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模式的设计及实施

2023-11-24 05:10:56茆婷婷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跨学科导向学习者

茆婷婷 陈 阳

(西安欧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0 引言

从国内跨学科课程实践发展情况看,跨学科整合课程主要有两种存在样态:以学科为导向的跨学科整合和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整合。学科导向的跨学科整合课程,是指以学科为导向,围绕某一学科开展单元、模块、概念或主题的整合课程教学。通常以某一学科为主,融合其他学科内容。问题导向的跨学科整合课程,是以国家课程为本,打破学科界限,基于具体问题、现象、情境或主题,开展跨学科的课程整合教学。通常呈现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状态,学科边界消融。这两种整合课程各具特色、同时并存,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共同推进我国跨学科整合课程发展的进程。

1 基于理解本位的跨学科学习

对于跨学科学习的概念,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首席专家鲍克斯·曼斯勒界定如下:跨学科学习是个人和群体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或已确立的领域中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整合起来的过程,旨在促进其对一个主题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理解,该理解超越单一学科的范围[2]。即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多学科的概念、方法、工具、原理等解决问题、形成解释、创造产品,以促进跨学科的理解。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博士对于跨学科学习也有系统的论述与分析,其认为跨学科学习有三个层级:用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情境;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共同解决问题,产生整合性理解;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有意识地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并创造性地整合以解决问题、形成成果[3]。即跨学科学习并不否定学科知识,需要围绕真实的问题或情境开展探究,从而解决问题。根据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华教授的研究,跨学科学习以产生跨学科理解为目的,运用学科思维,实现跨学科整合,这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特点和判断标准,是谓“理解本位跨学科学习”[2]。即跨学科学习的实现依赖系统的知识结构,并不否定学科立场,而是根植于学科思维。跨学科理解与学科思维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与此同时,跨学科学习不仅能使学习者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建立起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开展更有意义的研究,而且对于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也有一定的优势[4]。由此观之,跨学科学习旨在培养跨学科意识和运用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科知识情景化、生活化。跨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习者从不同学科整合的视角学习知识、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情境让学习者结合生活实际,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助力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与实践探究,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升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跨学科理念和思维的养成,也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发挥其自身潜能,为学习者的多元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基于理解本位的跨学科学习,即通过跨学科的学习,促进跨学科的理解与实践,运用跨学科的观念与方法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理解——跨学科理解。不同学科观念和思想的整合不是目的,而是加强学习者对世界的理解,提升学习者的跨学科理解能力。

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学习设计模式

沟通与合作、信息素养、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七大素养受到各国际组织和经济体的高度重视[5]。从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实践看,教育者都在探索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路径,跨学科学习成为很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复杂的多维建构过程[6]。通过跨学科学习设计,能让学习者在跨学科的互动和整合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有效发展学习者的核心素养。

2.1 跨学科学习理论模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情境、环境、协作、交流、资源等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加侬和柯蕾就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提出六项教学步骤:设计情境、组织小组、搭建桥梁、策划任务、安排展示、引导反思[7]。跨学科学习设计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模式,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出发,根据学习者内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情况,建构跨学科学习理论模型(见图1)。跨学科学习的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动机、策略、互动、探究、反思等。跨学科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学习者在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学习动机、认知策略等方面呈现差异化特征,共同参与跨学科学习,学习过程中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多元学习互动,开展探究活动,并持续反思学习过程。跨学科学习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情境、问题、任务、支架、环境等。学习者基于学习的环境条件,伴随情境、问题、任务的驱动,在支架的帮助下进行学习探究,解决问题。跨学科学习的结果主要包括意义建构、能力提升、情意发展、素养养成等。跨学科学习是培养学习者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强调知识整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世界观,促进全人发展[8]。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不仅关注学习者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聚焦核心素养和核心概念的系统性、综合性建构,促使学习者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能力或素养的跨越式成长。

图1 跨学科学习理论模型

2.2 跨学科学习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依据跨学科学习理论模型,结合教学设计模式与跨学科学习设计实践探索,形成跨学科学习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教学设计模式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史密斯和雷根[9]把教学设计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分析、策略和评价,在策略阶段应设计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三类教学策略。跨学科学习设计过程本质上也是教学设计过程,在教学策略上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跨学科学习设计实质上是对跨学科学习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跨学科学习系统。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践的探索中,逐渐形成跨学科学习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跨学科学习设计过程主要经过分析—策略—评价三个阶段(见图2)。

图2 跨学科学习设计过程模式

1) 分析阶段,教师根据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情况,寻找适宜的主题或问题,明确进行跨学科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情况、学习准备情况、学习风格分析等,了解学习者的现状,把握学习者的真实需要,明确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范围、广度、深度和结构的关系,确定跨学科学习的起点、重点和难点,为策略和评价阶段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跨学科学习设计的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素养维度的目标,目标描述明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

2) 策略阶段,聚焦具体的跨学科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设计,结合可用或可整合的资源,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和具体的教与学流程。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设计适宜的学习任务,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组织或重构学习资源,设计并实施跨学科学习。

