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助农研究综述

2023-06-05 22:09:02赵慧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要:乡村振兴政策提出以来,电子商务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使得电商助农成为学术界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整理文献,从电商助农的概念、作用、模式、问题和对策五个方面介绍相关研究现状,发现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深度缺乏、定量研究欠缺等问题。所以,要进一步推进电商助农理论建设、电商助农政策发展、电商助农成果的绩效与评估、电商助农机制和生态建设、电商助农模式探索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电商助农;乡村振兴;理论综述

近些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尤其是电子商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在各种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各种资源不断投入,电商助农成为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三农”问题的热点。

通过检索发现,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至2022年4月,中国知网上收录的以“电商助农”为主题的文章共有132篇。其中,按类型划分,有 111篇学术论文,7 篇学位论文,3篇会议论文以及11篇报纸文章。按时间划分,2022年有11篇,2021年有50篇,2020年有22篇,2019年有7篇,2018年有9篇。从论文关联项目看,有8篇论文是国家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有11篇文章是省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从论文发表的期刊来看,有7篇是来自CSSCI核心期刊。从研究方法来看,仅有8篇采取定量研究方法。从研究的学科来看,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和贸易经济。从搜索结果可以看出, 电商助农是近几年研究的一个热门,但相关研究结果质量还不是很高,电商助农理论还在不断发展中。本文将结合国内现有电商助农的研究成果,分以下五个部分进行梳理。

一、电商助农的概念与内涵综述

齐备(2021)指出,广义的电商助农是指扎根于农村,围绕农产品出村进城和消费品下乡发展的电子商务,包括利用互联网帮助贫困地区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实现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带动农村创业就业,壮大集体经济,为实现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即农产品电商;狭义的电商助农指疫情以来逐渐显现的独具特色的农村电商发展之路,主要是大小电商下沉农村,采取流量倾斜的方式,以直播带货和拼团促销等形式为优质的农特产品开辟上行新通道,推介销售優质农产品[1]。刘允明(2020)认为,直播助农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破解农产品产销矛盾,实现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是倒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的新动力;是撬动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现代化的新杠杆;是改变农民封闭保守观念,塑造新农人的新方式[2]。

通过文献可以看出,随着近些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电子商务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作用。在近几年的文献中, 国内学者通常直接使用电商助农这一概念,却很少探讨其含义。在后续研究中,要关注电商助农的概念界定,以及其产生的背景、发展阶段、特点、作用和模式等内容。

二、电商助农的作用研究综述

胡煜欣(2022)认为,电商助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实现精准帮扶;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助力产业振兴;授人以渔,提高农民主动减贫热情[3]。李喆和肖锐锋(2022)指出, 电商助农带动了农村经济总量上涨、加速了农村产业创新、刺激了精准扶贫模式探索、增加了农民收入来源[4]。陈露(2021)提出,电商助农可以促进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信息不对称、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推动旅游业发展[5]。项凯(2021)认为,电商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的社会环境,而且可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发展[6]。郭沛等人(2021)通过交易成本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行为赋能理论、协同效应理论、电商生态理论以及组织支持理论分析了电商可以助农增收[7]。

通过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在探讨电商助农作用时主要讨论了对农村、农民、农业和农产品起到的作用。此外,还有学者讨论了对政府治理、电商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作用。后续研究可以分类讨论电商助农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并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评估电商助农起到的作用。

