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王莹
(1.广东开放大学 农业产业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091;2.广东开放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91)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创业能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发现和把握商机,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创业活动,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综合能力。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在促进社会进步、创造社会价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提高创业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创业质量的早期研究发现了创业者与他们所处的地方经济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这些观点随后朝着系统性视角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创业生态系统理论[2]。在创业学中,学者将创业生态系统定义为系统条件和框架条件的相互作用。因此,与生物系统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的核心一样,在创业领域,系统条件(如创业者网络、领导力、金融、人才、知识和支持服务)被认为是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而框架条件涉及能够促进或限制人类交互的社会背景(如社会文化、法律政策和经济环境等方面)[3]。
从创业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创业生态条件至关重要,而其中文科类大学生创业者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障碍[4]。首先,文科类大学生创业者可能缺乏与科技和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会对他们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产生限制[5];其次,他们可能面临融资方面的困境[6],因为,一些创新型和高科技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文科类创业者在获取风险投资或其他资金来源方面可能相对困难,因为他们的创业项目更偏向于文化、艺术、媒体等非技术领域。
据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发布的《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是返乡创业的主力军。因此,为了支持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应采取措施改善创业生态系统,以确保大学毕业生能够在有利于创业的环境中实现创业梦想。
创业生态理论将创业视为嵌入特定社会和地方背景中的过程,这其中涉及多重背景因素的影响,包括制度、社会网络、资源可及性、文化价值观等,并依此形成创业生态系统[7]。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了系统条件和框架条件的复杂系统,其中,创业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资源流动和制度环境共同决定创业活动的发展。
在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下,创业生态系统可以视为资源的集合和互动网络,这些资源包括物质、无形的资产、人力资源、社会关系和组织能力等[8]。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了资源的重要性,认为创业者在获取和整合各种资源时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并实现创业成功。
在创业生态系统中,资源的供给和配置对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创业者需要寻找和利用适当的资源来支持其业务发展,这可能涉及与其他企业或组织的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或者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获取额外的资源。此外,资源的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也将影响创业者的长期发展。因此,在创业生态系统中,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需要特定的资源供给和配置来支持其创业活动。
1.1.1 人力资源
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创业者需要寻找和配置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团队成员,这些人力资源可以提供行业洞察力、创新思维和执行能力等,对于创业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1.1.2 文化资源
人文社科类专业创业者需要积极获取和整合文化资源,如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社会关系网络等,这些文化资源可以使创业项目具有竞争优势。
1.1.3 社会资源
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创业者需要建立和利用社会关系网络,与行业合作伙伴、政府部门和专业组织等紧密联系。这些社会资源可以为创业项目的发展提供市场机会、商业支持和政策支持。
1.1.4 物质资源
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需要物质资源的供给,包括办公场所、设备、技术工具和其他物质设施,以支持他们的创业活动。这些物质资源的提供有助于创业者提高工作效率,为其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和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1.1.5 财务资源
虽然相对于科技类创业,人文社科类创业更多依赖于非物质性资源,但财务资源仍然是创业者所需的重要资源之一。创业者需要寻找适当的财务支持,如融资、投资或自筹资金,来支持创业项目的启动和运营。
资源基础理论不仅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还解释了创业生态系统中资源的配置和协同方法。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资源的协同共享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创业者通常依赖于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等,以开展创新和创业活动[9]。在这一背景下,创业者与其他企业和组织合作,可以获得诸多支持。
1.2.1 资源互补
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可以通过与同行企业和组织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他们可以共享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复杂多样的市场需求。例如,文化艺术创业团队可以与设计师、营销专家和策划机构合作,共同策划和实施创意活动。
1.2.2 优势互助
资源协同同时也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势互助。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可能面临资源稀缺的问题,如资金不足、专业知识缺乏等。通过与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合作,他们可以共同利用资源,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整体的创业能力和竞争力。例如,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可以与技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创新的数据分析工具,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社会调查和分析服务。
1.2.3 资源共享
此外,资源协同还有助于推动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的繁荣和创新。通过合作和共享,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形成紧密的创业网络和社群,促进知识流动、经验分享和创新合作。这种互动和交流有助于激发创业者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促进新的商业模式出现。
在资源基础理论框架下,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外部资源的支持。这些外部资源包括政府部门、相关机构以及其他创业者和社会网络提供的各种支持和机会[10]。外部资源支持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实现创业可持续性和提高创业质量的关键要素,他们需要积极寻找和利用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创业社群、学术界和行业专家等多方资源,实现资源优化,提升创业质量。
1.3.1 正式机构
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资源支持和创业环境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可以制定创业政策,提供财务支持、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以帮助创业者克服财务和物质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鼓励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意产业、文化创新和社会企业等领域发展,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1.3.2 创业社群
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可以依靠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创业者和社会网络获得外部资源支持。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创业社群、行业协会和创业活动,与其他创业者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经验、资源和商业机会。这种协同合作有助于提升创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扩大社会关系网络,为他们的创业项目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伙伴。同时,他们也可以主动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和社会创新活动,以回馈社会和帮助更多有创业潜力的人群获得资源支持。
1.3.3 非正式机构
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而言,除了政府和社会网络的资源支持外,他们还需关注并主动寻求学术界和行业专家的资源支持。与学术界的合作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为创新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与行业专家的合作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获得实践经验。通过与学术界和行业专家的资源协同,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创业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资源基础观是指在分析创业生态困境时,关注创业者所能够获取和利用的资源。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特定的创业生态困境,这些困境主要与资源获取、市场认可和竞争压力等方面有关。
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往往面临着资源获取的挑战。相对于科技类专业,他们掌握技术和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相对不足,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获得资金、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等方面存在困难。此外,他们通常缺乏与商业领域相关的资源网络,如创业导师、行业关系和商业合作伙伴等,这使得资源获取更加困难。
此外,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投资者往往更倾向于投资科技类创业项目,而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创业项目可能持保留态度。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融资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比如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创业者面临着市场认可的挑战。由于专业背景和技能特点,他们的创业项目可能相对抽象、非实物化,或者市场需求相对较小,这使得投资者、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更难以理解和接受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增加了市场推广和销售的难度。
