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飞
(南通市崇川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诚信是为人的基本规范,是对他人的正确态度,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道德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认为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由此可见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同时还关乎社会的建设及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初中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正处于思想塑造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班主任应抓住这一绝佳教育时机,将诚信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培养有担当、讲诚信、懂礼貌的新时代青少年,将诚实守信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下去。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身边人的行为,这一特征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样的模仿性学习是人接触并且了解社会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模仿他人的行为,并受到身边人的行为影响与感染。在校园中,初中生模仿的对象一般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相较于科任教师,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自然而然也就成为初中生模仿的主要对象。班主任在诚信教育中应做到垂身示范、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行为,以班主任的诚信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初中生,达到“言传”与“身教”结合的目的。
主体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在诚信教育中应坚持以生为主的原则,即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初中生在教育中正确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进而主动地完善自我,以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从主体性原则出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的诚信教育应摒弃以班主任为主的打压式、压迫式、严格管理式等错误教育方式,而是要让初中生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本质上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在诚信教育中遵循渗透性原则,是因为一个人的诚信行为习惯养成及诚信品质塑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班主任在开展诚信教育工作时,应将诚信教育渗透于初中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诚信教育并非脱离人的生活环境而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打造诚信环境的方式,让诚信教育更加贴近初中生的生活,挖掘生活环境中的诚信元素,并将诚信教育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样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单一化的说教式教育所无法达到的。
无论诚信教育还是其他德育理念,一定要立足实际,坚持求真务实的教育观。班主任要关注初中生在诚实守信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每一名初中生的思想情况,全面把握初中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秉持求实性原则,从学情出发开展诚信教育,避免因为班主任个人色彩而导致发生诚信教育形式化的问题。脱离了社会生活及受教育者思想实际的教育,成为一种“空”的教育,无法发挥教育的实质性意义。坚持求实性的原则,可以转变班主任的诚信教育观,有助于诚信教育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落实。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胜自我是每个人突破自我的法宝。众所周知,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初中班主任为了达到某一种教育效果,会制定各种严格的规定,要求班级干部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还会制定一些奖罚制度,一旦学生触犯了班规,就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惩罚。这种教育管理方式看似“威慑”住了学生,实际却是“纸老虎”,只要脱离了班主任或班级干部的管理,学生就“原形毕露”了。这样的教育管理方式不仅班主任累、班级干部累,学生自己也感觉厌烦。教育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他人的教育,而是自我教育。在诚信教育中,班主任应培养初中生形成诚信观念,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以自身顽强的意志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系统学习,树立正确观念。班主任可以在德育工作中组织初中生系统学习诚信内容。学生除了在学校中学习诚信方面的内容,自己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学习诚信知识,并及时理解与消化所学内容,形成相对完善的诚信知识体系。
第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初中生在自我诚信教育中,不仅要了解与掌握诚信知识,学会准确判断哪些行为属于诚信行为、哪些行为偏离了诚信的标准,还要将习得的诚信知识外化于行,以自身的正确诚信观念指导良好行为,努力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第三,具备坚定意志,自律精神。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网络对于初中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也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初中生要提高自身素养,具有完备的甄别能力,坚定意志,具备自律精神,不被不良因素侵染。
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视野要广、思维要新、人格要正,提倡教育工作者无论在教书上还是育人上,都要起到表率作用,严于律己,发挥启发与引领的作用。因此,在诚信教育中,班主任应发挥主导作用,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带动初中生的诚信学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诚信教育方式,让诚信教育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潜移默化进行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以诚立身,以达示范。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是初中生在校园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班主任的言行,因此班主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初中生的行为举止。这就要求班主任提升自身的诚信品质塑造,无论在教学中还是生活中,要做到一言九鼎,不要轻易允诺学生,一旦说出口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兑现承诺,不可言行不一。对处于关键发展时期的初中生而言,班主任就是活生生的案例,也是最有力的教育资源,班主任应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初中生埋下诚信的种子,让诚信在初中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第二,提升诚信教育技能。诚信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领悟,感受到诚信的魅力,才能自觉践行诚信行为,最终形成优秀的诚信品质。班主任在日常的授课及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抓住时机,善于将诚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实现多学科融合的诚信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班主任应提升自身的诚信教育技能,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挖掘更多有价值的诚信教育素材,将诚信教育资源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发初中生的心灵触动与情感共鸣。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班级管理的诚信教育工作开展中,班主任应认识到环境对初中生诚信品质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落实环境育人的作用。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得到学校的支持,改善学校环境,将初中生置于良好的诚信氛围中。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丰富校园诚信文化生活。思想源于实践,实践指导思想,要想提高初中生对诚信的认知高度,就要给初中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发挥隐性的作用,让诚信价值教育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比如,鼓励学生在班级制作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在走廊中写下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组织诚信故事讲解或诚信知识竞赛,让学生轮流担任校园诚信宣传员,通过实践行动诠释诚信的意义,表达初中生自身对于诚信的理解,为学生营造充满诚信气息的校园环境。
第二,各学科协同渗透诚信思想。初中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但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各学科教师不仅要完成教书的任务,也要承担育人的职责,通过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的配合,实现诚信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拓展诚信教育途径,丰富诚信教育形式。如在八年级上的语文课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诚信教育;又如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单元第3 课“诚实守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诚信教育,通过多学科融合的诚信教育,提升诚信教育的说服力。
第三,完善诚信评价体系。初中班主任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学科知识、技能发展、品德行为的成长,并在成长档案中设置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栏目,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阶段性成长做出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他人的成长情况。除了班主任评价外,还可以邀请学科教师、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成长,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提升学生对诚信的重视程度,让学生从内心敬畏诚信,将诚实守信作为行为准则。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亲和性的特征,在诚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少家长只是在孩子小时候更加关注良好行为习惯与优秀品质的培养,一旦学生步入初中校园,很多家长会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希望孩子可以在中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面对这种问题,班主任要发挥教育组织者、家校共育推行者的作用,积极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了解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家长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思想,通过家校协同共育的方式,促进初中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家校合作育人的顺利开展,需要班主任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一致,班主任掌握了正确的诚信教育观,还需要将这些诚信教育观传递给家长。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群、QQ 群等途径与家长沟通,学校可以通过学校公众号给家长推荐相关的视频或文字资源,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只有成绩,道德素养及优秀品质的形成更为重要,不能以成绩的高低判断孩子的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多与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改进家庭诚信教育方式。在家校合作的诚信教育中,需要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协同一致。因此,在调整家庭教育方式上,班主任可以给出一定的指导建议,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促使诚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有效落实,促进诚信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在诚信教育中家长不要过度严格,也不要放任自流,要以生活作为教育资源开展诚信教育。
总之,诚信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对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应重视诚信教育,优化诚信教育方法,引领初中生形成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将诚信落实到行为上,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