三、电商助农的模式研究综述

肖筱筱(2022)等人分析湖南湘西和湘南地区有平台销售+助农推广、平台预售+门店自提、直播+产业+电商、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党总支+乡村旅游+入股分红+贫困户等电商助农模式[8]。吴结(2021)分析了新冠疫情下在拼多多平台开展“抗疫开拼,爱心助农”的政企合作、直播助农模式[9]。苏宁(2021)归纳了常见的电商助农模式有消费者定制、市场直供、商家直接供货消费者和商家供货商家的模式[10]。段青霞等人(2021)分析了网红+政府+农户的电商模式[11]。李虹贤(2021)归纳了电商助农的模式有电商+优质农产品、电商+特色产业、电商+扶贫服务体系、电商+乡村旅游[12]。雷瀚等(2020)以及霍利华(2020)提出了教育助农与产业助农有机结合的电商助农新模式[13-14]。孙寒冰等人(2020)提出环球捕手电商助农模式,即利用 S2b2C 营销模式,通过供应链平台( S)整合供货商,从源头把控农产品质量,给渠道商(b)提供各种技术、数据支持,辅助渠道商完成对顾客( C)的服务[15]。刘芬(2020)总结了最新出现的领导干部网络直播带货模式,认为该模式可以利用领导干部的特殊身份来获得网友信任、增加销量,且不用支付高额代言费,进而降低了成本[16]。

通过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在探讨电商助农模式时,主要讨论了多种电子商务模式,但对各种模式的内涵、特点、作用和优势劣势讨论较少,对不同模式的分类归纳和对比分析也比较少。后续研究可以通过整理不同电商助农模式演变来分析电商助农发展的不同阶段,不仅要与时俱进研究新的电商助农模式,也要总结分析已经被淘汰的电商助农模式, 以推动电商助农模式创新。

四、电商助农的问题研究综述

朱迪等人(2022)指出,疫情期间的电商助农实践集中反映在国家规定、社会习俗以及消費者规范三个层次。从供给扶持、平台建设、消费体验和助农伦理四个维度来看,电 商助农总体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以下制约因素:助农理论贯彻不足、消费体验有待提升和助农模式同质性过高[17]。熊佳凝等人(2022)分析电商助农存在着商品质量无保障、电商人才短缺、直播平台乱象丛生、产业化程度低和物流跟不上等问题[18]。王轶涵(2021)指出,电商助农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电子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不完备,运输成本高昂;电 商生态尚未搭建,发展困难重重;助农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双方需求尚未满足[19]。吕永洁(2021)分析了直播助农的局限:直播内容局限在产品销售;营销策略局限在流量转换;助农效果局限在短期获利[20]。王康宁(2021)分析了后疫情时代电商助农存在着守旧心态,抗风险能力差;软硬件基础薄弱,产销难对接;产品同质严重,欠缺品牌营销的问题[21]。杜鹃等人(2020)认为,电商助农受到人才外流、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和治理无序的制约[22]。

通过文献可以看出, 国内学者在探讨电商助农的问题时,关注点集中在基础设施、电商平台建设、电商政策、电商人才、农业产业、农产品品牌营销等方面。但对电商助农问题的分析,要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不同主体出发去找具体问题和核心问题,不应该停留在笼统表面的分析中。后续研究不仅要加强分析不同模式的电商在助农过程中呈现的突出问题,还应该加强分析不同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下电商助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电商助农的对策研究综述

汪向东(2022)建议通过以下十项措施来升级农村电商:应用牵引,将电商大数据列为数字乡村新基建的先导;攻坚 B2B,以农批电商化数字化为主攻方向;匹配+创新,突破市场对接的阻滞;数据驱动,积极参与和促进供应链智能化;因地制宜,以电商助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升级服务,拓展和加强农业数字化的服务支撑;基于市场,创新农业数字化的长效利益机制;面向市场,开展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工作;升级队伍,培育电商人“数商兴农”新能力;以“外”促“内”,加快农业主体数字化转型[23]。 吕永洁(2021)建议,通过行动主体全方位协同、直播内容差异化运营和用户入口场景式拓展来实现直播助农模式升级[24]。王康宁(2021)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弹性供应链;优化人才培养,摆脱技术匮乏困境;农副产品转型,深化品牌开发;建设扶持体系,强化平台资源整合等措施来突破电商助农瓶颈[25]。

通过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在探讨电商助农对策时集中关注相关技术、基础设施、电商模式、电商品牌、电商人才、电商助农管理体系等方面。后续研究要与时俱进,结合新技术、新理论、新政策来提对策,也要针对不同电商助农模式特点,不同地域发展情况来提对策,从而使电商助农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取得可持续、稳定和显著的成效。

