涵养,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之遗风沐浴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该传承宽容、守礼的优秀传统,使我们的社会更融洽、更和谐。

树梢挂蛇与石压蛤蟆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书法造诣也很高,被誉为“宋四家”之一。苏轼一直对黄庭坚的诗文赞赏有加,黄庭坚对苏轼更是十分敬重。

有一回,黄庭坚请苏轼为他的一幅书法作品做点评。苏轼仔细端详了一番,说:“鲁直(黄庭坚,字鲁直),你的字虽遒劲,但是笔势有时太瘦,看起来就像是树梢挂蛇!”此言一出,二人戛然,顷刻便放声大笑起来。

苏轼也拿出一幅书法,问:“你看看这幅字如何?”黄庭坚接下字画,客气地说:“老师的字,我怎么敢随便评论。”苏轼笑对:“你不妨直说。”黄庭坚这才认真地说:“有些地方看来就像是石压蛤蟆。”才说完,二人又是一阵大笑。

对于别人的批评,能够谦怀受教者,表示有量;对于他人的缺点,能够诚恳相告者,表示正直。为人最怕“文人相轻”、自命不凡,既高傲自大、小器小量,又轻视他人的才华与好心建议,如此处世,即便是得志,也无法得意;为人也怕虚伪作假,只顾及自己形象的完美,不愿忠实恳切地为人。苏轼与黄庭坚对于对方的缺点,能善用譬喻,在幽默中彼此“提拔”,不仅表现出他们为人的率真,还能看出他们都是谦逊之人。

●素材解读

真正有德有量有学养的人,明白宇宙无垠,泰山之上还有天、沧海之下还有地;知道谦虚向学、互相赞美;不会事事计较、处处比较;明白自己所学、所知不足,不会自得自满、不可一世。苏轼和黄庭坚便是这样的人。可见,真诚为人,坦然接受批评,虚怀谦让,我们的人生才更见精彩!

列宁为女工让路

列宁是俄国革命的先驱,他被人们认为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但是在生活中,列宁非常随和、懂礼。

有一回,列宁准备外出参加一场演讲,当他打开门从房间里出来,正从楼梯上往下走的时候,看见一名年长的女工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准备上楼。楼梯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列宁的出现让女工一愣,随即便要转身。

列宁看出了女工的意图,连忙阻止道:“女士,别这样,您手里拿着这么重的东西,不必让我,请您先过去吧。我手里什么也没有,也不赶时间,等一等没有关系的。”说完,他马上转过身往回走了几步,然后把背紧靠在墙上让出地方来,最后还不忘伸出手对女工再次说了一个“请”字。

女工十分感激地说:“太感谢您了,列宁先生,您可真是位大好人!”

列宁微笑着朝女工摆了摆手,直到女工走了,他才下了楼。

●素材解读

小事中往往能折射出人物品格。列宁面对普通女工,没有摆架子,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让她为自己让路,而是谦恭地为端着水盆的女工让路,这种虚怀若谷、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着实令人钦佩。从这件小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列宁尊敬他人、待人和善有礼的高贵品质,这也帮助列宁获得了更多的支持与信任。这也许就是伟人的伟大之处吧!

猜你喜欢
顾炎武黄庭坚女工
纺织女工
皮带女工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顾炎武“拜师”
建筑女工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顾炎武与读书
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