基于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需求,笔者建议大型服务企业应当采取发展型产融结合模式,由企业集团设立多个金融机构平台,打造一个属于企业集团自己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因为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稳健的资金支持,且金融服务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企业集团打造一个协同发展的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不仅能为企业集团的核心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与金融业务支持,而且企业集团建立的金融平台也能对外进行金融服务经营,实现一个平台下的内外创收。

3) 评价阶段,根据既有学习目标,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方法,考量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教师需要不断审视整个跨学科学习设计方案与学习者的适应度,以及其对学习者综合素养提升的实际效果,在注重跨学科学习过程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收集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者的真实表现,设计灵活的评价方式和活动,注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从多方位评价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表现和学习成果,关注学习者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问题解决、创新、组织及沟通交流等能力的发展,促进学习者多元反思。

3 基于学科或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策略

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设计与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活动,鼓励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探究并解决问题,这是跨学科学习设计的基本思路。在跨学科学习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内容和情境需要,与跨学科整合课程发展同步,会出现两种导向。跨学科学习的学科导向,主要聚焦某一具体学科的问题解决,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概念、原理或方法解决这一具体学科的问题,适度调整学科分化造成的知识割裂状态,把不同的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跨学科学习的问题导向,则是核心问题贯穿始终,带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学习,通过整合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呈现完整的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路径,学习者在此过程中获得能力和素养的综合锻炼。

3.1 学科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策略

学科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为不同学科教育者与其他相关学科建立联系提供了契机。这种学科间的关联主要发生在相近学科之间,一般不突破各个学科的边界,在清晰的学科边界内开展跨越学科的学习活动。比如,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的关联,科学、数学学科与信息科技学科的关联等。学科间的关联、交叉促使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学科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实施策略主要有: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挖掘有价值的主题;联合其他学科知识,关注学科核心概念;紧密联系现实,加深跨学科合作。

3.1.1 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挖掘有价值的主题

通过梳理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知识体系,研究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结合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联系学习者的生活,挖掘有价值的主题。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学科内的主题教学设计,结合具体的问题延展,很容易转化成学科导向的跨学科课程设计。如植物主题,可从具体植物的特点、文学作品中的植物、植物寓意等角度,引导学习者进行探究性学习,促成学习者对某类植物整体的理解。

3.1.2 联合其他学科知识,关注学科核心概念

学科的核心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化,表现为学科的核心知识、方法、原理和技能,具有不同的层级和类型。具体学科核心问题、具体学段核心问题、具体单元核心问题、具体领域核心问题、相关主题核心问题等,都属于学科核心概念的范畴。学科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需要将零散的知识或问题衔接起来,提炼准确的学科核心概念,并围绕该核心概念设计学习活动。

3.1.3 紧密联系现实,加深跨学科合作

传统的学科课程割裂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结,而学科导向的跨学科学习则加强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基于共同的问题,加深跨学科合作。学科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容易陷入拼盘式的跨学科合作,不同科目教师为了实现跨学科学习流于形式,机械地合作会导致对各学科零碎知识点的拼接,破坏跨学科学习的整合性以及知识的逻辑性,导致无意义学习的发生。因此,教师在进行跨学科学习设计时,应结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紧密联系现实需要,设计真实有意义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3.2 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策略

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学科边界是开放的,聚焦具体的问题,运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知识共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通常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都被充分建立,从而使学习者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学习。不同学科参与的跨学科知识无形中成为整体的、综合性知识,促成学习者对高阶问题和现象的理解、吸收,形成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加深学习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实施策略主要有:联系实际,从具体问题出发选题;重构课程,关注学科间的大概念;注重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融通能力培养。

3.2.1 联系实际,从具体问题出发选题

问题的选择事关跨学科学习设计的成功。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是综合性较强、对于学习者有一定挑战难度的问题,学习者需要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中探究问题的答案。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在选题时需要联系实际,选择现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多关注地区发展和国家大事,联系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所在社区如何有效推进垃圾分类等,培养学习者关注国家大事、城市和身边的事。同时,结合地区发展现状,从社会不同层面的现阶段需求中寻找跨学科设计的灵感。

3.2.2 重构课程,关注学科间的大概念

跨学科学习设计往往意味着对原有课程的重新设计,在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和设计中实现原有课程的学习目标,同时实现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阶学习目标。跨学科学习不是对学科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利用学科间的大概念来支撑核心问题的解决。比如跨学科选题“探究我们周围的植物”,就可以融通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解决“植物的特点”“植物的生长习性”等问题,引导学习者学会观察。

3.2.3 注重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融通能力培养

所谓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习者进行文献阅读、搜集资料、信息提取、信息整合,并开展批判性的讨论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能够提高他们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学习设计,可以通过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合理的情境、设计探究性活动等方式实现对学习者跨学科融通能力的培养。

4 结束语

跨学科学习设计是系统工程,基于一般性问题和相关教与学活动的预设,在面对具体的情境时,与实际的教与学活动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跨学科教与学活动的实际情境,灵活生成适宜的应对方案,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具体情境。同时,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素养,借助学校、社区及社会提供的学习资源、设施设备,充分研究动态性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协调各个学科,以达到系统作用的整合效果。因此,跨学科学习设计应把教与学作为整体进行设计,考虑教与学活动开展的各种可能性条件,关注从目标到实施,再到评价和完善的系统性工程。

猜你喜欢
跨学科导向学习者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