结论

综合分析近5年文献可以看出,电商助农的学术研究正处于高热度的状态,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目前形成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粗糙,有深度、有广度的研究并不多。且相关研究中重复内容很多,而关于电商助农的研究并不全面,欠缺一些关键概念界定以及创新型前瞻性的研究。电商助农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多,定量分析相对欠缺。当前,学术界已经看到了电商助农的价值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后续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未来,关于电商助农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电商助农理论建设(采用定性法分析电商助农内涵、特点、模式、产生发展阶段等方面)、电商助农政策发展、电商助农成果的绩效和评估(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电商助农的经济效用、社会效应、文化效应等方面)、电商助农机制和生态建设、电商助农模式探索等。

参考文献:

[1]齐备.电商助农视角下基层政府职能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1.

[2]刘允明.做好直播助农这篇大有可为的文章——关于加快发展直播电商助农保收增收的建议[J].今日海南,2020(06):55-57.

[3]胡煜欣.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助农的作用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22(01):38-39.

[4]李喆, 肖锐锋.乡村振兴背景下衡阳市电商助力农村经济的分析[J].经济师,2022(03):108-109.

[5]陈露.“电商助农”背景下直播对产品促销的影响——以“巢湖三珍”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21(09):142-143.

[6]项凯.农村电商直播之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问题及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4):165-166.

[7]郭沛,张成鹏,李梦琪.电商助农:运作实践、增收机理、创新绩效和优化路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22(05):151-160+2.

[8]肖筱筱,方露,潘雨昕,等.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电商助农发展情况研究——以Y县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1):8-12.

[9]吴结,朱琳.新冠肺炎疫情下电商助农抗疫的模式和现状研究——以拼多多为例[J].山西农经,2021(14):120-121.

[10]苏宁“. 互联网”+视角下电商助农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储运,2021(09):152-153.

[11]段青霞,朱云燕,葛君如,等.数字经济时代农村电商助农发展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23):15-17.

[12]李虹贤.数字经济时代农村电商助农发展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23):15-17.

[13]雷瀚,信子豪,邵金,等“. 互联网+”视角下电商助农创新模式探索——以六安市裕安区红石岩村为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2):27-29+42.

[14]霍利华“. 互联网+”视角下电商助农创新模式探索[J].投资与合作,2020(10):22-24.

[15]孙寒冰,余梦莹,张晨晖.中国新兴电商助农模式——以环球捕手助农计划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7):9-11.

[16]刘芬.从领导干部网络直播带货走红探索电商助农新模式[J].农业与技术,2020,40(15):176-177.

[17]朱迪,郭冉,章超.伦理消费视角下的我国新消费实践——对疫情期间电商助农的评估分析[J].新视野,2022(02):122-128.

[18]熊佳凝,熊玉婷,周艳艳.电商直播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助农路径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2(02):108-110.

[19]王轶涵,崔巧艳,曹慧媛,等.关于培育乡村振兴新模式,赋能社交电商新业态的调查研究——全国高校公益助农营销实践调研[A].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研讨会会议报告集[C].北京: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2021:345-360.

[20][24]吕永洁.直播助农初级模式及其升级路径探析[J].当代电视,2021(09):26-29.

[21][25]王康宁,柳清.后疫情时代电商助农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策略[J].中国农业会计,2021(03):73-75.

[22]杜娟,戴杨杨,杨金慧.农职院校助力农村电商发展[J].南方农业,2020,14(29):128-129.

[23]汪向东.未来十年农村电商升级的十点建议[J].中国信息界,2022(01):34-37.

基金项目:202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省电商助农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0A-179。

作者简介:赵慧(1988-),女,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资源经济。

(责任编辑 张萌喆)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与财富(2018年1期)2018-03-03 01:52:47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成人教育(2018年2期)2018-02-08 21:09:28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经济与管理(2018年1期)2018-02-05 16:21:3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决策与信息(2018年2期)2018-02-02 22:09:10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新一代(2017年17期)2018-01-31 20:00: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