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3-06-05 15:05:25王珊珊吴晶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产学研用产学研应用型

王珊珊,吴晶晶

(西藏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拉萨 850000)

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需要大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满足用人单位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反映出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产学研用”是系统化合作的教育工程,通过将学习、生产、科研以及实践运用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面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高校应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多元协同、“共建、共管、共享”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实现学校专业与企业需求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技术与服务融合、应用与创新融合,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探索以“产”为方向、以“学”为基础、以“研”为纽带、以“用”为目的的办学路径。

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展了“产学研用”合作的研究:如Lee(1996)发现企业参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更容易获取具有互补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便于其开发新的产品和探索新的技术领域[1]。Allen 和Taylor(2005)认为高校应该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来实现其科研成果向企业产品的转化,这也是高校快速实现由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2]。国内学者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围绕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平台、培养评价几个方面(李巧林等,2011;柯勤飞,2021;张改清等,2021;史金飞等,2020;刘伟等,2023)[3-7]开展,还有一些学者从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视角关注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俞燕等,2020)[8]。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国内学者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开展了“产学研用”的相关研究。此后,“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认可:如李玲等(2012)剖析了“四位一体”的MBA 教育理念,对如何开发本土MBA 教学案例以及怎样建设MBA 学员实习基地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9];胡贝(2020)提出要构建结合科研、高校、社会实践以及国家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10]。从现有研究来看,“产学研用”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是分别开展的,虽然对“产学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多种视角及方法的评估与定量分析,但真正将“产学研用”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多。基于高校实际情况,本文围绕“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注重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效的分析,系统深入地分析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以期为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2 问题分析

2.1 课程体系陈旧,培养模式单一

从专业课程设置来看,目前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陈旧,未能及时调整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针对性和应用性,培养模式单一。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是针对专业开展的实践课程,实践内容较为单一,实践方法较为陈旧,实践流程也较为单一,未解决高校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不适应。专业课程的内容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起到重要作用,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对专业课程的设置给予足够重视。另外,在“双创”背景下,虽然大部分高校均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但受限于创新教育机制的不健全,未能将“产学研用”协调育人理念很好地应用到人才培养中[11]。

2.2 学生实习实践相对不足,缺乏实践教学保障

经调研,部分高校存在学生实习实践机会不多、缺乏实践教学保障等问题。首先,部分高校的实践场地、实践器材较为缺乏,无法开展深层次的实践教学。其次,校外实习是应用创新实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教学的一部分,高校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进行有效融合,同时搭建校园创业实践的平台,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但部分高校并未和企业达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无法得到充足的实习实践训练。再次,“双师型”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缺乏师资保障。部分高校缺乏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优秀的教师队伍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培养和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人才,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教学保障。

2.3 缺乏良好的实践资源与平台,“产学研用”合作不够深入

高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缺乏充足的资源和平台。首先,部分高校对学生实习、实训投入经费不足,缺少创新创业平台,如创业园区、大学生“双创”孵化中心等,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实践平台,难以很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其次,部分地方高校开放性不足,与企业联系较少,未能很好地与企业、行业机构、政府部门等展开深入合作。尽管一些高校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做出了较多努力和尝试,如通过签约校地、校协、校企融合项目等方式加强“产学研用”融合,但有的高校只是签订了“产学研用”合作合同,却未有效执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仅仅停留在进入合作企业实习的层面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形式单一,未达到切实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因而,学校与企业应在培养目标、实践计划、实训场地投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层次交流,贯彻落实“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资源与平台。

2.4 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从学生能力素质来看,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律意识不足,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单一,难以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另外,高校学生参加产研活动的基础较弱,尚未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难以深入理解“产学研用”的理念并贯彻到日常的学习与实践中。

3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及路径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四个方面构建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3.1 培养目标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让学生适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用人需求,从而为我国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和目标导向。首先,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且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扎实专业知识、坚韧科学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12]。其次,高校要将“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和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贯彻体现在培养目标中,培养目标要重点体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充分理解“产学研用”理念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要性,这有利于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高水平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最后,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中,高校应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着力点,树立正确合理的人才培育观念,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

3.2 培养过程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要做到体系化,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首先,要重视课程的多样化。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分层次、分类型培养,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就业意愿等,进行分类型划分,开展多样化课程设置,开展不同层次的通识课程或创新实践课程,由浅入深,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13]。其次,要强调课程的应用性。社会需要应用型创新人才,这就使得高校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过程等各个环节都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加强课程中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点,高校要保障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应用创新技能,充分开展应用实践。校内实践方面,高校应重视实践场地、实践器材的建设,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实践环境,实践教学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校外实践方面,高校要与企业达成长期、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校外实践机会。

3.3 培养制度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校外应用创新实践进行针对性指导,把学生的应用实践需求充分落实到合作企业的实习中。高校要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如签约校地、校协、校企融合项目,以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挂职锻炼、“企业家进课堂”、优势学科对接当地主导产业建设等方式,积极加强“产学研用”融合,让合作企业参与制定应用型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制定面向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贯彻“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完善的“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会让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单位后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其次,建立激励制度。高校要把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作为评价标准,实施短期奖励、长期奖励、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激励机制能有效激励高校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应用创新潜能,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促进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3.4 培养评价

在“产学研用”育人理念下,高校应重新制定适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首先,在评价主体方面,高校的评价主体不应仅是教师,学生也应该参与应用型创新人才评价。其次,在评价内容方面,高校要将“产学研用”模式融入师生的评价机制中,要通过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调整,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挖掘学生潜能。高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方式,强调过程化考核,通过增加实践机会和改进学分制度等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14]。最后,在评价方式方面,高校要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校特点、学科特点、培养特色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从多方面改进“产学研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产学研用产学研应用型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对丹东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4:21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