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地区冬季适栽平菇菌株比较试验

2023-06-05 08:51郜熙阳班新河史红鸽丁亚通魏银初
食用菌 2023年3期
关键词:菌柄平菇菌丝

郜熙阳 班新河 史红鸽 丁亚通 魏银初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学名糙皮侧耳,隶属真菌界、担子菌门、蘑菇纲、蘑菇目、侧耳科、侧耳属[1]。平菇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且栽培技术简单,经济效益显著[2]。农副产品下脚料多数可作为栽培平菇原料。河南省为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下脚料资源丰富,为平菇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3]。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21 年河南省食用菌总产量达576.13万t,为全国第一,其中平菇总产量为84.19万t,占14.61%,位居第二位。平菇菌株繁杂,同一菌株因环境气候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其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有所差异[4]。胡晓强等[2]从29 个平菇菌株中筛选出适宜新乡地区冬季栽培的3 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平菇菌株。邹明等[5]从32 个平菇菌株中筛选出2 株高蛋白平菇菌株(可作育种材料),1 株适宜在新乡地区秋冬季栽培的平菇菌株。李文佼等[6]筛选出适宜鲁西地区冬季栽培的菌株为抗病3号。目前河南省栽培平菇主要模式有发酵半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及熟料栽培[7]。发酵半熟料模式栽培平菇菌袋感染率低、产量高,且无需经过长时间发酵、高温杀菌、无菌接种的环节,因此被称为环保节能的农业绿色生产模式。为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冬季发酵半熟料栽培的平菇菌株,试验对引进的10个平菇菌株进行菌丝生长、子实体农艺性状及生物学效率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平菇菌株与培养料配方

供试W9、U1、X6、K6、V9 和4195 六个平菇菌株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提供,驻研1 号为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菌种库保藏菌株,650、灰美2 号、平菇99 三个平菇菌株为豫南地区主栽平菇菌株。

母种培养基为PDA 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料配方:棉籽壳88%,麸皮10%,石灰2%。料含水量为65%左右。栽培料配方:玉米芯51%,棉籽壳31%,麸皮10%,豆粕5%,石灰2%,石膏1%。料含水量为65%~70%。

1.2 试验方法

1.2.1 料袋制备及接种

采用发酵半熟料栽培模式制备料袋及接种,具体如下:第1 天将棉籽壳、玉米芯等主料预湿,并加入石灰、石膏;第2天加入麸皮、豆粕等辅料,补水至料含水量为65%~70%,翻拌均匀后,发酵。料堆温度达60 ℃,维持24 h 翻堆后装袋。选用规格为22 cm×45 cm×0.0 025 cm 聚乙烯袋装料,每袋装湿料2.75~3 kg。灭菌时灭菌仓底部料袋内温度升至95 ℃时停火,焖8 h后出锅,待料袋温度降至30 ℃以下时,采用开放式两头接种,每袋接种量为50 g。每个菌株重复3次,每重复15袋。

1.2.2 发菌及出菇管理

菌丝生长期无光或弱光,培养温度为24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70%。待菌丝满袋后移至已消毒的出菇棚。出菇期控制出菇棚温度为10~15 ℃,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光照强度为400~1 500 lx,二氧化碳为600 mg∕kg以下。

1.3 考察项目及方法

菌丝生长情况观察:每个菌株随机选取10 袋,观察菌丝长势、形态,并记录菌丝满袋用时。

子实体性状:随机选取供试平菇菌株第一潮菇10 朵子实体,测量子实体的菌盖长度、宽度、厚度,菌柄直径及长度,计算菌盖长宽比、菌盖长与菌柄长比,取平均值。目测子实体颜色、菌盖横截面形态及菌柄着生方式,手触法测菌肉质地。依据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糙皮侧耳)对所测定指标进行判定(下称制定标准)。

产量:平菇子实体生长至七八成熟,孢子尚未弹射时即可采收。每个平菇菌株每个小区分开采收记产,统计三潮菇的产量,计算每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平菇菌株菌丝生长比较

由表1 可知,供试平菇菌株发菌期菌丝长势没有显著性差异,整体表现为菌丝洁白、前端整齐。料袋接种后,U1、X6、K6、平菇99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满袋用时为27 d,V9、650、灰美2 号菌株满袋需28 d,W9、驻研1 号、4195 菌株满袋需29 d,但供试平菇菌株菌丝满袋用时差异不显著。

