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思考

2023-06-06 05:30:27乔海平
求知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的大单元教学符合新教材编排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及板块,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真实情境,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再局限于知识表层。文章着眼于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具体要求及价值,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突破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

作者简介:乔海平(1979—),女,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小学。

在纵向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学习任务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师应在总结经验教训以及反思教学行为时,全面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变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结合基本学情、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开展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活动,有助于学生在任务群的导向下主动调用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语文知识,真正实现知识的新旧迁移和融会贯通。小学生的自主意识相对比较薄弱,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科学引导。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从学生的学习习惯着手,重新定位自身的教学角色,借助活动任务以及真实情境来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确保学生实现乐学善学。

一、大单元教学与任务群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大单元教学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备受好评。教师应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出发点,灵活调整教学思路,积极组织开展趣味十足的大单元教学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现代化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作为大单元教学的重点及核心,任务设计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方向。教师需要以多维整合核心素养为基础,深入钻研教材,重新组合教材知识点,逐步形成学习任务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道路。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凸显教材的框架式和弹性化特征,对打造品质课堂和实效课堂有重要影响。任务群离不开真实情境,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真实情境中生成与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的人文主题,设计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习任务,高效配置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表达交流、阅读鉴赏和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学生在自主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发展个性,增长见识,提升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和体系[1]。

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能立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组织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主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宏观规划单元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有效整合多个单元的学科知识,拉近学生与知识以及真实情境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突出问题及矛盾,确保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和知行合一。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价值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群时,教师会积极整合多元教学资源,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有效统筹多个“课程细胞”,深入分析不同的语文元素,明确价值导向,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识,主动感受不同语文文本的深刻内涵。

其次,小学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的精心设计及合理安排有助于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会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带着学习任务发散思维、大胆探索,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直面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

最后,在设计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时,教师会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全面启发学生,提升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由此,学生的思考方式有所调整,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活。

三、小学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对策

大单元教学是大势所趋,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与教材编排特征存在密切联系。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單元主题,理顺教学思路,围绕螺旋式上升的思维结构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始终站在全局的视角设计教学任务,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路径。根据单元任务群组织实践教学活动,逐步构建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玩[2]。

(一)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学习任务的总体要求,教材也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教师需要以各个单元内部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配置为基本任务,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辅助。教师应保持正常的任务完成进度,进而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断层和思维定式。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变动较为明显,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更加严格。学生需要主动联系上下文,深入分析文本中的基本思想观点以及内涵,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表情达意的具体方法和作用,还要学会借助词典主动积累词汇,深入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教师需要结合这一学习任务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提炼能力,让学生能够迅速抓住关键信息,深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教师要对教材各个单元的基本特征进行有效总结,借助教材明确学习任务并全面落实课程教学标准及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单元任务群,让学生站在宏观的视角全面认知学习任务,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科素养。

比如,在围绕“学校生活”组织主题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花的学校》《大青树下的小学》以及《不懂就要问》等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深度阅读。该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比较复杂,涉及诸多的新句子以及词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解读不同的语文要素,学会联系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深刻含义。为了实现这一阅读目标,教师需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想象,主动调用个人的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而产生熟悉感和认同感,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动。

为了避免学生浅尝辄止,教师还需要抓住课文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自主分析词句的具体内涵,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词句,了解文章的特点以及结构。比如,在初次学习“新鲜感”时,一部分学生的感知和理解比较浅显,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反复品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摘录其中比较精彩的片段,让学生深入感悟具有一定新鲜感的词句。在调动学生的兴趣后,教师还需要进行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品读文本的第一段和最后一句,理解其中的反复句式,分析词句的节奏感。这种表达方式以及引导模式符合课文所营造的教学情境,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在反复品读和记忆时,学生也会对文章特点以及句式结构产生新的认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发散思维,深入钻研其中的修辞手法,进而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这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模式不但符合单元任务群的设计目标与要求,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逐步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教师要及时了解基本学情,围绕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目标,积极促进教材学习任务与课程标准的联系,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确保任务群的有针对性和科学性[3]。

(二)明确单元任务群及其学习路径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相结合,使其环环相扣,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现代化课堂。单元设计的关键作用不容忽略,直接关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程,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任务群设计有效整合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围绕单元任务群制订教学目标时,学生的学习路径也变得越来越明确和清晰。首先,教师需要以单元导学为突破口,站在宏观的视角进一步剖析单元任务。对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新教材设置了单元导读板块,指明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以及学习方向,涉及诸多的语文学习目标。教师需要主动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从单元导读入手,与学生共同分析整体的单元编排特征,明确学习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意识以及宏观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单元导读,让学生各抒己见,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4]。学生围绕“金秋时节”这一主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学习能动性比较强。在学生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难度系数较高的词语,组织开展写作小练笔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强化学生对本单元学习方向及目标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朝着目标自觉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进行反复拓展及延伸,结合“金秋时节”这一主题自主分析其他的文本,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该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及《秋天的雨》等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自行猜测,分析课文所描绘的具体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比较足,能够大胆猜想,各抒己见。比如,学生指出《秋天的雨》主要以“秋雨”为描写对象,进行细节描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则以“秋天的水泥道”为描写对象。在大胆猜想的过程中,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自觉完成单元学习任务,而教师只需要适当控制教学节奏,围绕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素,分析与之对应的学习目标。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在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之后,大家可以猜想课文所描写的具体内容吗?”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描写手法,有助于学生自主品味以及理解文章中的晦涩词语。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自主分析,联系上下文,调用个人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在动脑、动手、动口以及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深入分析不同词语的多种用法,实现自主迁移和科学运用。该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动性比较强,能够对单元主题有深刻的认识,逐步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形成单元整体意识。

(三)关注课后总结及反思巩固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念意识,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师需要适时、适当地开展阶段性小结活动,在总结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落实单元任务,实现及时反馈以及高效巩固,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断层。教师可以单元整体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与之对应的单元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单元整体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在进行阶段性小结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头看”,一方面需要“装着目标”,另一方面需要及时总结和查漏补缺。

比如,在圍绕“金秋时节”组织主题学习活动时,学生已经学完了《古诗三首》以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主掌握难懂的词语,并让其大胆猜想,以此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古诗三首》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秋景,阐述了作者的深刻思想及情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则以儿童的视角展示深秋时节的景色,描写方式比较多元,涉及诸多难懂的词语。教师一方面需要重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整合利用,另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尝试通过注释理解词语[5]。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清除学生的认知障碍,教师需要加强课后总结及反思巩固,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的基本任务,逐步形成关联意识,真正做到承前启后和一举多得。这种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学习路径符合单元学习的本质要求,能够实现科学总结和及时反思,顺利导入新的学习任务及目标。教师需要扮演好诊断者的角色,了解本单元学习任务的落实情况,分析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思路。

结语

大单元学习任务群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全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要结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及教学节奏,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明确单元任务群及其学习路径,全面落实课后总结及反思巩固,确保学生稳扎稳打。

[参考文献]

王雪莉,周胜华.素养立意的小学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初探:以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例[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4):13-15.

吴淼峰.学习任务群:基于大单元的建构与实施:以六上第二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2(19):4-7.

季勇.关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思考:以“我在江阴过大年”学习活动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22(Z1):138-140.

蔡文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功能性写作”教学的思考: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2(22):40-43.

陆海君.大单元视域下现当代诗歌教学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J].语文教学通讯,2021(29):41-4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1:37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8:49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01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3:14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