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曦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21世纪,全世界网络用户近50亿人,占总人口的60%。网络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安全问题带来全新挑战,网络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是网络大国,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更为突出。加强网络安全观教育,对于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意义重大,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
1) 建设网络强国的实践要求。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网络强国的基石。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是人民的期盼,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职学生是“两个一百年”历史使命的承担者,是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关键资源,更是网络安全观教育的关键群体。加强网络安全观教育,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力、积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力量、凝聚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合力,这是网络社会的时代需要,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实践要求。
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和综合素养的重要表现,也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的重要参照。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使得网络安全观教育更显重要。高职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立足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将网络安全观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将网络安全观教育融入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不断提升高职学生学习网络安全观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 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国家安全理念,统揽国家安全全局,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金融、生物、太空、深海、极地、人工智能、海外利益等诸多领域,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涉及国家安全的诸多方面,是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要切口。高职院校围绕发生在高职学生身边的网络安全案例,利用高职学生关注的网络安全热点事件,进行网络安全观教育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可以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断深化。
1) 课程建设滞后。根据《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高校应建设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完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目前并未设立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与之相关的课程多为安防运营管理、安全保卫管理以及安全防范技术等专业,偏向传统国家安全领域。网络安全观教育相关课程建设滞后存在诸多原因。首先,网络安全观这一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并且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网络安全观教育的相关课程建设带来挑战。其次,国家安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待加强。目前,从事网络安全观相关研究和教学的力量薄弱,大部分来自网络空间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他们在充实网络安全观课程建设的同时,又由于视角、方法等差异,给课程建设带来新问题。最后,对网络安全观课程建设的重视不足。一些高职院校对网络安全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建设的机制保障、经费投入、条件保证等方面支撑不足,导致课程建设推进较缓慢、建设质量不高、方式创新不足,这些都影响了网络安全观教育的深化。
2) 教育手段单一。网络安全观教育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国家安全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从当前高职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于网络安全观的理解不够、把握不深,存在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手段单调等问题。一些教师会在思政课、专业课中融入网络安全观内容,普及相关概念和知识,但是深度和广度不够,教育的系统性不够,甚至存在融入不恰当、不严谨等问题。实践也是网络安全观教育的重要方式,一般采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安全科技企业,开展国家安全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主题摄影比赛等活动方式,这些活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宣传网络安全观,推动更多学生关注、了解网络安全观,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通常存在对高职学生吸引力不大、活动与网络安全观联系不强、活动主题不鲜明、网络安全观概念泛化等问题。手段单一、创新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网络安全观的教育效果。
3) 教育内容陈旧。时代性是网络安全观的重要特征。网络安全观教育的内容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和时代热点,主动回应学生关切。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用最新的时政讲解理论,没有紧抓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引导,所用素材年代久远,没有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微博等网络平台开展教育。陈旧的教育内容不仅无法激起学生对于网络安全观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影响学生对于网络国家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一些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观教育的主题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符合高职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阻碍了网络安全观教育的进一步创新。网络安全观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把握核心主题,与普通的安全教育混淆,没有突出网络安全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影响了高职学生对于网络安全观的深入理解。
1) 完善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推进课程建设,重点围绕《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建立符合网络安全观教学实际需求的教材体系。除了编写新教材外,还要对以往部分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将网络安全观充分融入其中。同时,在推进网络安全观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借鉴课程思政的成功经验,将网络安全观理论知识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凝聚更大的育人合力。其次,突出院校特色。各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特点,集中优势力量,通过建立网络安全观实践基地、特色社团、品牌活动项目等举措,带动更多部门参与网络安全观教育工作,通过馆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源,建立网络安全观教育的长效合作机制和平台,不断夯实网络安全观教育的资源基础,扩大网络安全观教育的影响力。
2) 优化教育手段。高职学生是网络安全观教育的核心受众,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核心要素,只有始终立足学情、围绕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高职学生在性格特征、眼界视角、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个性化差异,加之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高职学生群体的网络安全观具有积极主动的行为表征、自发创造的话语体系、多元辩证的思想认知等多样性特征。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展网络安全观教育首要的是充分调查、了解高职学生群体的核心特征,并围绕核心特征的多样性、特异性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时俱进,除了结合时下热点与专业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设计教学活动,还可以充分利用反映网络安全观的经典案例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案例丰富课堂素材,利用翻转课堂、情景话剧、主题辩论等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国庆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主题团日、大学生活动节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网络安全观教育的创新探索,推进网络安全观教育的深化。
3) 筑牢关键阵地。要进行网络安全观教育,必须树立大网络观念,筑牢关键阵地。要筑牢网络活跃用户主体——高职学生的网络舆论关键阵地,一方面,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监管,对当前的网络技术安全防控体系进行优化升级;大力培养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网络国家安全意识的时代青年;此外,进一步建设网络主流舆论阵地,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筑牢网络安全的主阵地。另一方面,充分用好新兴媒体,投入资源,打造使用方便、内容优质、学生喜爱的新平台、新媒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热门媒体,发挥官方账号的优势,创新宣传方式、拓宽教学渠道,围绕网络安全观教育的主题,设计品牌栏目、打造精品内容、保持实时更新,以网络安全观的立场和视角解读热点内容,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将“新青年”的责任传递给学生,将“网络安全”的意识传递给学生,将网络青年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能够护卫国家安全的“最大增量”。
加强网络安全观是网络时代的呼唤,是网络强国的要求,是我国高职院校的使命。在网络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进行网络安全观教育正当其时。纵然存在课程建设滞后、教育手段单一、教育内容陈旧等困境,但是网络安全观教育正受到更多高职院校的重视,通过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手段、筑牢关键阵地等手段,推进网络安全观教育取得新的成绩,让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加深入人心,推动高职学生勇担更多光荣的时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