2.2 供试平菇菌株子实体性状比较

由表2 可知,供试平菇W9、V9、驻研1 号、650、灰美2 号、平菇99 菌株成熟子实体菌盖颜色为灰色,U1、X6菌株菌盖颜色为灰白色,K6、4195菌株菌盖颜色为灰褐色;U1、X6 菌株菌盖横截面形态为水平状,菌肉质地较软,K6 菌株菌盖横截面形态为凹形,菌肉质地较硬,其他菌株菌盖横截面形态为漏斗形,且菌肉质地硬度中等。供试平菇菌株子实体菌盖长宽比、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盖长与菌柄长比之间有一定的差异。U1、X6 菌株子实体菌盖长宽比与其他菌株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U1、X6 两菌株之间虽有显著性差异,但依据判定标准,U1、X6菌株菌盖长宽比较小,均在1∶1~1.2~1,其他菌株菌盖长宽比较大,均大于1.2∶1。U1、X6 菌株菌盖较薄,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除U1 与650 菌株菌盖厚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U1、X6 两菌株与其他菌株菌盖厚度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W9、K6、V9、4195菌株菌盖较厚,他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K6菌株菌柄直径最大,为24.2 mm,与其他菌株均有显著性差异,V9、4195 菌株次之,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虽V9 与W9 菌株菌柄直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依据判定标准,V9、4195菌株菌柄直径为中等,其他菌株较细,均小于17 mm。虽所有供试平菇菌株子实体菌盖长与菌柄长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依据判定标准,所有供试菌株子实体菌盖长与菌柄长比均较小。所有供试平菇菌株菌柄着生方式均为偏生。供试平菇菌株子实体形态见图1。

图1 供试平菇菌株子实体形态

表2 供试平菇菌株子实体性状比较

2.3 供试平菇菌株产量

由表3 可知,供试平菇菌株的转潮期及平均生物学效率有差异。驻研1 号菌株转潮期最短,为5 d,与W9、K6、V9、4195 菌株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其他菌株无显著性差异;W9 与V9 菌株转潮期最长,为10 d,除与4195、K6 菌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与其他菌株均有显著性差异。K6菌株虽转潮期较长,但生物学效率最高,与其他菌株有显著性差异;U1菌株生物学效率较K6次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4195、灰美2 号、平菇99 菌株之间生物学效率差异不显著,V9、驻研1 号、4195、灰美2 号菌株之间生物学效率无极显著差异;V9 与驻研1 号菌株之间生物学效率差异不显著,与650菌株具有显著性差异;W9与650菌株之间生物学效率有显著性差异,无极显著差异;X6 菌株生物学效率最低,与其他菌株有极显著差异。

表3 供试平菇菌株产量比较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10 个平菇菌株中,K6 菌株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子实体菌盖灰黑色、菇质硬、菌盖长宽比大、生物学效率最高。但K6菌株的菌盖横截面形态为凹形,水滴落在其表面易积水感染黄菇病,因此,生产中应严格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以免因湿度过高,导致菌盖表面出现积水。平菇U1菌株生物学效率虽高于当地主栽菌株,但幼蕾多达55~65 朵,成熟分化35 朵左右,相当部分未能成功分化子实体,需要进一步驯化,且菌肉质地较软,不利于长途运输,灰白色菌盖,也不受当地欢迎,因此宜作为当地生产用种。V9、驻研1 号菌株生物学效率虽略低于当地主栽菌株4195、灰美2 号、平菇99,但与主栽菌株650 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这两个菌株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当地主栽品种的搭配菌株。W9、X6 菌株生物学效率较低,且W9 菌株子实体菌盖颜色95%为灰色,5%为白色,遗传不稳定,需进一步驯化。

综上所述,K6菌株适宜作为豫南地区冬季栽培平菇的主推菌株,V9、驻研1号菌株可以搭配当地主栽品种4195、灰美2 号、平菇99 菌株应用于生产,U1、W9、X6菌株不宜推广。

猜你喜欢
菌柄平菇菌丝
平菇生长记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羊肚菌菌柄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灵芝新品种南GL11
平菇种植记
豫西山区野生平菇菌株DUS 评价研究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平菇冬季提温发菌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