一些行业对于背景、技能和资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相对不足,增加他们进入市场的难度。
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相对于科技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在技术方面相对欠缺。在某些创业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缺乏相关技术知识和技能可能会限制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发展的竞争力。
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在创业过程中的行为相对保守,导致他们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时较为谨慎,不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限制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发展和创新。
目前,学界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治理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自下而上的方法和自上而下的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假设生态系统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根据经济学经典理论,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这只“手”协调和激励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成员的自利行为[11]。这一观点将创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节的网络,其由许多具有复杂相互作用的不同类型的参与者组成,其中,企业家是生态系统的驱动力,但其只是众多要素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自上而下的方法假设生态系统可以由钱德勒式的“看得见的手”创建和管理。生态系统被认为是一个开放系统,政府作为生态系统的“养料提供者”,提供必要的资源[12]。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意味着生态系统甚至可以从头开始创建或至少由决策者塑造,并反映在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中,决策者从顶层制定战略。
因此,为提升创业质量,有必要从外部政策干预和自我调节机制两条路经出发,以支持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能够在创业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资源基础观下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资源基础观下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一个支持创业的生态系统应由政府、大学、投资机构、孵化器、加速器、创业社区等各种利益相关者组成,这些组织和机构为创业者提供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3.1.1 教育和培训
为了支持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有必要提供创业教育和培训课程。课程应该涵盖创新思维培养、商业模式设计、市场调研等内容。此外,创业教育应该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将学术能力与创业能力相互融合。
创新思维是创业者成功的关键。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创业思维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创业过程中找到新的机会和创新点。
商业模式设计是帮助学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业项目的重要工具。学生应该学习如何设计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包括价值主张、客户细分、收入模式、成本结构等。学生理解商业运作的本质,才能够将创意转化为商业项目。
市场调研也是创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应该学习如何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格局和趋势。这些知识可以使学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和营销计划,提高创业项目的成功率。
3.1.2 资金支持
针对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支持机制至关重要,这可以促进他们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为了摆脱资金获取的困境,建立资金支持机制是一项重要举措[13]。可以设立创业基金,为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初创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和发展资金,从而实现项目的初期启动和长期发展。
此外,政府和投资机构也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人文社科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这样的基金可以为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这些资金支持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为人文社科类专业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鼓励更多学生关注人文社科创业领域。
3.1.3 知识和技术转化
加强人文社科类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转化,可以促进学术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为创业者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技术支持。为此,需要建立学术与实践的桥梁,鼓励人文社科类专业学者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项目[14]。
首先,需要鼓励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济活动中。政府和高校可以提供科研经费、科研设施和技术支持,以加强研究团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和专利申请等方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为创业者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技术支持。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技术论坛和专业展览等活动,促进学术界与实践界的交流和合作,帮助企业界了解人文社科类专业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其次,需要提高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可以设立创新研究项目和创业孵化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此外,也可以邀请成功创业者和投资人等来校为学生传授创业实践经验和技能,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1.4 创业导师和指导
设立人文社科类专业创业导师制度,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这一制度的目的是帮助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制定发展方案,并建立创业者之间交流和合作的网络。导师可以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或成功的创业者,他们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专业知识[15]。
此外,导师还可以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定期组织创业者集体讨论会、分享会和工作坊等活动,创业者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建立合作关系和合作网络。这样的交流平台可以促进知识共享、资源整合和创新合作,为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3.1.5 创业社区和合作平台
建立人文社科类专业创业社区和合作平台,提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机会。创业者可以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问题和开展创新活动。一方面,创业者通过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创业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创业者可以通过创业社区和平台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及与有相似或互补专业背景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开展创业项目。
此外,人文社科类专业创业社区和合作平台还可以帮助创业者解决问题和开展创新活动。创业者可以共同探讨难题,并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创业者也可以进行具有创新性的讨论和合作,开发出独特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提高竞争力。
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在面临创业挑战时,除了寻求外部资源支持外,提升自身能力也至关重要。通过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创业者可以提高心理抗挫能力,以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更好地把握商机和创新机会[16]。
3.2.1 资源整合
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应积极寻找并整合各种资源,包括资金、技术支持、专业指导和人脉等,可以寻求校内外的创业支持机构或组织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参加创业培训和比赛,建立合作关系。
3.2.2 提升商业技能
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和提升商业技能,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商业策划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阅读商业类书籍、参与商业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商业素养,增强创业竞争力。
3.2.3 寻找合作伙伴
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可以主动与其他专业背景的人士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与专业技术人士、工程师或设计师等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开展创业项目。合作伙伴的加入不仅可以弥补技术和专业方面的不足,还可以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
3.2.4 提升品牌认知度
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推广和宣传,提升品牌认知度。可以运用社交媒体、网站、博客等渠道,分享专业知识,提升个人影响力和专业形象。通过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吸引更多人关注和支持自己的创业项目。
3.2.5 利用专业优势寻找机会
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寻找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创业机会,通过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和市场,发掘潜在的商业机会,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在特定领域建立起专业声誉和竞争优势,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探讨如何改善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生态系统,以帮助他们提高创业质量。改善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生态系统对解决资源匮乏问题、提高创业质量和成功率、促进创新、推动跨学科融合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促进创业者成功实现创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